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也越来越先进,特别是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给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对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等都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作用中的认识。
一、利用网络资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教材案例往往有限,因此,利用网络资源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途径。一般说来网络材料案例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实际,是现代社会的缩影。教师通过网络,可以搜索到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并引入课堂,运用所学原理对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觉得道德与法治课不是空谈理论与说教,而是实实在在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理论武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直观性这个优点,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课堂上我经常播放电视新闻、焦点访谈、网络新闻等社会热点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观点去观察分析这些社会现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如讲授“改革开放”时,我首先播放一些录像片段:上海浦东10多年前是一片农田陋舍,如今神奇般地变成一个现代化都市新区;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而如今看到“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等。通过这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提高了事实的说服力,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又激励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越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简单的说教,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课堂上如何把空洞的说教变成有声有色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巧妙利用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声文并茂、生动、形象、逼真,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学生对多媒体展示的图像和声音效果很感兴趣,就愿意学、乐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在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一课中,我不是单纯用说教,而是节选播放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宣传片《为了母亲的微笑》的片段,同时插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视频、图片资料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面对自己同龄人活生生的犯罪现实,深刻地认识到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既增强了法律意识,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授课内容和学生协调、融洽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
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多讲多练”,在此原则指导下,学生在课后要完成大量的作业,许多知识都需要学生课后去死记硬背,不仅老师不能及时检查教学效果,而且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担。而选用多媒体教学后,使课堂节奏加快,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易于突破重难点,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并能通过人机对话,既使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得到检验和反馈,又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熏陶,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得以养成。
例如,在学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实况和记者采访人民代表的录像。通过观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通过人民代表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家公职人员有任免权、审议各项议案权、提案权、监督权、质询权等。使学生懂得,公民是否珍惜这一权利,是表现公民主人翁责任感、衡量公民道德与法治素质的重要标志,让学生树立参与民主道德与法治生活的思想,以利于我国民主思想的推进。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课程整合的实践,使我体会到,信息技术能给教和学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信息空间、思维空间和表现空间,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把课堂内容在空间上、时间上、内容上得以延伸和扩展。既扩大了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又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刘爱玲 贺为强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3月总第3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法治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道德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堂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3月总第3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