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减少风湿病病患者焦虑恐惧心理及增加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265 例风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合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及常规护理,对照组按风湿病护理常规护理。结果:比较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焦虑恐惧及治疗依从性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减轻风湿病患者焦虑心理及增加治疗依从性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风湿病;治疗依从性;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161-02
风湿性疾病是一类侵犯多种组织系统和内脏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程度不同的免疫性炎症反应,可致成各种组织和器官损伤,严重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造成致命性损害。此外,大多数风湿性疾病都有关节症状;每个病人,同一种疾病,不同病程都有其特殊性。如果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疗患者会遗留肢体畸形、器官损伤、瘫痪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风湿病作为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会给患者心理造成不良的应激反应,产生焦虑恐惧情绪。焦虑恐惧心理未得到及时疏导,可发展成为行为的改变,如躁动不安、睡眠障碍、拒绝治疗等,严重影响患者恢复。通过心理干预护理,对减轻焦虑,增加治疗依从性有很大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 年6 月—2012 年6 月住院风湿病患者共265 例,其中男性152 例,女性113 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6 岁;其中类风湿关节炎121 例,红斑狼疮39例,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干燥综合征16 例,强直48 例,Reiter 综合征18 例,银屑病关节炎23 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发热,肢体功能受限。将其随机分成2 组,观察组135例,对照组130 例,此265 例患者均依据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制定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无精神病史,无意识障碍,性别、年龄、病种差异无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风湿科护理常规给与护理,观察组除此之外还给与心理干预护理,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与访视教育,每天到病房探视患者,进行个体化指导,内容包括患者病情、治疗过程及效果、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及治疗效果良好的病例,解除患者的恐惧与顾虑,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患者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更好地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焦虑自评量表(SAS)此表是目前测量焦虑最为有效的量表之一,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共有20 个条目,每个条目4 级评分:1 分,没有或很少有;2 分,少部分时间有;3分,相当多时间有;4 分,绝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有。其中半数为描述性负性情绪条目,半数为正性情绪条目,正性情绪以反序计分,正反向计分所得总分乘以系数1.25 得出标准分,得分越高说明情绪越消极。主要用于评定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时间内情绪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或感受。发放试卷后患者自行答卷或指导答卷。
1.3.2 治疗依从性 包括遵从护士做各种处置及配合康复锻炼等项目,根据配合程度评定为主动配合、基本配合、不配合三组。
1.4 统计方法 焦虑值比较采用t 检验,治疗依从性比较用x2 检验。
2 结果2.1 两组患者SAS 评分比较 对照组总分值为45.81±9.22,观察组总分组为39.34±8.67,两组比较,t=6.38 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观察组S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配合治疗依从性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主动配合 基本配合 不配合
观察组135 87 42 6
对照组130 62 26 32
X 2=28.08 p<0.01 结果证实两组差异极显著意义,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风湿病患者因疼痛、发热、肢体功能受限等负性生活事件影响,均不同程度产生各种病态心理表现。护士通过对脑血管病人的访视、收集资料、综合分析、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护理,关怀、尊重、真诚,使病人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满足,产生乐观自信的心理,病人可积极配合治疗。
3.1 风湿病患者的心理表现﹙1﹚患者的行为角色缺乏 患者没有进入病人的角色,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病人,是一种心理防御的表现。风湿病的发生往往是渐进的,病史是漫长的,常伴有持续的疼痛及肢体活动障碍,患者难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出现特定的情绪反应。﹙2﹚ 患者角色行为强化 是患者角色适应中的一种变态反应,即有病人角色向常态角色转变时过于安于病人角色,有退缩和依赖心理,表现为被动、依赖,对康复锻炼缺乏主动性,不配合每日的康复训练或动作不到位,甚至连排泄、饮食等生活基本活动都显被动,对正常的生活缺乏信心。
﹙3﹚患者角色行为冲突 患者患病后自我价值感明显受到挫折,自尊心也不同程度受到损伤,不能接受突如其来的打击,因此不能接受病人角色,表现为愤怒、焦虑恐惧、烦躁、悲伤等情绪反应。情绪反应可促进体内茶酚胺大量分泌从而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甚至可引起风湿性疾病的加重。
以上风湿病患者的心理表现,均会对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产生负面影响,病人出现焦虑、恐惧等消极表现,常拒绝治疗。
3.2 心理护理1977 年美国学者恩格尔提出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医学界引起医学认识和观念的变革,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体现在对病人的价值,即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病人的权利和要求、病人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它既能体现为心理护理内外环境所需的人性范围,也体现为护士个体素养和品质。
﹙1﹚心理护理要求护士具备的条件:⑴有强烈的责任心,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⑵全面掌握理论知识,熟练各项操作规程。⑶对病人要关怀: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概念与中心任务,有效的关怀能增加脑血管病人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病人的康复。病人认为护士进行护理时的良好状态和耐心、友好、善良、温和、周到等护理行为本身更能传达关怀。通过关怀可帮助病人获得自我价值感,增强自我能力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⑷具有同感心:同感心是进入并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并将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并将了解的内容传达给对方的能力。同感心可与病人的感受引起共鸣,有助于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满足病人的个体化的要求,也有助于建立护患信任关系,有助于心理护理的顺利进行。⑸语言:谈话语气要自然放松,态度和蔼,通过谈话,传递诚恳、友好心理,使患者尽快消除陌生感,缩短护患间的距离。
﹙2﹚实施心理护理的策略 风湿病患者在患病以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后由于环境的改变都会产生病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通过对病人的病情、心理反应等资料进行估计,列出心理护理诊断和护理问题后制定心理护理目标及心理护理计划,针对不同病人实行心理干预。通过心理咨询、座谈会、讲座、黑板报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内在的安全感和自我支持系统,相信自己能处理任何事情,对未来有信心和希望。通过疏导患者会消除焦虑恐惧,主动配合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及时了解治疗及检查情况,参加会诊、查房,以便掌握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适时向患者通报并作出恰当的解释,从而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有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减少或避免情绪因素对风湿病转归的影响。
3.3 结论通过心理干预护理,对减轻风湿病患者焦虑、增加治疗依从性有很大影响,这也适合当今医学模式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1 王维志,主编。神经病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6.2 王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1999,238-240.3 刘一梅,曾伟杰,韩霜,等。TUVP 后患者状态焦虑及相关因素研究与护理[J]护理进修杂志,2003,18(7):584.4 应燕萍,黄惠娇,姜家艳,术前干预对心脏手术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社2003,18(7):584.5 徐建鸣。重症监护的护理进展(1)[J]。护士进修杂志,1997,12(6):封3.6 施卫星。人文精神:整体护理发展的内在动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391-393.7 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住院病人对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45-247.8 莫孙淑冰,廖进方,刘均娥。与病人沟通的重要技巧-同感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5)396-398.9 王颖,周娟,梁宏,指导者于清宏,风湿病病人抑郁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沈阳部队医药,2003,02:45-46.10 依法减,杨丹燕,彭剑飞等,实用心理学全书[M],心理医生(最新修订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29作者单位:271000 山东泰安解放军88 医院风湿科(徐雪梅)联系方式:13581143864
论文作者:徐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3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病人论文; 焦虑论文; 风湿论文; 风湿病论文; 病患者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