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核心竞争力及其识别_竞争优势理论论文

高校核心竞争力及其识别_竞争优势理论论文

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识别,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心竞争力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开放和竞争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国际化、大学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以及社会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需求,使得大学之间的竞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竞争。在核心竞争力理论视野之下,我国大学要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具备竞争优势,而核心竞争力正是形成和维系竞争优势的战略基础。(注:邹吉忠.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力:培育和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学的前提性思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将企业管理中“核心竞争力”理论引入高等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释大学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得、保持和丧失,但在理论的完备性和说服力方面仍然存在缺陷。尽管一些大学的实证分析也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但在大学的实践应用中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最终导致虽然大学的管理者理解核心竞争力是大学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去培育、维持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这其中有一个关键环节没有讨论清楚,这就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识别问题,即大学必须清楚“有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核心竞争力有多强”等基本问题。只有通过对核心竞争力的诊断识别,大学才能持续高效地培育、维持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夺取它们所共同需要的“对象”,在世界高等教育系统中分守它们各自对真理、学术和科研所作出的贡献。

一、大学核心竞争力内涵的界定

MIT第十四任校长保尔·E·格雷(Paul Edward Gray)在1983~1984年校长报告中说:“一个大学的质量在于它为自己制定的发展水平和前景以及它的原动力和潜在能力。”(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报告.教育研究参考资料,1997,(16):62.)在此,格雷校长突出强调了能否达到大学发展所规划的“水平和前景”,取决于大学的“原动力和潜在能力”,即大学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大学核心竞争力?大学核心竞争力具有明确直观的含义,却又不太容易精确把握。这种“普遍模糊”的特性,使得人们对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在竞争的环境中,人的因素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它体现在一所大学员工的数量、素质、结构、配置、激情、合作与竞争等七个方面。(注:马士斌.“战国时代”: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学海,2000,(5).)有论者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促进大学走向成功,在大学竞争中起关键性作用的要素”,(注:王继华,王胜利.论大学核心竞争力[J].中国高教研究,2001,(4).)主要包括教师、管理和大学校长。也有的论者指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竞争力中起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的竞争力,即一个好的思路、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突出的办学特色。(注:孙睿.关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中国高教研究,2002,(10).)有的论者将大学核心竞争力定义为“大学的竞争力即一所学校所独具的特色和优势”。(注:孟丽菊.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及概念塑型[J].教育科学,2002,(3).)也有的论者从竞争战略的角度,将大学核心竞争力界定为大学“独具的、支撑大学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还有论者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及其成果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的整合或通过其中某一要素的效用凸现而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注:赖德胜,武向荣.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研究,2002,(7).)

认真分析上述对大学核心竞争力内涵相同或不同的界定,可以发现,其中有三个趋于共识的基本要点:独具性、持续竞争优势和知识、资源及能力等要素的整合,这是大学核心竞争力内涵的主体部分。据此,我们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指在高等教育系统中,作为竞争主体的大学在通过对资源、学科和过程的有机协调与整合,形成独具的、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学术竞争力。这个界定有四个层次的含义。

第一,从竞争主体相互比较的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独具的、持续竞争优势的反映,即大学核心竞争力=A大学-B大学=独具的、持续竞争优势。大学核心竞争力与一般竞争力相比,它关注的不是大学现有显性的外在于大学的静态的财力,而是基于市场竞争条件下大学独具的、持续竞争优势,强调独具性与持续性的结合才是大学核心竞争力。大学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独具性,这是多数定义中都特别强调的,也是近于共识的看法,没有独具性就没有区别于他人的优势可言。但仅有独具性也是不够的,或仅有独具性并不一定能保证大学的竞争优势,尤其是持续竞争优势。因为任何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独具性,包括高职高专院校,有的独具性也很明显。我们强调大学的这种独具性必须与持续性联系在一起,有保证大学持续竞争优势的独具性才是大学核心竞争力所要求的。

