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坚守:美国经验与新环境下国内新闻教育路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国内新闻论文,路径论文,经验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闻业、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曾经都有过相对清晰的边界,但是这些边界正在渐渐模糊不清、甚至正在消失。曾以研究“市民新闻”而闻名、《记者的目标是什么》一书的作者,纽约大学新闻学教授杰·罗森(Jay Rosen)2013年在应邀为《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的话题“新闻业何为”(What's Journalism For?)撰文中,有这样的描述:“想象一下这样的世界:新闻业(journalism as an activity)和新闻记者职业(journalists as an occupational group)都不存在了,但新闻(news)还在。对于人类文明而言,新闻较新闻业要悠久得多,也更为基本。人类有史以来就在交换新闻。”①只要人类在,新闻就还在,但是新闻业呢?新闻记者职业呢?它们仍被需要吗?只要我们无法到达所有的新闻现场(罗森提出了一个不在场的概念“awayness”),我们就需要传播,就需要专业的或泛专业的传播业和传播人。专业的新闻业和新闻记者职业队伍似乎在缩减,但是它们却以另一种形态在大大地扩展,当大量的自媒体人加入时,传播者的队伍是在扩大的。无论如何,传播的理念、技能、素养都还是需要的,教育还是基础。只是,新闻教育如何继续下去,成了一个重要的新课题。 传媒技术迅速发展与媒介融合的形势下,新闻教育中原先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与当下的媒体实践和社会需求之间,正在出现更大的裂隙,原先的脱节情况变得更加明显。如何能弥合这样的裂隙和脱节呢?国际上有哪些可能的经验?国内新闻院校应如何调整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内容,以培养出符合新媒体时代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复合型新闻人才?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新闻教育该扬弃什么、该坚守什么?本文将结合西方新闻学院的课程改革和教学经验,从定位个性化、课程体系创新与新闻价值观的坚守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当下我国新闻教育的创新与变革。 一、定位:从同质化向个性化转型 新闻院系的定位,很大程度上与师资力量紧密相连。考察师资背景和专长,可以考察新闻院校的定位。据2014年的统计,美国目前有480个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项目(上一年是485个),硕士项目224个(上一年217个),博士项目51个(上一年50个)。②传统上,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有4类模式:一类是与传媒业联系紧密的院校,其课程取向是进入宽广的传媒工作领域;第二类是课程定位于专业方向,窄化和有明确的专业方向;第三类模式是在传播学研究的广阔框架内设置新闻教育,立足于社会科学的视角,重视实务教育与理论研究,聘请实务界人士任教,同时保留研究型课程;第四类是新专业主义的模式,将新闻学与传播置于人文教育的思路中(陈昌凤,2006:36)。本文主要选取规模较大的第一至第三类型的院校,从师资背景的角度分析其定位情况。 这里对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和亚利桑那大学新闻学院这四所新闻院校的在职教师的学历背景和实务经历进行了统计,主要分析他们曾在新闻业界工作的年限,以及教师的最高学历。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只将全职教师纳入统计范围,兼职教师、客座教授、访问学者等不在统计之列。统计结果见表1和表2。③ 表1 美国四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业界从业经历 表2 美国四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学历情况 作为注重新闻实务教学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曾有媒体工作经历的在职教师比例高达92.1%,远远高于其他三所院校。更值得注意的是,该学院有36.9%的教师有超过30年的媒体从业经历,这在世界新闻学院中都是很难得的。另一方面,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数占比不到一半,从中可以看出其教育定位与师资背景是非常一致的。哥大新闻学院更加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而非一味看重学位和学历。哥大新闻学院在课程教学中偏重新闻业务训练,多年来已经成为传统,与此同时,它也适当兼顾理论研究,在职教师中不乏Todd Gitlin、Michael Schudson这样的学术大师。 而作为一所研究型院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的在职教师虽然70.8%并未有过媒体从业经历,但是所有的教师均拥有博士学位,学科背景涵盖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法学等诸多学科领域。这为该学院的学术研究水准、理论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型专业人才提供了保障。 美国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提升新闻教育的专业性方面各具特色,有的偏重新闻业务教学、注重提升学生的新闻实践技能的专业性;而有的则从研究的层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技能,侧重学术训练。但在我国,由于新闻与传播教育近些年成为热门专业,许多学校的人文类院系为了增强应用性,纷纷设置新闻传播专业,教育部为了保障教育质量,特地要求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一个统一的课程体系。国务院学位办新闻传播学科组则对专业方向进行了规划。多数地方院校基本上是按照统一的体系设置专业和课程的,只有少数师资力量充足、教育理念新颖的院系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有“自选动作”。