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创造力看创业研究的特点_创业论文

从商业创意出发理解创业研究的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意论文,特征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王立志等[1]以向国外知名创业研究的学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如下结论:新企业创建、国际创业以及中小企业发展是创业研究的核心主题;创业绩效、创业环境以及创业战略是创业研究的核心内容。这一结论对于把握创业研究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但进一步问:为什么把这些问题和内容称为创业研究而不是其他研究,例如小企业研究?关于创业绩效、创业战略的探讨与关于企业绩效、企业战略的探讨,二者具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则上述调查不能予以回答。

实际上,通过学者调查的方式考察创业研究前沿,是以学者对于什么叫创业的默会知识为基础的;因此,调查结论的有效性,依赖于调查对象对于什么叫做创业是否具有共同认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创业研究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对话,不致出现各说各话的情况。而问题恰恰在于,这一对话的前提并不存在。目前情况是,不同的创业学者对于创业活动具有不同界定,并各按自己的界定展开研究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收集不同学者对于创业研究的看法,并简单地进行归整和概括,所得结论的有效性也就值得商榷。

也就是说,上述调查可能具有2种不同层次的意义:①在对创业活动本质特征具有共同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了解不同研究成果,深入探讨未来的研究动向;②在对创业活动本质特征没有共同认识的情况下,通过汇集多方面意见,寻找对于主要本质特征的共同认识。由于对①所依赖的基础不存在,因此上述调查的意义,主要在于以此促进人们对于创业活动本质特征的认识。

关于创业活动的本质特征,以及创业研究的特殊价值,自从VENKATARAMAN[2]的文章发表以来,已经受到普遍关注。人们围绕什么是创业研究?这一研究关注哪些特殊内容?能否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学科?通过什么样的概念体系加以刻画?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至今尚未得到统一结论。理论上的薄弱性影响了创业研究的深化。如何把握创业研究的特殊内涵,建立创业研究的核心范畴,已经成为促进创业研究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文试图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创业研究的本质特征进行探讨,说明在创业研究特有的范畴体系中,商业创意是一个核心概念。

1 创业研究的特点

如何从商业活动中获得利润?作为市场经济的本质问题,为多门学科所关注,创业研究也由此开始。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这一研究所关注的中心问题,是创业者个体特征与商业效益之间的关系[2]。这一特征可以从创业研究的历史看到。

1.1 创业研究的历史

创业研究产生于对商业效益来源的思考,围绕商业效益“由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创造”这一问题展开。

“创业”这一概念的创立者是18世纪的CANTILLON[3]。在他看来,商品生产虽然离不开财产依托,但关键不在财产而在使用财产的能力。积极发现市场供求缺口并为此牵线搭桥、整合资源、承担风险的人,是商业活动的真正主体,其独特活动对于理解商业效益具有关键意义。CANTILLON把这样的人称为创业者,这样的精神称为企业家精神。此后,直到20世纪中期,对于企业家独特作用的探讨一直较弱,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理论以完美信息下的理性选择模型,强调了商业决策的普遍规律,使关注个体独创性的创业研究退出了学术主流。

20世纪中后期,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管理型经济不断被创业型经济所取代[4]。新的环境和需要重新引起了人们对于创业研究的重视,各种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出来。这些研究被归在一起,仅仅因为所关心的内容具有相似性,缺乏理论分析的共同范式,因而被人们看成一个盛装不同东西的篮子。在这种情况下,VENKATARAMAN[2]提出了创业研究主题和学科独立性的问题。这一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引发人们回溯创业研究的思想渊源和历史发展。在此过程中,不仅20世纪之前的CANTILLON等人被重新提起,而且20世纪一些重要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的思想,也得到了重新的认识和评价,以下几位学者的思想,被引用得最为广泛,被理解为创业研究的理论渊源。这些学者的思想之所以受到创业研究学者的推崇,其原因正是从不同角度强调了个体活动特点对于商业效益的影响和作用。

奈特[5]从利润来源的角度,关注经济活动的决策方式,指出经济活动复杂多变,很多机会转眼即逝,不能仅仅依靠理性分析来把握。这就对商业活动者提出了一种特殊要求,即在未来不清楚的情况下,对资源利用方式做出断然决策,并承担由此可能产生的损失。他把这种决策称之为不确定性决策,认为这种决策与商业利润直接相关。在他看来,从事不确定性决策的人,具有特殊的能力与活动,是商业效益的真正创造者。

