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九医院 衡阳 421000
【摘 要】目的:探究与观察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诊治特点与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选择的实验对象是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102例老年肺结核病患者,观察并分析抽取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治效果等。结果:通过对抽取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集菌法检测阳性率为38.85%,应用X线进行检测结果单侧病变占35.14%,双侧病变占43.52%。且病变性质中增值性和浸润性分别占9.56%和65.58%。应用CT进行诊断,阳性率为83.36%,应用支气管镜检显示阳性率为85.19%。老年肺结核患者采用包括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氨基水杨酸钠以及卷曲霉素等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且可以采用三种药物联合治疗,治疗的好转率高达91.25%,通过30d的治疗痰检阳性转阴率占95.52%。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针对老年肺结核的诊断需要高度重视,通过多种诊断方式可提高老年肺结核的诊断率,针对性的提出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病情至关重要。
【关键词】老年肺结核病 临床表现 诊断 探究
早发现、早诊断为后期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抽取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靠性建议和策略,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选择的实验对象是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102例老年肺结核病患者,观察并分析抽取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治效果等。其中研究组患者男性有59例,女性患者有43例,年龄区间在55 - 79岁,平均年龄为 63.9±2.3岁;在抽取的所有研究对象中均在签订知情同意书后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研究对象通过2007年中华医学会WHO提出的《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标准》进行判定,均符合实验研究标准,且研究对象在本次实验中其病情分级、身高、病程长短、性别、体重、生活背景、文化程度等因素不存在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
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纳差、乏力、盗汗、低热、消瘦、咳痰、胸痛、咯血、咳嗽,并且会伴随不同程度的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现象,病程较长的患者则会导致胸闷和痰血等,继而引起的并发症包括慢支慢阻肺、肺心病、激发肺部感染、咯血、气胸、胸水、糖尿病、高血压性冠心病、心电图、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X线、CT、支气管镜检等方法进行诊断,确诊后采用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氨基水杨酸钠以及卷曲霉素等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也可以采用三种药物以上进行联合治疗。并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和个体化差异等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并针对身体素质较弱的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和营养支持,强化治疗时间在3个月以上。患者出院后则需要叮嘱其继续应用抗结核的药物,持续治疗12个月以上,并要加强保肝护肝的药物应用,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检,观察患者的体征和各项指标的情况等。
1.3 统计学的数据分析
实验研究中获得的数据均通过专业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版本为SPSS 19.0,且通过统计学软件处理后的资料通过t值和卡方值进行检验,分别对应组间数据资料和计数资料,实验中以P值小于0.05表示数据差异性显著。
2.结果
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集菌法检测阳性率为38.85%,应用X线进行检测结果单侧病变占35.14%,双侧病变占43.52%。且病变性质中增值性和浸润性分别占9.56%和65.58%。应用CT进行诊断,阳性率为83.36%,应用支气管镜检显示阳性率为85.19%。老年肺结核患者采用包括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氨基水杨酸钠以及卷曲霉素等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且可以采用三种药物联合治疗,治疗的好转率高达91.25%,通过30d的治疗痰检阳性转阴率占95.52%。在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浸润性病变程度较大,结合病变范围大且存在较多的并发症,患者的病程较长,治疗较为顽固。
3.讨论
由于空气质量污染严重,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身体素质的降低,加上老龄化的 加剧,导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患有肺结核疾病。该病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受自身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临床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功能。老年患者由于其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降低,脏器官功能减弱,且抵御能力也在下降,患病后在进行辅助检查、治疗、不良反应以及临床表现和体征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老年肺结核的诊断与防治等需要高度重视。老年肺结核中男性多于女性,且久治不愈,病程迁移等特点,临床表现为纳差、乏力、盗汗、低热、消瘦、咳痰、胸痛等特点,浸润性病变增大,并且长时间治疗会对患者的肝肾功能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对于该病症的诊断需要及早进行,并且要加强辅助检查,包括CT和X线诊断 检查等,并且应用痰菌检查来提高诊断效果,必要时应用支气管镜进行检查,确保诊断的准确率。但在治疗肺结核时需要遵循联合、适量、早期、规律和全程的原则 ,加强药物吸收,促进生理代谢,减低排泄能力,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苏锐,王仲元,陈红兵,刘琳,张韬,安慧茹,王涛. 643例老年肺结核病的临床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2012,05:284-288.
[2]周琳,陈松华,张钰,陈彬,彭颖,王飞,张明五,王晓萌. 2005-2014年浙江省老年肺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疾病监测,2016,08:647-650.
[3]黄晓兰. 42例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病应用卫生部结控项目方案化疗疗效分析[A]. 中国防痨协会.2004年中国防痨协会临床基础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防痨协会:,2012:1.
[4]刘旺森,蔡畅,戴丽萍. 老年肺结核病实施板式抗痨治疗的临床观察[A]. 华东地区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协作组、浙江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华东地区第6届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暨浙江省第29届呼吸疾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华东地区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协作组、浙江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7:4.
论文作者:任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2
标签:肺结核论文; 老年论文; 患者论文; 阳性论文; 药物论文; 个体化论文; 率为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