按照领导部门的学科目录和课程设置的指导性内容进行的设计,往往在专业设置、教学要求、培养方式上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而且与师资力量、教育资源时有不匹配的情况。一些没有条件的院系也把专业办得多而全,课程看似都有了,其实操作方面相差甚远;一些城市同时拥有多个同质化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基本不顾及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加剧了毕业生供过于求、水平较低的状况。如果借鉴美国新闻院校的做法,或可各具特色确定院系定位和培养目标,突出各个院校的自身定位,使定位与师资、社会资源、当地社会需求相契合。 二、创新教育理念,增加创业课程 最近,《华盛顿邮报》正在创建一个Uber式的商业模式,据称要打造一个能够让新闻媒体和自由撰稿人实现对接的线上网络,做“人才网络”战略。普通的开车人在Uber模式中成了非专业的新式出租车司机,将来媒体界也会让普通的信息记录者变成非专业的新式记者。不只如此,Uber模式可以把大量的传统工作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工作,并在需要的时候分配给别人。报酬将由供需动态关系决定,每一位工作者的表现会被不断追踪、评估与监督。订制式的媒体工作,需要订制式的教育,尤其是媒体创业浪潮中,新闻教育需要面向新的需求了!美国新闻院校的注册学生数,正在减少。据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协会、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学会、佐治亚大学等于2014年8月联合发布的2013年度报告,注册率第3年下降,本科生较前一年下降了1%,硕士生下降了1.2%,博士生下降了7.1%。总体而言,新闻学专业方向学生数有所下降,而公共关系、广告专业依然较庞大。④由此可见,传统的新闻学专业不能再按照过去的模式进行了,得大刀阔斧革新理念,近年创业型课程的开展,是一种新尝试。 (一)媒体创业浪潮:创业课程与产学合作 媒体创业已经成为一股全球浪潮。根据福布斯网站公布的“2015年世界最年轻的亿万富翁”榜单⑤,全球40岁以下的亿万富翁共有46人,其中从事与媒体相关产业的就有21人,占总人数的将近一半(45.65%)。他们的产业涵盖社交网站、数字通信、电子游戏、移动支付等诸多与传媒相关的新兴领域。 据统计,美国2009年7月到2010年6月期间从事新闻传播的职位出现急剧回升,主要是非传统媒体产业如互联网出版、互联网广播与网络搜索门户雇佣的人数在大幅上升。这是一种新趋向。美国《商业周刊》前首席经济学家曼德尔(Michael Mandel)称这或许意味着我们正进入新闻业就业市场的“黄金时代”。⑥ 创业潮已经席卷到我们的身边,打湿我们的裤脚。一年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友中,创业人数的比例不足5%,但是如今的统计数,12年的毕业生中已有接近10%的开始创业。传媒就业市场的变化,意味着新闻教育必须跟上市场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新闻业从业者。强调创新与数字媒体创业的相关课程的开设,无论是对于新闻业未来的发展,还是对于新闻专业学生从事新闻工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Pavlik,2013)。 西方新闻院校对于媒体就业市场的需求非常敏锐,其中一些院校较早开设了媒体创业的相关课程。2009年,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就开设了一门讲授新闻业商业模式的必修课。而在此前,该学院就邀请《赫芬顿邮报》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肯尼斯·勒利尔(Kenneth Lerer)为学生授课,内容就是如何创立一个在线的新闻企业。⑦ 纽约市立大学也于2011年设立了“创业新闻硕士项目”,该项目不仅会教会学生们如何写作、报道新闻,并运用新媒体提高采写技能,也会教学生们如何经营一个企业。项目的课程设置涵盖目前正在出现的新的商业模型、盈利模式、新技术、超本地化的企业经营等议题。此外,融资、预算、广告、市场、分配等宏观经济问题以及如何处理投资者关系等议题也被纳入了课程教学中。⑧ 而在国内,真正与前沿接轨的媒体创业课程还很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年正式开设了“传媒创新与创业”课程,邀请媒体创业者到课堂与同学交流,分享他们的职业路径与创业心得。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业界动态,学习来自一线的创业经验,鼓励学生动手创业。 在授课方式上,传媒创新与创业的课程更需要来自传媒创业一线的鲜活经验和最新资讯,因而仅仅靠课堂上纸上谈兵的经验介绍还远远不够,更迫切需要通过与创业一线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纽约大学名为Studio 20的硕士项目就实现了与业界的紧密合作。该项目先后与纽约时报(2009~2010年)、ProPublica(2010~2011年)、卫报(2011~2012年)等多家媒体合作,为学生提供与这些媒体工作人员共同工作的机会,推动新的新闻产品上线。比如,该项目学生就曾与纽约时报编辑合作,为曼哈顿东部地区设计了一个新闻网站The Local East Village,并于2010年9月正式上线。上线后,该网站由纽约时报工作人员负责编辑和管理,但是Studio 20项目学生也可以在该网站上发布作品并随时提出对该网站的改进意见。⑨与此类似的与业界紧密合作的教学模式还有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媒介融合系的高新传媒科技开发运用课程,该课程曾先后与苹果公司(2009年)、Adobe公司(2010年)、谷歌公司(2011年)合作,让学生与这些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起为公司设计新的移动设备应用程序或其他媒介产品。 创业型课程该如何设计?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理念更新、打开思路,然后通过工作坊等形式向学界业界老师学习、进行头脑风暴,寻找创新创业的点。台湾辅仁大学的设计思路也值得借鉴。⑩辅仁大学计划开设微型创业工作坊/专题课程,增强产学合作,课程开展的方式主要是和传播领域微型创业者(包括博客作者、独立记者、SOHO族等)以及相关的创业社团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获得业界人士的指导和实践机会。 