孟氏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朱宪军

孟氏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朱宪军

朱宪军

(绥芬河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300)

【摘要】目的:探讨孟氏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选取孟氏骨折脱位患者18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优8例,良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8.9%。结论:尺骨骨折脱位必需达到完全解剖复位,不能有任何一点成角畸形或尺骨短缩;骨折的固定要坚固,不能再发生成角畸形和尺骨短缩,才能使复位后的桡骨头稳定,不再脱位和半脱位。

【关键词】孟氏骨折脱位;手法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6-0040-02

孟氏骨折脱位是桡骨头各方向的脱位合并不同水平的尺骨骨折,或尺、桡骨双骨折,都列入在内;由原来的伸展型、屈曲型增加了内收型和第Ⅳ型(即所谓特殊型),使该损伤概念逐渐扩大。这种损伤可发生在不同年龄,但小儿多见,近年老年人发病率也升高[1]。选取2011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孟氏骨折脱位患者18例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18例孟氏骨折患者,其中男5例,女13例,年龄12~72岁,左侧10例,右侧8例。拍摄双胕及前臂正侧位X线片诊断。闭合性损伤10例 ,开放性骨折8例,新鲜骨折11例,陈旧骨折7例。伸直型12例,屈曲型2例,内收型4例,特殊型1例。就诊时间4小时~4周,多为24小时以内。

1.2 方法

1.2.1伸直型 首先前臂旋前位纵行牵引,肘关节屈曲超过90°,以使肱二头肌松弛,再用手直接按压桡骨头使之复位。尺骨干成角畸形,手法复位矫正,一旦桡骨头复位,尺骨骨折复位并不困难。复位后的肘关节维持在尽可能屈曲位[2]。复位后尺骨骨折有向桡侧弯曲的倾向,这是正常的轻度尺骨弧度,由于前臂屈肌腱或肘后肌的挛缩所致,故应使前臂固定中立位略有旋后,肘关节屈曲至110°左右,放松肱二头肌的牵拉,不必采用完全旋后位。

1.2.2屈曲型 两助手在肘关节完全伸直位、前臂旋前位牵引,术者推压桡骨头。使之复位,尺骨向后成角也随之矫正。肘上伸直中立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

1.2.3内收型 肘关节伸直位复位,纵向牵引,在桡骨头和尺骨的桡骨缘直接推压并向内侧成角,使肘关节外翻,即可复位,同时矫正了尺骨近端的成角畸形,小夹板或石膏固定于屈肘90°和前臂旋后位[3]。

1.2.4特殊型 在肘关节伸直位牵引,复位桡骨头后,矫正尺桡骨的移位,屈肘位固定。

新鲜的孟氏骨折复位后,固定4~6周,固定初期需X线复查1~2次,了解位置变化。为了及时发现再脱位或半脱位,复位后3~4天及7~10天各摄片一次,尺骨向桡侧成角在5°~10°,可视为允许位置。

1.2.5陈旧孟氏骨折 切开复位,采用肘后外侧切口,进行环状韧带修补,若已断裂,可使桡骨头复位,将环状韧带复位后间断缝合即可;若环状韧带完整无损,则可翘起后套入桡骨头,使之还纳;若不能还纳,可将环状韧带部分或全部切断,此时可按上述的方法进行缝合修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骨折复位后用克氏针或四孔钢板内固定,肘关节严重肿胀不能屈肘达90°或环状韧带修复后,桡骨头仍不稳定者,可用克氏针经皮进入肱骨小头贯通肱桡关节进入桡骨头,术后石膏固定4周,拔除克氏针,然后再行屈肘90°~100°石膏固定,2周后拆除石膏,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孟氏骨折被延误诊断超过2周,则不能再行闭合复位,可造成创伤性骨化性肌炎、肘关节或肱桡关节僵直等严重并发症。在伤后2~3周,因为局部已形成瘢痕组织,环状韧带修复已不容易,因此应行环状韧带重建术。手术时可取前臂桡背侧深筋膜(长8cm、宽1cm)进行重建。若伤后时间太长,主张在环状韧带重建的同时进行桡骨短缩术和尺骨截骨术矫正成角。

1.3 疗效标准

治愈:骨折及脱位恢复,骨折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己愈合,肘关节屈伸功能正常。好转:骨折对位对线欠佳,有骨痂形成,脱位形成,脱位己恢复。未愈:桡骨头未复位,或骨骨折不愈合,或伤肢畸形愈合,功能障碍。

