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安丘市人民医院262100
2解放军第148医院,山东淄博255300
【摘要】 通过临床观察评估得出结论:心率变异性可有效地预测AMI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延迟PCI使异常HRV增加 ,减少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急性心肌梗死 猝死
(AMI)病人是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 尤其在心肌梗死后近期猝死的发生率最高。1987年Klinger发表的有关心肌梗死后病患者HRV降低者,其猝死率显著增加的文章,证明HRV检测在评估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中有重要作用,对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HRV检测,随访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探讨HRV对猝死的预测价值, 以及AMI患者经过药物治疗以及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的HRV变化以及频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与HRV的关系等方面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病例为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AMI后患者92例。收集随访期所有Holter记录以及HRV数据,包括所有正常窦房结心律者,除外房室传导阻滞、临时及永久起搏器植入者、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等严重的房性快速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记录干扰大、无法分析等病例[2]。
1.2方法 ①急性期血运重建入院时适合直接PCI患者,急诊PCI,或者静脉溶栓治疗。②延迟PCI未接受急性期血运重建患者,可在AMI发病1周再选择PCI治疗。③规范药物治疗,包括急性期血运重建和延迟PCI,所有患者均选择抗血小板抗凝、硝酸盐、β阻滞剂、ACEI、他汀类调脂药等AMI后的二级预防治疗。
2 观测方法及观察指标
患者入选后在AMI急性期(AMI后1~7d)行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如果AMI患者行直接PCI或溶栓治疗,则记录应在急性期血运重建后进行。如果AMI患者行延迟PCI,24h动态心电图要在延迟PCI后1~7d再记录1次。24h动态心电图经专业人员处理后,将Holter文件在HRV-ViewV202-1程序下处理,同时获得平均RR间期及HRV分析。HRV分析采用时域法,可用以RR间期变异为基础的总体标准差(SDNN)来表达。另外记录3d内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患者进行随访,终点事件为心脏性猝死。
3 结果
选自我院2007年1月~2010年3月住院AMI患者92例。其中男62例,女30例,年龄42~76岁,平均64±8.23岁,终点事件为心脏性猝死,其中7人在住院或院外出现心脏性猝死,85人随访期间存活。观察到急性期血运重建成功79例(包括猝死组2例), 延迟PCI 45例,均于AMI后10~20d进行PCI,梗塞相关血管(IRA)开通率大于97%,发现其中延迟PCI后HRV有明显变化。
生存组与死亡组间各观察指标:平均随访3个月~2年,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比较,死亡组中室颤(VF)发生率(71.1%)较生存组室颤(VF)发生率(2.1%)有明显差异(P<0.01),延迟PCI后SDNN增高,提示心肌梗死患者血管重建后,可使HRV增加,反映自主神经系统心脏调节功能的部分恢复;而SDNN,HRV三角指数降低者, 在死亡组与生存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另外发现高龄、急性期血运重建不成功、心率增快、年龄较大、LVEF减低,急性期血运重建成功率低与平均RR间期短、心率变异性下降,HRV减退或消失皆为AMI发生心脏猝死的高危因素,但HRV对AMI患者的猝死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且有着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4 讨论
研究显示:AMI患者因为高龄、急性期血运未重建、心肌酶增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等,更容易发生心脏性猝死。AMI患者延迟PCI后异常HRV有不同程度恢复,自主神经心脏调节功能的恢复可能与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冬眠心肌及顿抑心肌得到挽救,心肌缺血明显缓解,限制了梗死面积的发展,减少心脏重构及有助于心室功能改善,可以降低AMI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脏性猝死率,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由于HRV是机体自主神经系统张力状态通过多种复杂的反射影响心率的变化而呈现的综合效应,为此反过来通过HRV变化来判断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时,必须考虑到其间的多种反射的各个环节异常或病变的可能性,如果与其他预测指标(EF,晚电位,复杂性室早等)联合应用,将明显提高预测价值。
参 考 文 献:
[1]Kupper NH,Willemsen G,Posthuma D,et al.Heritability of ambulatory heart rate variability[J].Circulation,2004,110(18):2792.
[2]Sade E,Aytemir K,Oto A,et al.Assessment of heart rate turbulence in the acute phas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for long-term prognosis[J].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2003,26(2):544.
论文作者:张翔1,宋立杰1,张天伟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9
标签:患者论文; 心脏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率论文; 急性期论文; 发生率论文; 间期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