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工人阶级不能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人阶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最近再次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写进《宪法》的。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工人阶级在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永远不能变。这是根本的政治原则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这段重要讲话,重申了我们的立国之本,有极大的现实针对性。
这几年来,对于这样一个政治原则问题,有人提出了种种怀疑,散布了种种错误言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特别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也有的同志在新情况、新条件下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对错误的言论要加以驳斥,对模糊的认识要加以澄清,这是我们学习江泽民同志讲话所要深刻理解、认真把握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人说什么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与其说是一种权利,倒不如说是一种特权,是一种“空洞”、“笼统”、“虚幻”的概念。而且说:工人是企业的主人这一提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已经成为阻碍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观念上的障碍,等等。这是极端错误的。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这是由我国的国体决定的。否定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就否定了我们的国体。江泽民同志从这一高度来认识和阐述问题,是高屋建瓴、非常深刻的。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思想。他们认为,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要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使工人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占据领导地位。不能取得并巩固这种领导地位,工人阶级就不能完成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主人翁地位,是决定我们国家性质和关系到实现我们最终目标的大问题。
否定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一个所谓理由,是工人群众在公有制下不是真正的所有者。有人提出,在公有制下劳动者所有是“虚幻”的。这是用私有制观念看待公有制。长期的私有制社会使人们习惯地认为,只有私有者才是所有者。这种观念反映的是私有制的情况,不能作为判断公有制中谁是或不是所有者的标准。正如马克思所说:“私有制使我们变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致一个对象,只有当它为我们拥有的时候,也就是说,当它对我们说来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候,总之,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4 页)我们要用公有制的观念来认识和解释劳动者所有问题。从这样的观念出发,就会看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每个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和个人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别的什么。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全部利益最终都归于而且只归于全体和每一个劳动者,一部分按劳分配给个人,另一部分用于公共需要,最终由劳动者共享或分享。这不是实实在在的劳动者所有吗?有人说,一个劳动者只是全国亿万劳动者的亿万分之一,他在共同所有制中只占亿万分之一,这岂不是几乎等于零么?这种看法错在把公有制误解为一人一份私有的联合,即每人私有其中的一份。不是的。公有制是一种劳动的联合,不是私有的联合,私有的联合,私人资本的联合,不管规模多么大,采取什么形式,仍然是私有制。劳动的联合中,任何人都不私有其中的任何一份,而是和大家一起共同占有全部的生产资料。不是“几乎等于零”,而是共同拥有全部。工人既是真正的所有者,又是真正的主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的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有人又说,股东是企业的主人,只有不再提工人是企业的主人,确立股东是企业的主人的观念,才能既符合实际,也有利于解决所谓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其实,国有企业的具体制度虽然有所改变,公有制为主体的根本性质不能改变。至于那种要把公有制量化为个人所有的主张,我们是坚决反对的。因此,工人阶级作为国家的主人,不仍然是国有企业的主人么?这种主人地位怎么会改变了呢?
现在我们强调加强企业管理,有人认为,企业管理必须独裁而不能民主,要提出独裁管理的思想,建立以独裁为特征的新的企业管理体制。他们把民主管理、工人主人翁地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称为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的误会”。并把民主管理归诸计划经济体制,把独裁管理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内容”。有人公开提出,对工人的管理应是“胡萝卜加大棒”。这种论点是极其错误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实行民主管理,早在全国解放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被确定为我们党的一个指导方针。这个指导方针为工人阶级发挥主人翁的作用,指明了一个有效途径。民主管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发挥了巨大的优越性,激发出工人阶级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极大的创造性以至牺牲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说明,凡是搞得好、活力强的企业,都有一条共同的经验,这就是实行民主管理,充分相信和依靠工人阶级。而搞个人说了算,独断专行的,必然会造成企业重大决策上的失误,企业被搞垮,个人也会跌跟头。因为,企业重大决策的科学性是靠民主管理来保证的,丢掉了民主管理就丧失了正确决策的基础。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所有的企业必须毫无例外地实行民主管理,使集中领导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那种宣扬对工人实行独裁管理、“胡萝卜加大棒”管理的理论,直接背离了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
我们讲民主管理,并不是否定企业领导者的权威,而是要把这两方面统一、协调起来。这两方面并不是此长彼消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的统一体。以依靠和尊重工人群众为基础的领导权威,才是为广大职工群众所拥护的领导权威,也才是职工群众会自觉自愿服从的领导权威。有那么一种说法:“一个能人救活一个企业。”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我们要重视德才兼备的企业领导者,有时候,特别是关键时刻,他们的作用是很大的。但决不能把个人作用无限夸大,更不能因此而忽视甚至贬低广大工人群众。领导者有妙策,但妙策再妙,也只有通过民主管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依靠他们众志成城地共同奋斗,才能增强企业的活力。领导者再高明,如果得不到群众的理解、拥护、赞成,不能让职工群众满意、高兴,甚至违背他们的意愿,强行按“长官意志”行事,结果只能南其辕而北其辙。真正好的企业领导者,应该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在与工人群众共同奋斗的实践中产生的。
工人群众不仅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主力军,而且也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依靠力量。江泽民同志指出:“这几年我们再三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第一生产力里面包括了广大科技人员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包括了广大生产一线工人的劳动成果。”他还指出:“广大工人群众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包括对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工人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科学创造力。据调查,直接来自普通工人群众的发明创造近年来达到10万件,创造价值22亿元;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达600多万件,可创造(节约)价值225亿元。把工人群众看作只会“出大力、流大汗、干粗活”的简单劳动力,是一种严重的偏见。当然,搞科技的主要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的工作应该也可以与生产一线工人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科技进步的潜力蕴藏在工人群众之中,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与工人群众密切结合,会有无穷的科学技术创造力,会有层出不穷的科学技术发明成果。我们曾创造了两参(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一改(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工人、技术人员、领导干部相结合)的基本经验,这里面就包括了科技人员同工人的结合。这条基本经验并没有过时,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把它有效地运用到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去。同时,工人群众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虚心向知识分子和脑力劳动者学习,认识到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不断适应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要求。
在企业改革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因为种种原因效益不好,甚至处于亏损的状态。这些企业的职工生活面临一些困难,但是广大职工对搞好本企业怀有极高的热情和殷切的期待。他们积极想办法出主意,献计献策,开展生产自救。有的工人说:自己生活困难点不要紧,只要把企业搞好,我们就满足了。这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宽阔胸怀。对困难的职工,党和政府给予了亲切的关怀。中央领导同志一向关心工人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的职工。全国总工会近年来开展的“送温暖”工程解决了许多职工群众的困难,救活了一大批亏损企业,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这项工作不仅是工会的事,也是全社会的职责和义务。社会各界对这项工作已经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还应继续关心,使这项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内涵更加丰富。开展这项工作,既要深入持久,又要抓关键、抓时机。春节前后正是开展这项工作的关键时期和有利时机。社会各界首先是各级领导要多想一想困难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多关心一下困难职工的生活,这样才会和工人群众的心贴得更紧,得到职工群众的真心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