2.结果

孟氏骨折脱位患者经治疗治愈8例,好转8例,未愈2例,优良率88.9%。

3.讨论

尺桡骨在各自上下端由韧带稳固地固定在一起,更有包括两骨绝大部分的坚强骨间膜连接在一起,桡骨头被坚韧的环状韧带固定于尺骨的桡骨切迹中(环状韧带附着在桡骨切迹的前线和后缘)。方形韧带、肘桡侧副韧带和肘关节囊也是支持结构。在这些韧带中以环状韧带最重要,除环状韧带外即使把其他韧带全部切除,桡骨头仍不能脱位,方形韧带断裂,则会使旋转活动过度,骨间韧带在旋后位紧张,旋前位松弛,前臂过度旋前,骨间韧带过度松弛,将使桡骨头自环状韧带滑出。

患儿常常在骨折后用手托住患肢,呈半屈肘和前臂旋前位,前臂旋转和伸屈活动严重受限且引起疼痛。肘部肿胀、瘀斑和触痛,根据孟氏骨折的类型,在前方、后方或外侧可触及脱位的桡骨头,尺骨干可见成角畸形,成角顶点处有明显触痛,骨科检查时应特别注意有无骨间背侧神经的损伤[4]。必须强调,在X线摄片时,应包括肘和腕关节的前臂正侧位,发现孤立的尺骨柳枝骨折或完全骨折,或只有尺骨弯曲畸形,此时一定要以肘关节为中心分别拍摄正侧位片,仔细寻找桡骨头脱位或半脱位。在正常情况下,桡骨干纵轴线在任何位置伸屈都通过肱骨小头骨化中心。若不通过,则为桡骨头脱位,并需排除可能伴发的肘和腕部骨折。有时骨折瞬间致桡骨头脱位后又复位,而X线片上并不显示脱位,也应按孟氏骨折处理,因为在儿童单纯尺骨骨折几乎不存在。

关节复位方法问题,历来有不同意见,李氏主张先整复桡骨头,使其处于稳定状态,利用桡骨的支撑作用,然后整复尺骨。也有人主张:若尺骨骨折为稳定型者,先整复尺骨骨折,再整复桡骨头脱位;反之,则先整复脱位,再复骨折。主张先整复骨折,但多数学者认为:无论何种类型的骨折,无论是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都是先整复尺骨骨折,后整复桡骨头脱位。理由是:从受伤机理来看,无论何型骨折,各种暴力,皆先造成尺骨上1/3骨折,使其成角或重叠移位,暴力再继续作用,通过桡骨头冲破环状韧带,向前侧或后侧或外侧脱位。从解剖学看,尺骨位置表浅,易于整复,复位后只要轻轻维持牵引并加以挤压分骨,就可使尺骨维持其相对的稳定性,起到支撑作用,也就增加了桡骨头复位的稳定性。尺骨成角重叠畸形矫正后,既恢复了尺骨的长度,又可解除桡骨头复位的阻力,有利于桡骨头复位,并向尺骨靠拢。

尺骨下1/4骨干血运不佳,且有下尺桡关节,切井复位不易使下尺桡关节对位,且行接骨板内固定易致迟缓愈合,甚至不愈合。前臂的旋转功能表明,下尺桡关节是尺骨绕桡骨转,且有上下移动约1~1.5cm的活动度。因此,保护下尺桡关节,维持下尺骨的功能解剖位置是维护正常前臂旋转功能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尺骨可以不大于l/3的侧方移位愈合,不致于影响功能。而大于10°的成角移位,则意味着前臂的旋转功能大部分丧失。且远期继发下尺桡关节分离,握力下降。同样,切开复位如导致下尺桡关节韧带断离,尺桡关节面位移,也同样可继发旋转功能的丧失及下尺桡关节的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王亦瑰.骨与关节损伤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48-650.

[2] 刘建州.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4):123-124

[3] 华全科.孟氏骨折的诊治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8, 20(1):21-22

[4] 范探云,王钦义.孟氏骨折诊疗失误的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3(35):1166.

论文作者:朱宪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0

标签:;  ;  ;  ;  ;  ;  ;  ;  

孟氏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朱宪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