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学科制”管理模式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学图书馆论文,管理模式论文,学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大学图书馆“学科制”知识服务组织理念的提出
学科制作为一种基于学科组织建构起来的学术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大学最基本的学术组织制度,它以知识创造为主导,将学科组织化与建制化,从而实现知识的共享互动,推动知识主体的自我成长和大学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学的这种学科组织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目标,以学者为主体,以知识信息和各类学术资源为支撑,按照学术的具体分类来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这种特性与高校图书馆的职能特性在根本上相一致。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的专业特性说到底也是教育性,图书馆文献信息知识的组织、研究与运用无不反映着学科性。由于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这种学术性与学科性特征,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员为达成支援教学与科研的任务,应该逐步摆脱传统职员的角色,朝着具有教育职能的知识导航与知识推广方向努力。惟如此,才能实现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知识化目标。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以学科知识服务为使命的高校图书馆借鉴高校学科制度理论来指导图书馆内部组织制度的改革,具有实质性的创新意义。概括来说,就是以“学科”、“任务”与“集成化服务平台”三个要素来构成“学科知识服务团队”的框架,在解构图书馆传统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整合文献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重组图书馆业务流程,使馆员归属“学科知识服务团队”,依据学科背景将知识服务任务建立与完成在不同的基层学科服务组织平台上。在“学科知识服务团队”这种图书馆基层组织管理框架中,“学科”是组织基础,即以学科为基础来整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和聚集人才;“任务”是“学科服务团队”运行的核心要素,即以不同的“任务”组成相应的知识服务团队;“集成化服务平台”即资源的集成,不仅指服务,而且是指设施、信息资源和服务的全方位集成,是物理馆舍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相互结合的产物,它为学科知识服务团队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和生长环境。
2 大学图书馆组织结构变革需求分析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制”知识服务组织理念的提出是建立在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变革的需求之上的。图书馆自身的组织结构变革是图书馆运行中深层次矛盾的反映,只有抓住这些深层次的矛盾,才能把握住宏观形势的最新变化,进一步突破传统图书馆组织结构和文献信息配置结构对推进高校图书馆员专业化发展和文献信息知识化整合的体制性障碍。那么,高校图书馆专业化发展和文献信息知识化整合的体制性障碍是什么呢?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人们获取信息变得更加容易,人们开始关注的是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直接用于解决问题的知识,需求范式已从信息需求、文献需求向知识需求转变。用户需求范式的转变必然带来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内部的组织模式和服务职能的划分基本是延续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制定的,通常采用“科层制”的管理方式。“组织理论之父”韦伯所提出的“科层制”在业务分工多样化、专门化的情况下,的确为组织带来了效率。然而,在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今天,大学图书馆科层制管理体系的种种弊端已逐渐显露,它一方面阻碍了人才的健康成长,不利于高素质图书馆员的培养;另一方面,这种以藏、借、阅高度分流,部门之间、书与刊之间、借与阅之间在功能上有严格分工的管理模式,使得在馆藏文献布局与组织结构上,造成同学科或同类文献信息散见于多处,不方便读者利用,为图书馆实行“一站式”服务带来严重障碍,而且传统业务部门之间功能上的严格区分还造成服务与研究开发相分离。例如,传统的“图书流通部”职能主要是开展图书的借还,虽然也强调咨询和导读,但由于工作人员经常陷入借借还还的繁复的日常事务中,加之历史原因造成流通部门人力资源配置的低层次倾向,实际上造成了流通部门工作长期滞留在借借还还的简单业务层面上而放弃了业务内容的拓展与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而具有研究功能的部门,例如参考咨询部,其主要职责是文献信息的研究开发和信息咨询服务,不直接承担文献流通任务,这样就把研究从信息服务中剥离了出来,使研究和文献信息开发游离于服务工作之外。由于缺乏服务实践以及读者需求的拉动,因而研究开发和参考咨询就缺少生机和针对性。
高校图书馆内部结构演变和馆员专业化发展的进程表明:高校图书馆员的专业化发展与内部组织结构创新之间有一种本质的联系,两者相互依赖,互为因果。我们看到每一次图书馆自身组织结构的变革,都在不同程度上激活了基层业务组织的活力和馆员的专业化发展,也就是说图书馆内部组织结构同馆员专业化发展之间表现为一种互动关系。从国外高校图书馆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内部组织变革的过程可以看出,权力下放、基层组织分权、管理重心下移是变革的一大趋势。这样,可以充分激活图书馆自身业务组织和馆员个体的活力,让服务主体充分、自由地活跃在学术研究、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的最前沿,从而不断提高馆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地位,增强高校图书馆自主创新能力。而我国高校图书馆目前遵从的组织管理范式,既源于尚未在思想上根本消除的小农经济和“藏书楼”的中国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又交织着从西方引进的适应工业化时代需要的图书馆管理理论。管理思想打上了农业时代“传承型”和工业时代的“标准件型”的双重烙印。这种范式虽然不能简单概括为“书本位”,但它至少是“以藏为主”理念赖以生存的基础。这种传统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范式不改变,就难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图书馆职能的要求。