我们的新闻学院一方面要顺应媒体创业的时代潮流,将媒体创新与创业的相关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中,培养时代需要的媒体创新创业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到创新创业课程的前沿性和实践特征,通过与一流的互联网公司、媒体机构、创业者合作开展创业实践项目、为学生聘请专门创业导师的方式,推动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效开展。 (二)融合式课程:打通学科间/学科内的隔阂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培养具备全媒体实践能力和多层次学科知识的新闻人才,成为当前新闻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需要打破新闻传播学科内部、新闻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实行以学科整合为核心的课程设置思路。 美国新闻学院近20年来一直在贯彻的“顶点课程”(capstone course)可以说是很好地体现了融合式课程设置的思路。“顶点课程”是美国大学协会1983年提出的课程工具,(11)要求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巅峰的学习,要整合之前所学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并出产具体成果,支持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帮助学生从课堂教学过渡到解决实际问题。(12)比如,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顶点课程“融合媒体报道、编辑与营销”(Capgone:JOURN 4992 Reporting,Editing and Marketing of Converged Media)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新闻学、经济学和媒体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完成一部深度新闻作品。(13) 近年来,由于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对新闻业的影响,不少西方新闻学院开始将新闻学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理工学科结合,进行跨学科的课程设置,体现出文理融合的思路。自从2008年起,西北大学梅迪尔学院已经开始有“程序员记者”毕业,佐治亚理工也开设一门名为“计算新闻学”的课程(张迪,2014)。密苏里新闻学院开设了名为“团队移动设备应用开发”(Team-Based Mobile Devic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IOURN 4444)的选修课程,(14)选课学生为新闻专业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课程涉及新闻传播和计算机编程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为高新传媒科技公司设计媒介产品。另外,哥伦比亚大学数字新闻学塔尔中心(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2014年夏天开设了为期四周的“传感器新闻”,教授学生用传感器收集数据和新闻的方法。在不久的将来,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还计划开设无人机新闻课程(沃兹曼,2015)。这些文理融合的课程设置,体现出新闻教育顺应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做出实时调整。 此外,2011年起,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开始与理工科、商科等多个院系合作,分别与商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国际公共事务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合作共建了新闻学与商业项目、新闻学与计算机科学项目、新闻学与国际公共事务项目、新闻学与法学项目、新闻学与宗教学项目,学生毕业后获得双学位。(15) 在国内,文理融合的理念也开始逐渐渗入新闻教育中。比如,复旦大学实行的2+2跨学科教学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本科的头两年从电子信息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八个专业中选择一个进行系统修读,在第三学年再进入新闻学专业的学习(黄瑚,2014)。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也从2011年起,面向清华大学文、理、工各学科的学生开设了跨学科的出镜记者双学位项目、新闻学双学位项目,每年招收40位左右的双学位学生。同时,学院也鼓励学生去修读法学、管理学、艺术学、语言学等双学位课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融合多学科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 三、价值观的坚守:新闻教育的不变内核 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Council on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ACEIMC)在2004年提出了新闻与传播教育的价值标准,即新闻传播事业的使命是传播信息、开启民智、争取言论和出版自由;使人民承担起社会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实现自治;帮助人民保护和追求各种正当权益;容忍异己,保持宽容,能理解和反映人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理解全球化社会的前景和理念,以及多元文化社区的服务对象。(16) 某种程度上,新闻教育的这一价值标准如今仍不过时。正如Pavlik(2013)所言,在新闻教育从传统模式向创业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无论新环境下的新闻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方式等方面如何变化,但其核心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那就是包括媒介伦理在内的言论自由、准确、独立和批判性调查等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事实上,数字媒体迅速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也更凸显出当下新闻教育重视媒介伦理与法规课程的必要性。