第二,从单个竞争主体(大学)自身的角度来看,大学在竞争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是其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资源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即大学核心竞争力=知识+资源+能力。大学以知识为中心,包括高深的学科及其高度分裂的专业的知识处于大学的目的和实质的核心;构成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可以是物质性的财力资源,但主要指人力资源(教师和大学校长)和非物质性无形资源中主动性资源即动态管理能力,以及体现于“校风”、“校训”中的大学精神;研究、教学和公共服务是大学主要的能力。大学核心竞争力是知识、资源和能力的有机协调和整合,没有知识、资源和能力,大学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但大学核心竞争力既不能只强调知识,也不能只强调资源,更不能只凭空地强调能力,大学核心竞争力包括大学充分体认和发掘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资源优势及创造性地持续有效地利用这些知识、资源的能力两个方面。

第三,从竞争主体(大学)争夺的竞争的对象来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对竞争对象的获取力,即大学核心竞争力=对竞争对象的获取力。大学核心竞争力建立在对大学这一“联系松散的有组织的系统”的动态管理的基础之上,将管理主体放大为组织,其着眼点在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载体是大学这一组织,而不是某个要素,大学对独具的、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力是大学的综合实力的体现,作为大学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它是其他大学难以模仿的一种整体性力量。

第四,从竞争的结果来看,大学核心竞争力是竞争主体最终获得的所追求的学术竞争力,即大学核心竞争力=学术竞争力。大学不同于企业、政府等组织,是因为“它就是控制高深知识和方法”的学术机构,正所谓“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以学术为根基和终极追求的大学,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可持续的创造力和可持续的学术创新上。

我们将上述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从四个角度的界定结合起来,便形成一个关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真实内涵的直观形象:大学核心竞争力=优势+(知识+资源+能力)十获取力=学术竞争力。具体地说,大学核心竞争力是指必须在长期或短期之内对大学的自下而上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对竞争对手来说是无形的、难以模仿的,是该大学独有的,是资源、学科和过程的整合,是大学能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一种学术竞争力,比大学教授个人的能力要强大,对学科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社会服务等“输出”至关重要,对大学发展战略的贯彻十分重要,对大学的战略决策十分重要,有市场和持久的价值,数量很少。

二、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标准

尽管所有的核心竞争力均是大学取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但并非所有的竞争优势都是大学核心竞争力。如何识别和确定大学核心竞争力?识别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唯一也是必然的立足点是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大学核心竞争力表述的是大学持续、动态的竞争状态,特别是大学面对竞争潜在的获取力,而非单纯的大学排行、大学的规模等指标参数。不同的大学具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些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却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

(一)价值创造性——从“用户”的角度考察——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大学核心竞争力是能够产生独具的、持续竞争优势的竞争力,但并不是所有的竞争力都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大学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其不仅“对消费者的兴趣、需要、要求和期望承担起责任和义务”,(注:Richard,W.Word-based learning and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J].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1994,(3):247.)更以创造性研究和发表新知识带给“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使学校获得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由此可见,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地位是在与竞争对手相对比,与“用户”需求相适应中来确定的;大学在竞争的环境中获得独具的、持续竞争优势,必须能增加大学在外部竞争环境中的机会而减少威胁,必须能帮助大学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必须从“用户”始到“用户”终,必须能以政府、产业界、学者、学习者等用户满意的标准为其提供特定的价值。大学核心竞争力除了要能实现在“用户”当前所看重的特定价值外,还要能以相对低的成本通过核心竞争力的发散作用显著提高和创造“消费者”所看重的新的潜在价值,具有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和效用观,能更好地为现实和未来服务,提升学校的社会价值与地位。如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70年代,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为使英国迅速发展成为“执世界实验物理牛耳的强国”和世界物理中心,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曾5次转变,但却正是在这学科主要方向的不断变化中培养出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注:周进.大学中学科核心竞争力[J].科技导报,2001,(10).)

(二)可延展性——从未来成功成长角度考察——“有潜力进入多个市场”

可延展性指的是,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源,可有力支持大学向更有生命力的新领域延伸,不但对外能较大程度地满足大学“消费者”当前和潜在的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不断创造新的教育需求增长点,对内则能提高大学自身的综合实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换而言之,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是一个坚实的“平台”,是大学其他各种能力的统领,它在向多个领域扩展中得以进一步放大,并在新领域里发挥作用;使得作为教育机构的大学,能在积累、传播和创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人才;使得作为研究中心的大学,真正成为创造性研究和知识创造的源泉;使得作为服务机构的大学,是基于知识创新、科研成果的社会服务,特别是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例如,加州理工学院虽然只有不足2000个学生,但由于在20世纪初请到了冯·卡门(钱学森的老师)等学术“大师”,吸引、带动了一大批教授,结果国际航空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移至该校,加州理工学院也因此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之列。(注:杨宁,王建东,冯志敏,试论原始创新与一流大学的互动关系[J].高教探索,2001,(2).)