熊彼德[6]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商业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在他看来,商业变化不仅是量的扩展,而且是质的更新,关键在于生产函数的重组。这种重组不能来自边际改进,而是一种“创造性破坏”,依赖产品、技术、市场、原料、组织等方面的创新。这些进行“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也就是商业活动中的创业者,他们以其个体特殊性引发不同方面的创新,产生非边际改进的突变。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

科斯[7]从企业性质的角度,引发了对于企业来源的探讨。他指出,以计划机制取代市场交易,可以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由此产生。由于企业作为一种有组织的生产经营体系,需要有人来牵头创立,这就把创立企业的任务与创业问题直接联系起来了[8]。在此过程中,新创企业投入产出的不确定性产生了一系列特殊问题,需要通过创业决策来处理,从而对创业者提出了特殊要求[9]。

德鲁克[4]从新创企业作用的角度,提出了创业经济的概念。他认为创业的本质在于从市场变化中寻找机遇,围绕财富增长方式进行创新。这种创新的特点在于,市场需要的客观状况与满足市场的知识结构之间出现了矛盾,人们必须超越原有思维方式构建新的商业活动方法。这一过程存在着大量不确定性问题,需要创业者发挥独特的智慧进行决策和处理。

回溯创业研究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即关注个体活动对于经济效益的作用,力图说明这一活动的作用机理。后来的创业学者,例如KIRZNER、CASSON、蒂蒙斯、毕海德,同样体现了这一思想特征。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创业研究的特点,是探讨个体活动特点对于生产经营效益的作用。也就是说,创业研究关心的,不是如何在认识普遍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决策实现经济效益,而是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互动过程之中,通过个体的独特活动创造经济效益。正因为如此,“是谁,在什么时候,做什么”,被看成创业研究的核心问题[10]。

1.2 创业研究的发展

把创业活动的本质界定为发挥个体独创性从而增进商业效益,可以使CANTILLON的创业概念与当代的创业理论相贯通,从而描述创业研究的基本思路:

图1中,创业能力是自变量,强调创业者的个体特殊作用;商业效益是因变量,指与资本和劳动报酬不同的商业利润。

图1 创业研究基本模型

20世纪中后期之后,创业研究迅速发展。其最初思路是从创业者个体特点出发解释商业效益来源。具体办法是把成功商业人士作为对象,以经验概括方法寻找其能力和素质特征,试图建立创业者的特质模型,但成效不大。考察结果表明,创业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比创业者和非创业者的差异还大[7]。进一步的研究转换了角度,从关注谁是创业者转为关注创业者在干什么,把考察重点从创业主体特点转为创业活动特点[11]。

由于创业活动的实际内容,是通过合作方式整合相关资源以利用商业机会,因此机会、资源、团队问题进入了研究视野,成为创业研究的主要内容。由此构成图2的研究模型[12]:

图2 创业活动研究模型

在创业活动研究模型中,商业机会、资源条件、工作团队之间的互动是创业活动的基本内容,创业者的作用在于发起、处理和平衡这一互动,从中获得商业利润。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对于创业能力的界定,不能从创业者个体属性出发,而要从创业者工作内容出发。所谓创业能力,就是有利于完成创业任务的行为能力。由于从发起创业活动到取得商业效益是一个过程,其中不同阶段需要解决不同问题,因此围绕创业活动进行的探讨,通常称为创业过程研究。由此,建立如图3所示的概念模型。

图3 创业过程研究模型

在创业过程研究模型中,市场机会、资源条件、工作团队,作为创业能力与商业效益之间的中介变量,成为创业研究的重点。目前的创业研究大都在这个框架中进行,并由于分别强调不同的中介变量,形成了机会观、资源观、契约观、认知观等不同学派。

1.3 创业研究的学派

创业机会观、资源观、契约观和认知观,从不同的理论范畴出发,试图对创业活动做出符合逻辑的解释。

(1)机会观认为,创业活动的实质是市场机会的产生和利用[13]。在其看来,创业活动是为市场提供新产品服务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过程,以知识分散状况下人们认知差异为基础[2]。为此必须在机会利用的协作过程中,防范机会主义、塑造信任关系,关键在于处理好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问题,这是创业能力的集中体现,人们的个体决策特征、社会角色差异、信息把握状况影响着创业活动的方式与结果。

(2)资源观认为,创业活动的实质是资源效用的发现与配置[14]。在其看来,创业活动是通过资源开发满足市场需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过程,以资源新效用的发现和利用为基础,关键在于提出资源组合方式的新创意并加以实施。由于这种创意难以交易,因此只能通过建立企业组织来实现商业创意。在此过程中,面临着发现资源效用、进行资源投入、确定合作方式等一系列不确定性问题,其处理方式体现了创业能力的本质。

