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复苏并非坦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坦途论文,香港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虽然特区政府要到8月底才公布香港上半年经济数字,但是近几月来香港经济在各方面的客观表现,已越来越使人感到今年香港的日子并不好过。
承接2000年强劲复苏的态势,港府曾预测今年会在去年10.5%的经济增长基础上增长4%。由于香港从来就是一个国际经济大都会,外围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香港经济的上下起落,既要看到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这是有利的因素;也要看到国际经济的形势变化,特别是美国经济在长达10年繁荣之后开始放缓——这是不明朗和不稳定的因素。事实已经证明,正是由于美国经济的放缓,加上日本已经多时的衰退和欧盟经济亦不顺畅,使得今年香港经济受到较大的影响。今天在香港经济上空确实笼罩着一大片阴霾,香港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了。
经济表现出现阴霾
且看香港经济各方面的表现:
——历来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对外贸易表现并不理想。总出口在今年首季的2.2%温和增长后,第二季下降4.8%,相较2000年全年的16.6%强劲增长自不可同日而语。今年6月与去年同期相比,港产品出口、转口、整体出口和进口货值都下降了、降幅分别为14.8%、7.5%、8.4%和6.6%。
——一直为广大市民所关心的失业率在1999年第二年升到6.3%的高峰,此后逐步回落,到今年年初已降至4.3%,但自第二季度又回升高企于4.6%。网络经济低迷,科技企业裁员倒闭日益增多,近期更传出传统企业的裁员潮,连一向视为“铁饭碗”的银行职位,也出现裁员信号。至于银行后勤工作北移,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已经作出了决定的计划。
——主要由于美国经济前景不明朗和股市调整的影响,今年香港股市频跌,现恒指已破13000点、12000点,到8月初在11700点附近上下波动,这是1999年9月科网股热潮兴起以来的新低位。7月每日平均成交额仅68亿港元,也是过去23个月股市的最差纪录。
——尽管今年追随美国为挽救经济所实行的6次减息,香港先后也共减息2.75厘,但这并未对楼市、消费和投资起较好的刺激作用。8月14日,红勘等三地的拍卖,气氛冷淡,成交价都较预期低,港府库房进帐不足13亿港元。负资产者的负担,企业经营的困难,破产者的大量增加,失业的高企,都严重地影响着内部消费开支。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些表现在今后的几月中仍将持续下去。港府统计处公布有关下半年制造业、进出口贸易、银行业及建造业的“业务展望调查结果”显示,这四大行业对下半年的业务展望均显得悲观,预期订单数量、出口及转口值均会下跌,其中制造业预期业务由盛转衰的情况更为明显。
由于今年上半年不理想的经济表现和对下半年经济展望仍差,这就难怪各大银行机构和学者专家都纷纷修正和再次调低了对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测:
五大银行对2001年香港经济增长的预测(%)
银行
最初预测 首次修订 最新修订
汇丰银行
3.4 2.2 1.8
渣打银行
4.0 3.0 2.0
中国银行
4.5 3.5左右
2.6
恒生银行
4.0 2.8 2.0
东亚银行
4.0 3.0 1.9
事实上,还有许多机构的预测比以上的更低。如英国《经济学家》调查组织8月10日发表的今年香港经济预测就由2.7%调低至1%,是所有银行及机构中最低的。它甚至还将未来5年的香港营商环境名次,由过去5年的世界第三名调低至第十名,引起了海内外的责难。
税制咨询轩然大波
如果说,今年以来的经济表现已使香港社会感到忧虑担心,那么,8月6日,由税基广阔的新税项事宜咨询委员会发表的《扩阔税基 改善税制》的咨询文件却在低迷的香港经济和忧心忡忡的香港市民中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出现财政赤字,为维持香港财政稳健,港府一方面成立检讨公共财政专责小组,探讨经营赤字属周期性抑或结构性(预定今年底得出结果);另一方面成立税基广阔的新税项事宜咨询委员会,研究税基税制问题,提出建议。现在发表的这份咨询文件正是研究的结果。
咨询文件首先研究确定作为良好税制的8个特点:中立性,公平性,成效,效率,明确简单,灵活性,国际竞争力,税收的稳定性。以此作为客观评估香港税制的基准,对发达的海外地区进行考查,然后针对香港税制,提出了扩阔税基、改善税制的建议方案。
咨询文件的建议共有13项,分两类:
一是提高现有税项的征税能力,共4项:调高薪俸税税率,调高利得税税率,调高物业印花税,削减薪俸税免税额及扣减额。
二是引入新税项,共9项:资产收益税,利息税,股息税,对业务及个人在世界各地的收入征税,海陆离境税,工资税和社会保障税,人头税,一般消费税,流动电话及拓牌税。
这些建议和方案是作为咨询文件提出的,欢迎各界人士提出意见,咨询期是两个月。然后咨询委员会再将结果报给港府,是否实行和如何实行由港府决定。
但是,从这些建议和方案看,香港市民的感觉是咨询委员会的态度是要扩阔税基,征收新税。担心税负增加的这种态度立即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激烈反应,批评、反对之声甚嚣尘上。尽管港府有关官员明确指出在今天经济低迷时期绝非扩阔税基增征新税之时机,而广大香港市民更要考虑的是如何坚持香港一向的低税和简单税制的优势,如何坚持财政预算以量入为出为原则,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并与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因此探讨今日香港财政收支,绝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应急措施,而是要理性地考虑财税关系,既不能一见税字就一味反对,更要全面地考虑香港经济转型的要求,看到传统的基础和原先的经营方式已起变化,因此在有新的思维、新的政策。税基的窄阔,税项的增减,财政收支结构,开源与节流,市民负担与社会进步等等都将是需要认真考虑和对待的问题。
经济转型才是根本
面对今年香港经济的表现和外围的不明朗因素,香港经济复苏之路不平坦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绝不是香港经济环境危机重重,漆黑一团。恰恰相反,要是指出目前香港的较好处境,也可说出很多。如美国国务院近日提交美国国会的《香港报告》就充分肯定香港仍然是亚洲最自由城市之一。报告指出:中国政府尊重香港的高度自治,香港公民仍然享有基本的公民权利,包括新闻自由、集会自由、法治、独立的公务员队伍及一个值得其他国家及地区效法的严格出口监察系统。
香港工商业在逆境中求存和发展的例子亦多,广受称许。今年上半年汇丰、恒生两大银行的业绩和纯利就有较好表现,远胜于市场的预期。
就以今天香港复苏的难题来说,比之当前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台湾、韩国,更不说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香港则被公认为表现较好的,受损较轻的。
其实,就从外围环境来说,到如今对美国经济的去向仍旧人言人殊。美国经济确已放缓,确实不明朗、不稳定,但至今还未出现典型的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即达到衰退的境界。8月底,美国《商业周刊》的两期合刊用8篇文章的大篇幅描述美国当前和未来的经济情况,仍未对美国经济感到悲观失望。而更重要的是,祖国内地经济的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和即将入世的形势,则是对香港经济的有力支持,这是当前深受美国经济放缓影响的亚洲国家和地区所望尘莫及的。
无论如何,不论在复苏路上出现了怎样的荆棘和困难,归根到底还在于香港本身努力去面对,用积极认真的态度,实际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自己和解决问题。不能幻想要是美国经济不放缓该多好,而是面对现实千方百计来摆脱困境。去年的强劲复苏和今年的新困难正进一步使香港反思深思:根本的出路在于要加快努力使香港经济转型升级,因为,许多困难要在经济转型中得到解决,或者可以这样说,许多困难原来就是因经济转型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