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分析意外拔管在R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研究抽取自2016年的1月~2016年的12月入住我院RICU接受治疗的177例患者做为研究组,另外抽取2015年的1月~2015年的12月入住我院RICU接受治疗的169例患者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意外拔管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入住RICU治疗期间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更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对RICU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对比可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视RICU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制定针对性护理防范措施,能够提高RICU治疗期间的安全性与护理质量,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
【关键词】意外拔管 RIcu气管插管 原因及对策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RIcu in patients with tracheal intubation in Italy at extubation,and explore the nursing strategy. Methods:177 cases of extraction from 2016 January ~2016 year in December in our hospital RICU patients as study group,in addition to the selected from 2015 January ~2015 year 12 staying in 169 cases RICU in our hospital.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occurrence rate of accidental extubation. Results:the study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period of unexpected pulling out of treatment in the RICU tube with lower incidence of RICU;study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The higher,two group comparison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 conclusion:pay attention to causes of accidental extubation of patients with tracheal intubation in RICU,the development of preventive measures in nursing safety and quality of care can improve during RICU treatment,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ube pulled accidentally.
意外拔管是RICU患者气管插管期间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临床护理工作需要予以足够重视护理环节[1]。本文重点分析了意外拔管在R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抽取自2016年的1月~2016年的12月入住我院RICU接受治疗的177例患者做为研究组,另外抽取2015年的1月~2015年的12月入住我院RICU接受治疗的169例患者做为对照组。两组基本资料如下:研究组纳入男性患者103例,女性患者74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是(53.7±7.8)岁。对照组纳入男性患者103例,女性患者66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是(55.8±8.3)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既往RICU病人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期间意外拔管较常发生且不容忽视,我们将此列为重点,自2016年初进行护理持续改进。在此期间,我科成立护理小组,对既往RICU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相关的风险因素,明确施护方向与重点;对既往入住RICU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此类患者气管插管期间各个方面的需求,以及对护理工作的看法,同时通过互联网,将“RICU、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做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此次研究纳入患者均是因慢阻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入住RICU接受治疗,期间均行气管插管,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针对此类患者意外拔管事件予以针对性护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入住RICU治疗期间意外拔管的发生情况;患者转出RICU且病情、生命体征稳定时调查对R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的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入住RICU期间意外拔管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入住RICU治疗期间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更低,两组对比可见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RICU治疗过程中,气管插管是最常用的操作,对帮助患者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减少窒息风险意义重大。有报道统计,RICU患者气管插管意外拔管能导致患者呼吸暂停、循环骤停,而患者因意外拔管后重置插管死亡率超过25%[2]。我院RICU护理人员自2016年初积极对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将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为改进重点,通过分析意外拔管的原因及相关因素,确立施护重点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措施。此次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入住RICU治疗期间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更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对RICU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对比可见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成绩。我们将RICU病人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原因进行如下总结:①患者受到气管插管的影响,活动能力受到限制,又可能需要长时间的束缚,会因此产生一些不适感,如咽喉黏膜受到插管产生的刺激发生恶心、咽部肿痛等[3]。②固定气管插管方式存在疏漏,目前临床常规固定方式主要是采用胶带缠绕、透明贴,缺乏针对性,如气管插管固定导管时选用胶带或固定贴常常受到患者口腔分泌物或汗液污染而黏性丧失,以至于固定不牢靠,存在意外拔管风险[4]。③镇静剂未能够持续、及时应用,导致患者自行拔管几率上升。一些气管插管的患者因局部压迫、黏膜刺激、语言能力丧失,导致心理波动较大,易产生焦虑、烦躁、恐惧心理,若没有进行有效沟通且镇静剂没有起到持续作用,容易导致患者自行拔管。④在护理人员实施各项操作时,疏于对导管的妥善固定,如进行吸痰操作、口腔护理或改变体位时,过度用力会导致导管受到过度牵拉而脱出[5]。⑤认知干预是临床护理工作不可或缺的原则,RICU护理工作同样如此,患者未能够对意外拔管的危险性给予足够重视,使得意外拔管几率上升。
护理方法措施:①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意外拔管的基本概念、危险性,共同探讨意外拔管的原因,对总结出的护理对策充分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②评估工作,患者入住RICU后,护理人员要充分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病情、诊断情况、治疗方案、耐受程度、意识状态、置管种类、固定情况,对其进行准确的综合评估,确立针对患者个人的护理重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能够有效落实。③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如患者需要长时间的进行气管插管,应尽量帮助其经鼻实施气管插管,以减轻经口插管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注意定期检查各类导管的固定情况,若敷贴、胶带受到污染,需及时予以更换。④肢体约束方面,对患者的耐受能力及意外拔管倾向进行评估,若判定患者存在有拔管倾向,需视情况进行肢体约束。⑤要求护理人员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严格按照相关流程与规范执行,注意在操作是对导管的保护;做好交接班工作,并在夜间加强防范,若在夜间需要帮助患者翻身时,应格外注意翻身技巧,并在改变体位后注意检查导管的固定情况。⑥加强认知干预,若患者的意识清醒,需及早给予其健康教育,为其讲解留置各类导管的意义,强调意外拔管的危险性,告知置管期间需要患者配合与注意的事项;对于存在语言障碍患者,应善于利用卡片、手势等灵活的健康教育方法;加强心理干预,根据患者心理状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手段,给予患者安抚、鼓励,是否不良情绪,降低自行拔管风险。
综上所述,重视RICU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制定针对性护理防范措施,能够提高RICU治疗期间的安全性与护理质量,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魏宝英. 预见性护理对ICU 患者气管插管期间并发症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24 ~ 25.
[2]梁雁,黄玉凤.ICU 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1,27(13):269-270.
[3]陈洁.ICU 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与安全防范[J],中国当代医药.2011,10(18):138-139.
[4]孙艳玲.ICU 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天津护理.2011,1(19):56-58.
[5]肖锋,冉坤足. 1 例ICU 非计划性T 管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2):145.
论文作者:宋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7
标签:患者论文; 意外论文; 气管论文; 原因论文; 导管论文; 两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