(3)契约观认为,创业活动的实质是产权关系的协调与重构[15]。在其看来,创业活动的任务,是建立有计划的生产经营体系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能否成功地创立企业组织并有效地运行,标志着创业的成败。如何在投入产出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企业剩余权益的合理配置,吸引人们投资和提高合作效率,是创业活动的特殊问题。由于协商谈判的内容常常是模糊的,因此对于产权配置方式的处理不仅需要理性,而且需要经验和魄力,体现了创业能力的本质[8]。

(4)认知观认为,创业活动的实质是商业愿景推动下的试错行动[16]。在其看来,创业活动是把某种商业期望转化为组织行为的过程,其特点在于通过直观判断处理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问题。在此过程中,要善于从已有资源出发,以承担恰当风险的方式及时利用市场机会,不断适应情况变化做出行为调整,寻找商业期望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办法[17]。这种在试错中不断发现和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方式,是创业能力的本质。

对这些理论进行比较,可以看到2个共同点:①关注创业者作为个体在商业活动中的特殊作用;②关注引发这种作用的不确定性情景。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创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面对前途不明的商业选择情景,创业者毅然进行资源投入,并带动利益相关者加入合作,以此获取商业成功。

创业活动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创业研究的本质特征。这是因为,对于不确定性情景的处理方式和处理能力,集中体现了创业者个体活动对于商业效益的影响,因此如何从理论上说明这种影响的作用机理,成为了创业研究的核心命题。

从目前研究情况看,人们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不确定性情景处理的特点,在于不能仅仅依靠对于普遍规律的理性认识;人们面对不确定性情景时,无法以理性分析方法选择未来行动方案。与此相应,创业者的行为选择失去了正确与否的客观标准,取而代之的是具体行动的独特判断,即体现个体特征的行为方式。因此,如何以非理性的个体独创性促进商业效益提升,成了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理论命题;创业研究正是以这种独特的理论视角,体现了特有的研究价值。

2 创业研究必须关注商业创意

研究个体独创性的商业效用,必然导致对于商业创意的关注。因为这种创意的本质特征,正是体现了创业者对于不确定性情景商业利用的独特方法。

2.1 商业创意的特征

对于商业创意的理解,与熊彼德的创新概念直接相关。在熊彼德[5]看来,经济发展的本质,不是从不均衡向均衡的趋进,而是从一种不均衡向另一种不均衡的飞跃。前者是边际改进,后者是结构变化,只有后者才能说明经济形态的本质更新。这样,经济发展就被解释为一个“边际改进—结构更新—新边际改进—新结构更新”的过程,其关键在于“创造性破坏”的作用。

熊彼德的创新理论为理解商业效益提供了特殊思路。按照新古典经济学,利润是由于不均衡而产生的剩余,可以通过商业竞争加以消除。按照熊彼德的观点,结论刚好相反:利润不仅不能通过竞争消除,反而是竞争的结果,产生于竞争者的商业创意。不仅如此,熊彼德还对商业创意作了经验描述,指出产品、技术、市场、原料、组织等方面的创意,有可能导致生产函数的重组,使经济形态发生本质变化。

这样一来,熊彼德的创新概念就与创业研究发生了直接联系。这是因为,从内容上看,创新作为“创造性破坏”,是原有商业活动方式的改变,体现为边际改进的失灵,需要从根本上重构生产函数。从形式上看,创新作为“创造性破坏”,是原有认识路径的改变,体现为理性分析的失灵,需要从根本上重构观念模型。创业活动的特征,正是面对不确定性因而理性失灵的情况下,以独特的创意活动开创新的商业运作空间,这一活动的效果不能事先预知,只能事后认识。

也就是说,商业创意作为一种创新,通过2个方面的特征体现出来:一是决策情景的不确定性;二是行为结果的不确定性。实际上,这种不确定性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是社会发展客观性的来源。那么创业者的作用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表现在不确定性活动过程中对于新商业模式形成的主导作用。在复杂多变的商业活动中,新商业模式以事后证明的方式不断形成,而活动过程中的不同参与者对此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其中创业者作为商业模式改进的创意者具有关键意义,往往成为经济增长的国王[18]。