(三)相对稀缺——从竞争角度考察——学术系统的整合创新

从竞争者的角度来看,大学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相对稀缺的,必须是独树一帜的。也就是说,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以大学综合实力为依托,由若干学科专业以及教员(faculty)、运行机制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系统,不是摆在大学某个地方的物件,其作为不可分拆的整体渗透于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每一环节之中,构成大学个性化形象的主要内容,难以同该大学相分离,或被当前或潜在的竞争对手复制,尤其是关联到大学特定的文化传统、学术氛围和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文化传统和学术氛围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生存的土壤,“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它们常常呈现出某种“路径依赖”——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强化,拥有过程性、完整性和不明确性,深深扎根于大学组织体之中,融入大学的运行管理机制之中,其可以被看作是大学的一种专门资产,具有“资产专用性”,只适用于特定的目的、地区或组织环境,难以被其竞争对手占有、模仿或替代。大学核心竞争力对人力资源也有高度的依赖性,尤以教师和校长在核心竞争力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如原耶鲁大学劳伦斯(193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要研究原子分离器,被耶鲁视为非基础而弃之不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闻讯以“礼”相聘,结果一连串就拿了十多个诺贝尔奖,(注:杨宁,王建东,冯志敏,试论原始创新与一流大学的互动关系[J].高教探索,2001,(2).)耶鲁大学追悔莫及。但耶鲁大学并未因此丧失其“耶鲁精神”和在世界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卓越声誉。可见,大学核心竞争力又并非存在于任何单个人中,而是置身于大学的组织环境中,必须通过系统的整合创新来体现,即它不仅由大学的能力因素决定,还与大学理念、教员的精神状态、自由和充满创造机会的学术氛围等非能力因素有密切关系。

(四)自学习性——从过去考察——是积累性学习的结果,并可以持续学习、创新

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的综合学习能力,是大学在过去内部逐渐学习积累起来的。它往往体现了大学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体现于大学的校名、学术声誉、专用标志、地理位置、校友队伍、合作伙伴、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它是集体“干中学”的结晶,并将在不断应用和分享过程中得以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具有历史依存性,是大学积累性学习的结果,也即大学的“管理遗产”,它使仿效者处于时间劣势,即使仿效者知道对手的核心竞争力,也由于知识、资源和能力的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无法参与竞争。一定程度上,大学核心竞争力建立在大学对高度分裂的学科专业的合法垄断上,尤其是随着学科专业化程度的全面提高,每一门学科甚至专业都垄断了一定的知识,并加强了学科自主权,(注:[美]伯顿·R·克拉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系统[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35-38.)这使得以学科为中心的大学核心竞争力极难被竞争对手模仿或复制。大学核心竞争力由于与特定大学的历史和文化联系在一起,一旦获得就不容易失去,更不会像有形资产那样逐渐“耗损”,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丧失价值,即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需要不断地提升、发展与完善。任何一个大学都不能靠简单模仿其他大学而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应靠自身的不断学习、创造乃至在竞争中的磨炼,建立和强化独特的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依据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上述特征,可以指导我们去建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判标准。概括而言,我们至少可以把识别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标准归纳为5项,当然,这5项标准之间也不可避免地会有相互交叉的地方。一是进行占有性评估,即分析大学的知识、资源和能力所创造的价值为谁占有,该价值平台可否延展为支撑大学的价值链,娴熟驾驭大学内外竞争环境;二是进行持久性评估,即判断大学核心竞争力价值贬值的速度,其可否在为大学带来超常规回报的同时,保持长时间的领先地位并持续发展;三是进行目标性评估,即大学是否具有体现世界科技进步前沿的优势学科和学科群,可否凭借该核心竞争力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声望,其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社会和“用户”的认同;四是进行替代性评估,即预测一个大学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能否被另一个大学更具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替代,可否凭借该核心竞争力防止战略性资源被竞争对手获取的可能性;五是进行竞争优势评估,即在自身核心竞争力与竞争对手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中,谁的核心竞争力更具优势,可否凭借该核心竞争力使大学教员、校长、学科专业和管理等要素或它们的组合具有独特而显著的竞争优势。

