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中国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快,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综合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中国的一些地区,系统建设中仍存在许多不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状态,如密集光纤通道架设,遥测和远程信令终端的配置,这些都是完全脱离主站能力而设计的。基于此,本文从供电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供电区域设置,关键技术应用以及差异化规划原则在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可靠性;规划
前 言:作为我国现有电力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不同的可靠性设计方法,结合不同的供电区域。该方法是差异化规划的原则,是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但是,如何引入这种差异化的规划原则已成为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本文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配电自动化全新发展
配电自动化的新发展可以促进配电网络的最佳运营和管理。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要求电力公司以经济效益为发展核心,促进精益管理的形成,确保在降低成本因素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了优化和管理配电网络,企业需要分析电网的运行性能,为电网的最佳运行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配电网优化运行的主要方案是无功补偿、电源质量、设备运行维护。电源质量主要包括安全性,频率合格率,电源可靠性以及用户对停电和收费服务的意见。它还可以促进分销网络的整合,智能和全面发展。由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比较复杂,因此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包含更多的设备和子系统。同时,各种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复杂,其自身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因此,有必要构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综合实施方案,以促进系统化的形成,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员的投资行为。对于馈线自动化,一般馈线终端设备具有遥测、远程信号和遥控功能,形成自动重合闸、馈线故障检测和电能质量参数检测,完成断路器和开关组合开发,不仅完成机电整合和推动开关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还可以降低建设,运营和维护成本,促进电源可靠性的提高。
2 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中的供电区域
从目前电网建设中供电可靠性要求的角度来看,可用区域可分为六类,其中:一是对于30MW/km2以上的负荷密集区,电源可靠性要求保持在99.99%,可以称为A+区域。以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市区为例,均位于A+区。其次,在负载为15-30MW/km2的情况下,与A+区域相同,还需要具有高电源可靠性,并且这种类型的区域被称为A型区域。第三,在6-15MW/km2的负荷下,供电区域可以保持99.965%的供电要求,如重点城市市区,地级市中心区域等,称为B型区域。第四,根据1-6MW/km2的负荷情况,供电要求保持在99.897%。例如,在发达城镇和地级市镇中,可以将其划分为这样的区域,称为C型区域。第五,在负荷分散的情况下,例如0.1-1MW/km2,它主要表现在农村和城市供电区域,这种类型的区域可以称为D型区域。第六,对于低于0.1MW/km2的负载,电源的可靠性很低。通常,偏远的农业和牧区可以分为这样的区域,称为E型区域。
3 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中的关键技术
3.1 主站规划设计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中,需要主站的设计工作,可以细化为预扩展模式和大、中、小模式。在预扩展模式中,主站需要在监控区域进行扩展,以便使区域信息收集能够满足本地监控要求。在大、中、小模式中,重点是可扩展平台,以确保它与信息交换总线下的GIS、PMS和EMS等相关系统互连,以满足分布式网络集成和共享的信息需求。在此基础上,实施配电网模型的构建,以满足配电网故障处理和监控的要求。对于不同类型的主站的建设,有必要依靠信息访问。例如,对于大型主站,信息访问超过500,000点,而在中小型主站中,它分别保持在500,000和100,000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型主站应在SCADA配置下引入其他应用软件、信息交互和故障处理模块;中型主站可选择性地配置高级应用软件;小型主站主要基于信息交互,故障处理和SCADA模块。
3.2 终端与通信部分设计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中,终端设计合理化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它主要基于“两个远程”和“三个远程”终端。“两个远程”终端主要指能够满足当前遥测和故障信息报告功能要求的终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不需要为开关部件引入电动操作机构。但是,如果终端具有本地保护功能,则此时需要电动操作机构。终端功能的实现可以引入GPRS模式或无线专用网络。对于“三遥”终端,终端还需要根据报告故障信息的功能集成远程控制,远程信令和遥测功能,并且需要在控制开关上设置电动操作机构。与“两个远程”终端不同,终端通常在非对称加密的光纤通道应用中实现。
3.3 继电保护技术
在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下,主要关注电源可靠性。其中,农村配电网有多个分支,供电半径长,短路容量低。因此,为了快速排除故障,可以在主线上设置三级过流保护并进行安装。对于城市配电网,供电半径的短路容量较大,一旦发生故障,将面临设定电流值的问题。因此,可以采取步骤保护措施以确保在发生故障时主线和分支不相互作用。
4 配电自动化系统差异化规划的实现
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除了保证主站的合理设计、终端设计和继电保护外,还可以考虑差异化规划的原则。这种配电系统的主站分配原则可用于县内的预扩展模式,而小型、中型和大型重点城市则设置为小型主站、中型主站和大型主站。对于继电保护和配电终端,规划和设计应基于不同的供电区域。例如,可以将A+区引入全电缆功率模式,并且“三个遥控器”可以用作配电终端的主要故障。如果发生故障,速率会降低,功率可以快速恢复。在A类区域,也可以使用“三个遥控器”作为主配电终端,并选择电源上的绝缘电线或电缆。同时,为了降低线路故障率,应使用GPRS信道和“两个远程”终端。地方保护相结合。对于B型区域,“三个远程”终端主要安排在线路和接触开关上,其他终端主要基于GPRS信道和“两个远程”配电终端,这有利于减少失败率。与B型区域规划和设计不同,在C型区域系统规划中,所有这些都主要基于GPRS信道和“两个远程”配电终端。在D区,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在断路器应用中使用三级过流保护,然后组合GPRS通道和“两个遥控器”以消除故障。此外,在实际规划过程中,有必要按照区域方法系统地规划重要用户并完成规划工作。
结 语: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合理规划是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在实际规划过程中,根据供电的可靠性要求,注重不同地区的划分,明确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相关技术,并运用差异化规划的原则来实现供电可靠性,加快电网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胡晓明, 康晶晶, 王玲. 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 低碳世界, 2017(18):69-69.
[2]宋传刚. 关于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探讨[J]. 工程技术:全文版:00249-00249.
[3]黄鹤, 王思谨. 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 四川水泥, 2016(11):272-272.
[4]郑进嘉. 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探讨[J]. 科技与创新, 2017(12):103-103.
论文作者:潘国元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终端论文; 区域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可靠性论文; 主站论文; 故障论文; 电源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