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535000
摘要:新形势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为了较好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至关重要,课赛融合模式的应用就可以表现出较强的积极作用,本文就重点围绕着工程造价课程体系中课赛融合模式的应用及其实践保障进行了简要分析论述,希望具备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工程造价;课赛融合模式;课程体系
引言
随着当前我国工科类专业教学发展转变,为了较好满足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着眼于具体教育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优化是比较重要的探讨方向,各类新型教学模式确实能够更好提升教学效果。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中,合理应用新型教学手段同样至关重要,课赛融合模式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类新型课程教学模式。课赛融合模式主要就是在课程教学中,引入职业技能大赛,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训学习中以竞赛项目为着眼点,促使学生更好掌握相应技能,需要在未来课程体系构建和创新中予以高度重视。
一、基于课赛融合模式的工程造价课程体系构建
(一)调整教学方案
在工程造价课程体系构建中,为了较好引入和践行课赛融合模式,首先应该从教学方案入手进行合理调整,力求教学方案能够适合于课赛融合模式的运用。基于此,未来工程造价专业应该重点围绕着自身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深入分析,把握好课改目标,重点明确各个教学任务和关键技能,如此也就可以结合教学进度计划,合理设置相应的教学方案,以技能和教学目标为调整依据,避免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的讲授。在教学方案的调整中,往往还可以参考企业不同岗位或者是项目不同工作任务,如此也就可以确保学生掌握相匹配的技能,同时还可以较好结合技能竞赛,提升两者的融合效果。
(二)合理设置课程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课赛融合模式的有效应用还需要重点关注于课程的合理设置,促使课程能够和竞赛具备理想匹配效果。针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分析,重点明确教学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归纳总结相应课程计划,同时考虑竞赛内容的设置,增强两者的有效结合效果。一般而言,在课赛融合模式的具体应用中,需要在原有教学计划中合理嵌入竞赛任务,要求两者较为匹配和一致,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对竞赛形成有效支持,促使学生在学习了相关课程后,具备参与竞赛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完成施工图识读、施工图绘制以及CAD的应用后,可以开展建筑工程识图竞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后参与竞赛,在检验学习效果的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结合岗位目标
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课赛融合模式的应用往往还需要重点关注于相关岗位目标,以就业为最终着眼点,研究具体的岗位目标,进而也就可以促使课赛融合模式更具实践价值。基于此,未来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需要重点研究和分析相关岗位,细化不同岗位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如此也就可以更为清晰明确地设置相应岗位目标任务,以指导后续课程教学计划的设置。竞赛项目的设计和应用同样也需要重点结合相应岗位目标,可以直接将具体岗位目标作为竞赛要求,如此也就可以在教学任务完成后,让学生参与其中,类似于考核学生的岗位胜任力。结合岗位目标进行课赛融合模式的有效践行,往往还可以进行从小到大的逐步设置,先结合具体岗位目标进行细微技能的竞赛,然后再结合同一岗位的多种技能目标要求,进行大型竞赛设置,力求体现更强课赛融合模式应用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结合不同课程类型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必然需要关注于不同课程类型,在课赛融合模式的应用中,同样也需要关注于不同课程类型,对于理论教学以及实训教学进行有效区分,分别设置不同的课赛融合教学计划。比如在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成相关知识点和理论后,安排一些相匹配的理论竞赛项目,让学生及时巩固相应理论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校外实习阶段的教学中,课赛融合模式的应用就需要表现出更强的实训特点,能够将竞赛任务设置为一些动手操作或者是案例方面的内容。这种课赛融合模式的多方式运用可以形成更强教学优化作用,对于培养专业人才意义重大。
(五)改革考核机制
为了较好促使课赛融合模式能够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理想运用,往往还需要从考核评价机制入手进行创新改革,如此也就能够更好引导教师以及学生发生转变,更快适应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基于课赛融合模式的应用特点,在未来工程造价专业考核机制改革中,可以重点引入“以证代考”模式,学生可以利用相应竞赛获得的证书代替相对应的课程考试成绩。如此也就必然可以较好引起教师和学生对于课赛融合模式的重视程度,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有效锻炼自身专业技能。
二、工程造价专业课赛融合模式应用的实践保障
在未来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中引入和应用课赛融合模式确实具备积极作用,为了较好优化该模式应用效果,需要提供相应保障机制。除了借助于改革考核机制来引导师生关注课赛融合模式的应用外,还需要重点营造相匹配的氛围,在校园内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师生意识到课赛融合模式的应用价值,进而鼓励相应课程进行主动改革,积极引入该模式。
此外,从教师层面来看,未来同样也需要围绕着教师进行有效培养和创新,加强双师型教育,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掌握更强的实践技能,避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进而也就可以有效设置相关实践竞赛项目,引导学生更好掌握相关实践技能。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积极引入企业资源,借助于企业资源能够更好明确岗位目标,在竞赛设置方面同样也具备更多优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成为未来发展的研究重点,为了更好提升教学效果,引入和应用课赛融合模式极为必要,这也就需要重点围绕着专业课程进行详细分析,合理规划课程教学方案,灵活设置竞赛,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泰堃.浅谈工程造价专业校企合作耦合模式[J].河南建材,2019(05):330-331.
[2]林梅敏.任务驱动法下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设计分析[J].江西建材,2019(08):222-223.
[3]司斌,董丽.工程造价软件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居舍,2019(20):163+181.
[4]陈果.工程造价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分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3):81-82.
作者简介
陈哲,广西钦州人,工程师,主要承担土木建筑类专业教学。
基金项目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BIM技术“1+X”证书制度下工程造价专业优化实训教学的改革研究》阶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XGZJG2019B112)。
论文作者:陈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模式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课程论文; 岗位论文; 也就论文; 较好论文; 技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