三、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方法

大学核心竞争力虽然具有上述特征,并也概括有识别标准,但由于大学核心竞争力与生俱来的“普遍模糊”特性及其识别标准在不同国家、不同评鉴机构和在细节上的显著差异,使得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仍然非常困难。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试图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来识别大学核心竞争力,从而帮助大学把握、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大学在识别核心竞争力时,可以依照以下8个分析步骤进行:

第一步:大学从事的所有学术活动中哪些活动对大学赢得竞争优势起关键作用?大学是一个由一系列学术活动组成的体系,可以从分析由大学学术活动所形成的价值链开始,将价值链上每一个环节进行细分,以找出大学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第二步:分析当前的“关键所在”是职能性的,还是一个战略业务单元或大学整体性的。如果这一“关键所在”属于职能性的或者仅属于一个战略业务单元,这样的“关键所在”则不是大学核心竞争力,只有横跨大学学术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才有可能成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步:是否比竞争对手更具优势?如果我们的“关键所在”,也是竞争对手的“关键所在”,则难有优势可言。该阶段可以运用特尔斐法或通过调查访谈本大学专家教授、管理者、大学合作伙伴和校友,对其他大学专家教授的非正式访问以及战略标杆(strategic benchmarking)分析来获得准确的信息。

第四步:这“关键所在”与竞争优势关联吗?大学的竞争优势可能来自大学的知识、资源或能力,但三者未必一定给大学赢得竞争优势。如某大学有很强的教学能力,但所培养的人才没有市场需求,这样的能力或竞争能力就谈不上竞争优势。大学的知识、资源或能力产生竞争优势需要同时具备3个条件:(1)竞争优势的产生是大学知识、资源和能力的有机协调和整合;(2)比竞争对手更能获得社会和“用户”的认同度;(3)其所创造的价值一定程度上是由社会和“用户”决定的。与社会和“用户”价值标准属性相关的竞争优势更有意义,大学需要将其“关键所在”与社会和“用户”关键性的价值标准联系起来。若大学的“关键所在”与社会和“用户”关键性的价值标准相关,大学就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这种做法可以避免大学在识别核心竞争力时,自我感觉良好却忽视了社会和“用户”的认同与评价。

第五步:“关键所在”的优势持久吗?大学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取决于4个主要变量:(1)大学在相关“关键所在”上作出持续投资的力量和意愿的强弱;(2)竞争者仿效本大学竞争优势的力量大小;(3)竞争对手开发替代优势的力量大小;(4)大学的“产品”属性持续成为社会和“用户”关键性价值标准的程度。

第六步: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正在发生的关键性变化是什么?前面的分析几乎是一种静态分析,识别的是大学现在与历史上的“关键所在”。这一步所提出的问题是一种动态的观点,它使得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分析者们避免眼睛向内,而忽视了外部的现实性。回答该问题需要分析一般环境、竞争动态以及社会和“用户”价值取向的变化。

第七步:外界的影响力有多大?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不能局限在大学内部,而要将大学核心竞争力置于其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竞争环境。确认外部竞争环境中正在发生的关键性变化对大学“关键所在”的影响需要明晰4个问题:(1)哪些“关键所在”将会废弃或与社会和“用户”的价值标准不相关?(2)哪些“关键所在”应该继续维持且需进一步改善?(3)如何更好地调节我们现有的“关键所在”?(4)面对未来大学竞争中关键性的成功因素,大学还需要开发哪些新的“关键所在”?

第八步:走向哪里?通过前面7个步骤的分析,明确了大学持续竞争应当拥有的“关键所在”。接下来的这一步,需要制定一个具体的实施计划,该计划包括4个部分:(1)对未来可能失去价值的“关键所在”进行调节或逐步弱化;(2)支持和改善已识别的“关键所在”;(3)增加已识别“关键所在”的影响力;(4)开发或获取已识别的新的“关键所在”。

标签:;  ;  ;  

高校核心竞争力及其识别_竞争优势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