进一步看,商业创意的独创性,不仅在于原来无人提出过,而且在于难以从已有知识中推演出来。“创造性思维逻辑上是在最优化之前产生的”。只有当人们面临着既没有先例可循,也难以依靠理性推断加以处理的情况时,商业创意才会发生,而不确定性问题正是这样的情境问题。由此可见,商业创意的创新性与商业活动的不确定性,二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不确定性情景不仅是创业活动必须解决的特殊问题,而且是商业创意赖以产生的必要条件。正是商业活动中不确定性问题的存在和处理,提供了商业创意的客观需要和实际契机。在奈特看来,这就是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

由此,商业创意作为商业活动不确定性问题的独特处理,引导着商业模式的变化和商业利润的产生。

2.2 商业创意的内容

由于商业活动的目的是利用市场机会实现经营利润,其中把握市场机会、开发资源价值、构建产权契约是主要环节,因此商业创意的内容通过上述方面体现出来。

(1)与市场机会相关的商业创意 所谓市场机会,指具有购买力而又未满足的需求。创业中的机会问题包括三重含义:机会的产生、发现和利用。机会的产生,来自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知识分散性;机会的识别,与人们的经验能力和社会角色相关;机会的利用,需要处理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问题。创业者的作用在于,以其特殊的知识结构、机会认知、行为风格,推动资源整合和产权重组,从而实现商业效益[13]。由于面对消费需求提出某种满足方式并加以实施时,必须处理一系列不确定性问题,因此要求创业者进行商业创意。

(2)与资源开发相关的商业创意 所谓资源,指有价值的存在物。资源价值不是来自于实体,而是来自于属性,与人们对于属性的效用认知相关,具有主观性。创业中的资源问题,主要是资源属性的效用开发和利用方式问题。如果能够发现资源的新属性,或者发现资源属性的新组合方式,从而带来经济效益,就有可能吸引他人投资。在此过程中,资源使用方式的创意、资源使用权的获取、资源配置方式的实现等,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问题[19],需要创业者进行商业创意。

(3)与产权契约相关的商业创意 所谓产权,指财产关系的界定。创业者进行机会利用和资源开发,都涉及人们之间的产权关系调整,包括吸引投资、进行分工、协调分配等。由于机会利用和资源开发的创意前景往往模糊和难以预期,既不能通过市场转让,也不能加以理性测量,只能以创立生产经营组织的方式加以实现,因此构建企业契约是创业活动的一项基本任务[20]。如何在投入产出不确定的情况下,合理地调整产权关系、防范机会主义、构建企业契约,需要创业者进行商业创意[8]。

由此可见,商业活动的每个方面都存在大量不确定性问题,需要创业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解决,因而存在着商业创意的现实要求和广阔空间。

2.3 商业创意的方式

不确定性问题的存在与处理,使创业活动中的创新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这是因为,不确定性问题的决策特点,在于既没有经验可据,又没有先例可循,还不能依靠理性分析进行预测和推断,而要靠决策者的愿景、意志和信心来支持,因此必然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特殊性。与此相应,不确定性问题的个性化处理,就成为创业活动的普遍方式和成功途径。已有研究指出,创业者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在创业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的[16]。

商业创意的独特性与个性化,是对于理性分析的超越。这是因为,在不确定性情况下,不管商业创意的产生、实施商业创意的行动,还是围绕商业创意进行的协商与合作,都难以仅仅依靠理性分析进行,而要诉诸于超逻辑的愿景、判断和意志力,特别是人们在特定社会网络中形成的需求与动机。因此,不确定性情景的处理,与创业者认知模式、情感倾向和意志特征密切相关[10]。正是独特的主观意愿与复杂的客观情景相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对话,才构成了不确定性问题的现实处理方式,推动着商业创意的不断形成与发展。

商业创意方式与不确定性决策的心理分析密切相关。从目前情况看,这一研究有2种倾向:①决断力观点,认为创业决策的特点在于经验直观判断,这种判断超出了单纯的理性分析,是创业者个性、经验、愿景、信心在不确定性情景下的特殊表现[21];②行动导向决策观点,认为创业决策的特点在于持续的试错行动,这种行动不是来自某种清晰目标的引导,而是来自模糊愿景的推动和调整,只能从事后认识中把握其演进路径[17]。2种观点的共同点在于,都用复杂模型取代线性模型,对创新与创业活动的形式进行解释。

这样,商业活动中不确定情景的具体内容,与创业者进行不确定性决策的主动形式,就构成了创业实践的辩证统一体,并通过商业创意集中体现出来。商业创意的显著特征,体现了创业方式的个体独创性。