比如谷歌公司开发的可佩带式计算机和谷歌眼镜等传播设备,可以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秘密拍照和录像,甚至可以通过安装某些小程序实现自动拍照或摄录。手机定位带来的隐私暴露问题也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基于这样的背景,密苏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媒体硕士项目中,不仅开设了传播法课程,还针对新媒体语境专门开设了名为“互联网法规”(JOURN 4720 Internet Law)的选修课程。而一直以来,职业道德和媒介伦理与法规等课程就一直处于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位置,比如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媒介伦理与法规教育就贯穿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育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在从事新闻工作时的责任感和职业规范。 新的教育模式需要将传统的新闻价值观、新媒体知识和技能,以及企业家精神一同打包传递给学生(Stelter,2009)。在新环境下,以媒介伦理为核心的准确、独立、批判性的新闻价值观在新闻教育中仍不过时,与此同时,新闻教育也需要顺应当前媒介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对课程内容、培养模式进行实时调整,包括开展媒介创新与创业教育,以及注重文理学科间的融合等。 注释: ①Rosen,J.(2013).The "awayness" problem:I was there,you weren't; Let me tell you about it.Retrieved from http://www.cjr.org/cover_story/the_awayness_problem.php. ②参见佐治亚大学格雷迪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网站的相关统计数据.检索于http://www.grady.uga.edu/ ANNUALSURVEYS/Enrollment_Survey/Enrollment_2013EnrollCombined.pdf. ③表1、表2的数据根据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和亚利桑那大学新闻学院官方网站的相关内容整理。 ④同②. ⑤The World's Youngest Billionaires 2015,Forbes.Retrieved from http://www.forbes.com/pictures/ emj1451ggf/the-worlds-youngest-billionaires-2015/. ⑥Mandel,M.(2010).The Evolution Of The Journalism Job Market:We May Be Headed Into A Golden Age.Retrieved from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the-evolution-of-the-journalism-job-market-2010-8#ixzz0we1qxdhT. ⑦Pompeo,J.(2010).New Graduate J-School Program Will Teach Students How To Actually Run A Business.Retrieved from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new-j-school-masters-program-will-teach- students-how-to-actually-run-a-business-2010-7#ixzz0weBf50vI. ⑧同上. ⑨相关内容参见纽约大学官方网站对Studio 20项目的介绍.检索于http://journalism.nyu.edu/graduate/courses-of-study/studio-20,访问日期2015年3月30日. ⑩参见台湾辅仁大学主页的相关介绍.检索于http://www.comm.fju.edu.tw/sites/default/ files/1010509yuan_wu_fa_zhan_wei_yuan_hui_yi_ji_lu_.pdf,访问日期2015年4月23日. (11)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1985).Integrity in the college curriculum:A report to the academic community:The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e Project on Redefining the Meaning and Purpose of Baccalaureate Degrees. (12)相关内容参见Moore,R.C.(2015).Capstone courses,Retrieved from http://users.etown.edu/m/ moorerc/capstone.html. (13)相关内容参见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官方网站的相关课程介绍.检索于http://journalism.missouri.edu/overlay-content/emerging-media-interdisciplinary/,访问日期2015年4月20日. (14)同上。 (15)相关内容参见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官方网站.检索于http://www.journalism.columbia.edu/ page/275-dual-degree-programs/278,访问日期2015年3月29日. (16)参见http://www2.ku.edu/~acej mc/PROGRAM/STANDARDS.SHTML,转引自陈昌凤(2006).美国新闻与传播教育的认证指标:设定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国际新闻界》,(12),35~39.标签:新闻学论文; 传媒专业论文; 新闻与传播学论文; 学生创业论文; 美国工作论文; 大学论文; 传媒产业论文;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论文; 创业论文; 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