3 大学图书馆“学科制”知识服务组织理念的内容
3.1 建立“学科知识服务团队”,实现基层组织的学科化与建制化
“学科知识服务团队”的组织化与建制化,就是解构图书馆原有的部(室)等基层业务组织,以学科为依据,以有利于知识的交流、共享和融洽、汇集为原则,建构新的学科服务组织。学科服务组织依据服务方向设若干知识服务团队,每一个知识服务团队由方向负责人(或课题负责人)及其相应的方向成员(或课题组成员)组成。这样,图书馆学科组织有明确的服务方向和研究领域,每个方向有首席学科专家和相对稳定的知识服务团队。每个团队按学科方向分属和管理相应文献资料,使得每个团队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开展学术性服务工作的条件。当一个学科组织和研究方向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又成立新的学科及相应的研究和服务方向,如此循环往复,滚动发展,知识服务水平将不断提高。
组织内部结构整合首先要考量的是组织结构整合的依据及相关因素。第一,环境因素。外部环境是影响图书馆组织结构变革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当代社会环境的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对图书馆职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们强调的是“信息”的职能、“服务”的职能、“利用”的职能,而不仅仅是“文献收藏”的职能。另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贯穿图书馆活动的全过程,信息技术部门的作用日益突显。而传统中原处于中心地位的部门有的职能却逐渐弱化(如合作编目系统的建立使采编部职能弱化)甚至消亡。第二,人才因素。在知识服务中,参与组织活动的个人是影响图书馆组织结构变革的先决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及其拥有的知识将成为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在图书馆学科组织中,人成为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第三,技术因素。组织的“技术”功能是影响图书馆组织结构变革的重要条件。每个组织都有一定的技术功能,增强图书馆组织中的技术功能就是推动知识信息的组织与传递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正在不断地冲击着图书馆的传统技术和操作程序,影响着组织活动的效果和效率,影响组织活动的内容划分、部门设置和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从而成为推动图书馆组织结构变革的活性因子。学科组织化与建制化是对图书馆传统组织模式的根本改进和业务流程彻底的再思考、再设计。意味着对一个组织作为社会细胞的根本意义的反思与追求,意味着对人的主体性的重新认识与弘扬。这种重组包括:
(1)办馆理念的重组,这是学科组织化与建制化的基础。改“以书为本”、“以藏为本”为“以人为本”、“以用为主”。从重管理功能向重服务功能转变、从量化管理向质量管理转变。图书馆的一切馆藏文献的收集、加工、整合与利用都应以方便读者为指向,以学科为基础,在藏、阅结合的文献布局基础上按学科门类或知识体系开辟不同专区,实现藏、借、阅、咨一体化,服务人性化,把书库变成读者的书房。在管理手段上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和对文献的深加工能力,有效地利用馆内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实行信息的“一站式”服务,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不同方向的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
(2)组织机构的重组,这是实现学科组织化与建制化的前提。“学科知识服务团队”是一种新型的基层组织化形式,提倡组织扁平化,减少组织的层次结构,改变过去金字塔的“层制”管理结构,把员工组织成强调合作的团队。以二级学科为依据,以有利于知识交流、共享、融合,有利于对读者实现藏、借、阅、咨一体化集成服务为原则建构学科组织。学科组织根据知识服务的方向设若干服务团队,每个团队由相同学科知识背景、志趣相投和专长互补的图书馆员组成,团队成员在一个共同的工作领域和服务平台上实现良性互动与激励竞争,从而不断产出新的知识产品和服务成果。
(3)工作流程的重组,这是学科组织化与建制化的基本手段。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图书馆原有的工作流程,使其调整、分化、合并。工作流程重组重在突出读者服务,原则是简化用户接受服务的流程。经过业务流程重组的图书馆,原本枯燥乏味的工作将整合在计算机系统中,使人的体力和脑力负荷得以极大解脱,馆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图书馆本质的工作,将图书馆工作的重心从对文献的流通转为向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终极目标上。
(4)人力资源的重组,这是图书馆整合的核心。图书馆管理的对象是人(馆员和读者)和各种信息载体及工具的统一体,而图书馆员则担负着知识服务和信息管理的双重任务,他们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中介。是图书馆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人力资源的重组可使馆员个体在图书馆组织中各自找到归属,让个人与组织互动发展,从而不断增强图书馆基层组织的活力。
通过整合,实现大学图书馆学科组织化与建制化的初步目标为:基层是学科知识服务团队,中层是部(室),顶层是图书馆,形成图书馆——部室(中心)——学科服务二级机构三级管理模式。学科知识服务和研究的主要任务由首席学科馆员和其所带领的学科知识服务团队完成,部(室)按若干相关一级学科或学科群组建;部(室)的管理职能主要是负责学科知识服务团队首席学科馆员的聘任与考核,抓好研究与知识服务的质量建设。图书馆则根据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总需求,作好宏观战略研究和导向,制定各部(室)的工作目标并实施考核,为各部(室)提供必要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公共管理以及必需的技术和生活后勤服务。这样,图书馆降低管理重心,从过去过多的过程管理中解脱出来,从而重视学术权利在办馆过程中的参与,体现大学图书馆的学术性和业务性特性。