3 从商业创意出发构建创业理论体系

商业创意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出现了由此出发说明创业活动本质特征的努力[22]。而更多学者则通过对于商业意图的强调,间接表达了类似的思想[19,20]。在整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于商业创意的系统界定,有可能为复杂多样的创业实践提供逻辑统一的理论解释。

3.1 商业创意的内涵与外延

笔者认为,所谓商业创意,是商业活动中关于投入产出方式的新颖意图,产生于不确定问题的直观判断,由创业者的愿景和意志所推动,围绕企业的建立和运作而展开。

这是一个可分析定义,可以从5个方面加以展开:①以投入产出意图为基础,这是商业活动的特点,能够把商业创意与其他领域的创新区别开来;②以不确定性问题处理为内容,这是商业创意活动的特殊情景,能够把它与一般商业决策区别开来;③以直观经验判断为形式,这是商业创意的主观行为特征,能够把它和商业活动中的理性分析和选择区分开来;④以愿景和意志为动因,这是商业创意行为的动力界定,能够把它与仅以认识为依据的行动区分开来;⑤以企业的建立和运行为目标,这是商业创意的效果界定,能够把成功与不成功的商业创意区分开来。

把上述定义应用到实践中,可以对什么是商业创意做出经验判断。例如,为了利用市场机会必须进行资源整合;如果整合办法来自于系统的调查研究,来自于协作双方的理性计算,那么这种办法具有普适性,没有体现商业创意。如果资源整合过程中,双方的利害得失算不清楚甚至无法计算,这就出现了不确定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协作办法常常不是来自理性计算,而与创业者的个性魅力和沟通能力相关,通过商业愿景推动下的意志决断以及随情况变化而进行的行为调整得以产生和发展。商业创意由此形成。在此过程中,创业者的认知模式、经验沉淀和性格特征,作为商业创意的个体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谓商业创意,其内容是投入产出办法的新颖性和有效性,其形式是投入产出决策的直觉性和独特性。也就是说,商业创意来自于不确定性问题和个体创造力的结合,是客观问题通过主观判断在商业活动中的解决。

3.2 商业创意的理论解释力

3.2.1 不确定性问题处理的内容

对此,已有研究作了大量探讨,存在着一些难点。

就市场机会而言,涉及由于知识分散性产生的机会独特性、时限性,机会认识的差异性、范围性等,其中市场机会的主观性和客观性问题,是当前讨论的焦点之一。奥地利学派强调,机会的存在是客观的,但由于每个人的地位和能力不一样,只能被部分人所认识。创业研究的任务,不是说明机会赖以产生的客观因果关系,而是对发现和利用机会的行动方式给出解释[13],但是,这一观点无法对机会的客观性做出合理解释。应用新的观点,可以对这一问题简单地回答:不管机会利用还是机会产生,都离不开作为不确定性问题处理方式的商业创意。

就资源利用而言,涉及资源属性的主观性、资源效用的相对性和资源价值判断的特殊性等,其中资源效用和开发方式的探讨,是研究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目前人们已经公认,资源的价值不是来自于资源本身的属性,而是来自于人们对于资源效用的发现和安排,其中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资源的安排方式具有特殊意义[19]。由此,如何在前景模糊的情况下做出资源使用方式的安排,是资源利用的基础。显然,这种安排是典型的商业创意。

就产权调整而言,涉及投入产出前景的模糊性,合作方式的多变性、机会主义行为的复杂性等,其中创业者如何白手起家,逐步掌握资源支配权,最终成为企业剩余权益的控制者,是典型的创业问题,尤其引起人们的兴趣。在此过程中,能否发现投入产出的新颖方式,以恰当的方式断然进行资源投入,是吸引他人投资的关键[14],因此,商业创意是进行产权调整的依托。

3.2.2 不确定性问题处理的形式

对此也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创业决策方式的探讨上:①风险管理与不确定性决策的联系与区别。这一经典问题由奈特提出,目前主要关注超逻辑判断力的结构,由此说明商业创意的心理形式。②理性分析模式与行为认知模式的联系与区别。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强调,理性分析只是认知方式的一种,除此之外还必须关注直觉判断等其他认知活动的作用。很多商业创意,就产生在对于特殊情境的直觉判断之中[5]。③经验直观判断和行动导向决策的联系和区别[23]。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重在分析创业决策特点和商业活动过程的关系。对于决策特点的强调,引出经验直观判断是创业关键的结论;反之,则认为创业是一系列试错行动的结果,不需要引入特殊的心理力量来进行解释[24]。

