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驶视角分析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论文_黄海芬

广州市科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663

摘要:以驾驶员的视觉特征作为切入点,基于行驶视角提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原则,并从景观尺度,人行道绿化带、路侧绿化带和中央绿化带的种植间距及高度,色彩设计等方面入手得出驾驶视角下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思路。

关键词:行驶视角;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景观尺度;种植间距;色彩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是现代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美化、防护、安全、组织交通等功能,是城市道路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然而,一些因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不合理问题导致交通安全的事件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设计师没有从驾驶员的视角去考虑道路绿化带的设计。

相对于城市公园、居住区绿地而言,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印象主要形成于车行、人行过程中,作为一种线状景观,所有的景物都处于相对的位移变化之中,景观印象及空间感受受到速度的影响,景观敏感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更需要从行驶视角考虑对其效果的影响。然而,要从驾驶视角出发,研究制定既环保安全,又美观实用的人性化道路绿化景观,必须先了解驾驶员的视觉特征。

1.简述驾驶员的视觉特征

通常人的视觉分为静态视觉与动态视觉。对于司乘人员而言,在汽车行驶状态下观察外界事物时,其视觉特性主要表现为动态的。因此,以下主要简述动态视觉的特征。

1.1 视力减弱

视力,它是指人通过视觉器官辨别视野中空间距离非常小的两个物体的能力。通常在静止状态下测得的视力叫静止视力,而在运动状态下驾驶员所具有的视力叫动态视力。实验表明,动态视力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而下降。例如,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驾驶员能看清240m处的交通标志,而以80km/h行驶,连180m处的事物都看不清了。因此,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动态视力的降低会使视认距离缩短,影响驾驶员的感知和观察。

1.2 视野变窄

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其水平视野范围在160°~180°;处于动态时则速度越快,视野越小。就驾驶员而言,其视野会随车速增加而变窄。有关试验表明,当车速在40km/h时,其视角在100°;当车速在120km/h时,其视角将缩小至24°,如表1:

1.3 识别能力下降

随着车外物体的位置变化,司机的识别能力也会发生变化。车速越快,驾驶员对车外慢而细小的变化就越困难。因此,在驾驶过程中,司机对外界物体的运动的识别能力就会下降。

以上分析得出,驾驶过程中,行进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驾驶员的感知与观察;其视野也会受到车速的影响,车速越快,视野越小;另外,车速的快慢也直接影响着驾驶员的辨别能力,车速越高,辨别能力越弱,反之亦然。

2.基于行驶视角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的主要功能是遮荫、滤尘、减噪、美化环境[2]和组织交通。从行驶视角考虑,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原则首先是安全第一,其次要人性化、以人为本。

2.1安全性

城市道路绿化不仅能美化城市,还承担着引导视线及指示性作用。利用中央分隔带、人行绿化带等进行空间分隔,合理引导车流与人流,维护交通秩序和保证交通安全。并且在立交出入口及其匝道,应重点考虑绿化对出口缓冲、入口通视及车辆引导的影响,合理引导司乘人员视线,增加安全系数。

分隔带及交叉口的植物配置需考虑防晕防眩。在符合安全视距的范畴内,栽种低矮灌木和地被,并合理分配株距,实现安全性与观赏性的双重作用。

2.2 人性化

设计师在进行道路绿化时,应以人的视觉特性为设计基础,充分考虑到行人行进的速度、交通安全及视觉感受[3],提高行人的视觉效果与质量。

3.基于行驶视角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思路

3.1 景观尺度的确定

由于现代交通条件下干道车速的提高,使得环境尺度需扩大,进而带来了道路与周边环境产生新的比例关系[4]。当车辆高速行驶时,路边景物一晃而过,司乘人员看见的景观模糊不清,只有加大景观尺度才能满足要求。

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中,尤其是中央绿化带和快慢分车带的种植设计,景观尺度应该从速度变化的视角来入手,根据行车视角、景观敏感度、速度的变化,确定植物标准段的长度和韵律变化。比如,当车行速度在60km/h时,可将分区标准段的长度设定在400m内,但最长的节奏不宜超过350m,这样的安排能获得司机较适宜的辨识度。

3.2 种植间距的确定

在城市道路绿化中,植物的种植间距会受到车速和种植位置的影响。根据驾驶员的视觉特征及不同类型绿化带的功能特性,分别确定种植间距。

3.2.1 人行道绿化带和路侧绿化带 在汽车高速行驶情况下,驾驶员或者乘客的注意力会相对集中于道路前方,因此,观赏者能否从树间看到树木及侧景,除了与树形、树冠有关外,关键取决于种植的间距。一般情况下人在45°左右的视角范围内能看清场景的详细细节,获取清晰信息。相关资料显示,为集中驾驶员的前方注意力,在高速行驶下,路侧绿化带的种植间距应该不大于两倍的树冠直径;而在相对较慢的城市道路上,为使司乘人员能透过植物间隙看见后侧的街景,人行道绿化带的种植间距应不小于两倍树冠直径。

另外,在道路绿化设计时,确定植物组团的大小也需结合该道路的车速要求。有关研究表明,当车速在40km/h时,满足眺望要求的植物组团为20~30m,车速在60km/h时,满足眺望要求的植物组团为30~40m(表2)。

3.2.2 中央绿化带和机非分车带 在城市道路绿化带中,中央分隔带需要设置一定的防眩设施。当分隔较宽时,防眩也大多采用绿化隔离措施,简单易行,效果优良,并且造价低。

有关资料显示,大车的高度一般在2m以上,小车高度一般在1.5m左右。驾驶员眼睛的高度和汽车前照灯的高度如表3。

以上分析得出,中央绿化带的植物高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要满足小车的车灯及视角安全,一般控制在1.5米高度范围内比较适宜。若中央绿化带宽度小于1.5米,则建议采用防眩格栅而不用景观绿化防眩。若在高速路或快速路,宜种植修剪整齐、具有丰富韵律感的色块模纹。

3.3 考虑绿化色彩的搭配

不同的色系、色调对于快速成像的变化因素有所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在动态的视觉过程中,司乘人员获取事物中的色彩感知会受到一定影响。在城市道路绿化色彩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景观效果,还需要考虑动态视角下色彩的选用及组合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司乘人员经过一定距离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色彩设计不宜过于单调或过于复杂,应达到一种简单、均衡的标准,科学合理地安排舒适愉悦的道路景观色彩。

结语: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在实际规划过程中,要以道路类型和行车速度为依据,结合人的视觉特征,充分考虑到现代条件下驾驶速度对景观尺度、种植间距、绿化形式、色彩搭配等的影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为行人、行车创造亲切宜人、安全优美的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黄凯.驾驶员动态视觉特性初探[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8(5):26-29

[2]谭录机.小议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科技资讯.2009(5):164

[3]张剑峰.史娜.宝秋莉等,浅谈城市道路绿地设计[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4):76

[4]王浩,赵岩,谷康.视觉特性与道路绿地设计[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1):78-81.

[5]熊广忠.公路绿化初步探讨[J].中国公路学报.1995(3):41,43

论文作者:黄海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  ;  ;  ;  ;  ;  ;  ;  

从行驶视角分析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论文_黄海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