3.2 完善学科知识服务团队的职能,不断推进高校图书馆员的专业化发展
在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传递的发展环境中,社会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的活动方式,将与以往的印刷型文献环境有着重大的区别。高校图书馆要适应这一变化,关键在于认识自己的真正作用,选择好与环境相适应的专业能力发展重心。处于不同环境中的高校图书馆,若都把“数字化、网络化”当作发展重心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在当代技术环境中此类能力将日益普及,决不会成为某一图书馆的专有能力。高校图书馆能力建设的管理变革、图书馆员的专业化发展,必须牢牢地扎根于自身的专业技能,只有在巩固提高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才能形成创新的“核心能力”。而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专业能力发展的动力源。它是一种包括基于内容分析的参考咨询服务、学科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团队化信息服务和知识管理服务等的集成化服务。知识服务需要推进图书馆员专业化发展,包括图书馆员的从业理念、角色价值、职业规范等的创新,以及图书馆员基础能力(多元载体文献信息的复合整序能力)、专业能力(多元化载体环境下的文献信息检索和获取能力)的提升和智力资源的开发。
“学科知识服务团队”的主要职能是:承担由图书馆安排的文献信息的搜集、开发和提供服务的任务;承担学术研究任务,组织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接受并完成各级各类检查和评估;“学科知识服务团队”实行首席学科馆员负责制,营造首席学科馆员和学科馆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及其与学科馆员共同成长的环境。学科服务组织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是构建一个有利于知识服务和学术创新的“实践社群”以提高学科组织的智慧,从而达到提高学科服务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
大学图书馆内部组织制度的创新,即学科知识服务的组织化与建制化,中心问题是制度的规范化,这种规范可有效地将个人与组织的行动结合起来去承担组织的义务。制度规范操作的基本层面就是大学图书馆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包括组织结构的分层、内部权力体系的构成等。体现出大学图书馆自身的文化特性和主体逻辑。当然作为一项制度创新,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改革、充实和完善,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与之配套的机制。
4 研究与应用大学图书馆“学科制”知识服务理念的现实意义
(1)高校图书馆“学科制”知识服务理念的实施是高校图书馆内部业务组织制度的创新。它突破了传统高校图书馆内部组织的模式,以学科为基础来整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和凝聚人才,以高校读者和用户为中心构建集成化信息服务平台,以任务为核心要素组建“学科知识服务团队”,将高校图书馆的改革触角延伸到了基层组织细胞,这是一种彻底的、全新的高校图书馆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2)高校图书馆“学科制”知识服务理念充分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特性。“组织特性内在一定的组织方式与运作机制中,并通过组织方式和运作机制予以保障。”在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中,基层业务组织因其组织使命和任务,是图书馆组织结构的重心所在,“学科知识服务团队”基层业务管理制度因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与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特性(学科性)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学科知识服务团队”的基层业务组织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能够充分体现现代高校图书馆的组织个性。
(3)高校图书馆“学科制”知识服务理念的实施有利于将图书馆信息开发、学术研究、知识管理和服务集中在学科组织载体上,提高知识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升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力。“学科知识服务团队”承载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管理和研究开发三大职能,把图书馆的服务、管理和研究有效地统一在学科平台上,在网络条件下进行科学合理的重组,建立起能够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敏捷性机制,是信息服务“一站式”运作模式。实现了高校图书馆组织功能与效益的最大化。
(4)高校图书馆“学科制”知识服务理念的实施有利于把图书馆改造成学习型组织,促进馆员主体自我成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馆员向专业化发展。其管理模式通过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级结构来组建知识服务团队,形成矩形结构学科知识服务梯队,这是一种既有纵向职级分工,又有横向跨服务研究方向联系的组织结构,是集权与分权科学结合的一种组织形式。
5 结论
运用大学“学科制”理论建立的大学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团队”制度作为一种基于学科知识服务组织的现代大学图书馆组织管理制度,不仅能保障大学图书馆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且能够满足图书馆信息服务知识化的需要,它完全适应大学图书馆以高层次知识服务为目标的馆员专业化发展环境,代表了大学图书馆内部组织管理制度发展的一大趋势。
收稿日期:2008-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