由此可见,关于商业创意的探讨,涉及创业研究目前发展的各个方面,成为说明创业活动本质规律的关键。因此,展开这一概念,使之与调整产权关系进行资源整合和利用市场机会的商业实践相结合,能够从理论上对创业活动做出系统的说明。

3.3 商业创意在创业研究中的地位

已有研究指出,机会的形成和创业者的形成,是创业活动的2个基本方面[13]。关于商业创意的探讨则进一步指出,不管机会形成还是创业者形成,都是创新的结果。作为投入产出不确定性问题的处理方式,商业创意既促进了商业活动变化,使机会层出不穷,又构建了商业活动主体,使创业者不断产生,因此,可以考虑从商业创意这一概念出发,建立创业研究的学科体系。

从目前情况看,在构建创业学科的努力中,机会学派的影响最大。这一学派认为,对于市场机会来源、识别、利用的探讨,既涵盖了创业研究的各方面问题,又被其他学科所忽略,因此只要把机会问题说清楚,就能为创业探讨提供独立的研究领域[2]。在这一主张影响下,人们对机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资源基础观的解释最值得关注。在这一观点看来,所谓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利用,实际内容是发现资源的新属性、资源属性的新效用、或者资源属性效用的新组合。由于这些发现能够引起投入产出变化,改进资源利用方式,因此带来商业效益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资源基础观从资源异质性出发,探讨了实现商业效益和建立企业组织的一系列问题[19]。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创业问题可以纳入资源基础观的框架中加以解释,没有必要建立独立的创业学科体系[25]。

这样,关于创业学科建设的问题,就出现了独立论和非独立论2种不同主张。仔细考察2种不同的主张可以看到,尽管存在这种差异,二者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中却有一个共同点,即在探讨机会认识或者资源利用时,关注的重点不是这些活动的客观正确性,而是其新颖性和由此产生的价值,因此,在对这些活动进行解释时,把价值标准放在事实标准之上,认为事实标准只是实现价值目标的工具。不难看出,这一共同点正好体现了商业创意的本质特征,因为商业创意的意义不在于反映现实而在于改变现实,在于如何利用现实条件实现一定的商业目标。

综上,从商业创意的角度对机会学派进行补充,使之与资源学派结合起来,有可能从更高层次上对创业研究的成果进行理论整合。

4 概括与讨论

总结上述讨论,结论是:创业研究的本质特征,在于关注个体特点对于商业效益的影响,围绕不确定性情景下的商业创意展开,以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团队建设的方式为主要内容。

从创业研究的发展情况看,从探讨创业者个体特征出发,经过对于创业活动内容的关注,转向了对创业活动中不确定性问题处理方式的探讨。这一探讨是前两个阶段研究成果的综合;即把对于创业主体特殊性的关注,与对于创业活动特殊性的关注结合起来,聚焦在创业主体处理创业活动特殊问题的决策方式上。创业决策的核心内容,在于不确定性情景下的商业创意,这种创意对商业效益的获取具有关键作用。

由此可以对创业活动做出机理性刻画(见图4)。

图4 创业研究理论模型

图4中,创业能力向商业效益的转化方式,是利用市场机会进行资源整合与产权调整;在此过程中,作为不确定性问题的处理方式,商业创意具有关键地位,决定着创业活动的成效。以商业创意为核心范畴,考察其产生背景和实现途径,可以从理论上说明创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回答个体能力如何促进商业效益这一创业研究的核心问题。

至于能否以这一范畴为中心,建立相对独立的创业学科,还需要进行更广泛的考虑。不仅要看能否对复杂多样的创业现象给出统一的理论解释,而且要看这一理论体系能否解决其他学科没有探究或难以解释的重大实践问题[13]。对此,VENKATARAMAN[2]提出了一个有启发性的命题:市场的不存在和创业的存在。其含义是说,对于创业活动的研究,不仅能够解释利润的来源、企业的创立,而且能够说明市场的产生。这一命题隐含了2个核心假设:①市场变化的客观性和绝对性;②个体差异作为市场变化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给出的研究思路是:应该从个体活动特殊性的分析中,解释市场发展的一般进程。这就跳出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分析范式,与演化经济理论、企业发展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等观点发生了密切的内在联系。

鉴于此,从个体特点对于市场发展的影响出发,围绕不确定性情况下的商业创意进行探讨,以此为核心范畴进行创业研究的理论体系建设,有望获得重要的研究成果。

标签:;  ;  ;  ;  ;  ;  ;  ;  ;  ;  ;  ;  

从企业创造力看创业研究的特点_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