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急诊科 江苏盐城 224001
摘要:目的:对临床路径对小儿静脉输液残留量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8月30日期间,182例我院急诊进行静脉输液的儿童患者,对其患儿进行随机性的分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输液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研究组患儿则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对两组患儿的输液残留量以及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输液残留量(8.52±1.59)V/m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输液残留量(13.26±1.06)V/mL,而研究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满意度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满意度78%。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患儿的输液残留量,加强患儿治疗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患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具有极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临床路径;残留量;护理质量满意度
静脉输液是临床对儿童患者进行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对患儿进行用药的剂量,是由患儿的体重进行确定的,因此,患儿静脉输液后残留的液体多少,对患儿的药物剂量准确性以及药效均会产生极大的影响[1]。也正是因此,本文主要是对临床路径对小儿静脉输液残留量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8月30日期间,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82例儿童患者,根据随机数字原则,进行患儿分组,每组患儿91例,其中研究组患儿的年龄,4个月~5岁,男性患儿51例,女性患儿40例,体重8.55~20.08kg。而对照组患儿的年龄,5个月~5岁,男性患儿52例,女性患儿39例,体重9.01~21.51kg。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可比性。且参与研究的患儿均为自愿加入研究,并由监护人签订研究知情书。
1.2实验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临床输液护理:尽量安抚患儿的不安情绪,将拔针时间告知家长,并在拔针后,观察患儿的血管情况。
研究组患儿则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1)对于年龄在1岁以下的患儿,需取得家长的配合,因患儿对家长的依赖性最大,在进行输液时,取得家长的帮助,呼唤患儿,帮助固定患儿等,再通过娴熟的穿刺技术,减少患儿的穿刺疼痛。2)对于年龄在1岁到3岁的患儿,可采取转移法,他们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在进行穿刺前,用患儿感兴趣的玩具对患儿的注意力进行转移,并快速完成穿刺。3)对于年龄在3岁以上的患儿,采取承诺法以及鼓励法,他们的语言能力增强,能够理解大人的意思,可对其进行语言上的鼓励,使其勇敢接受穿刺[2]。4)在患儿接受输液治疗的过程中,定时进行巡回,并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帮助家属对输液药量的重要性进行一定的了解,加强家属的配合度,减少患者输液瓶中、或是输液管内的残留液体。同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心理辅导,添加知识的普及,使其能良好地配合医疗行为,顺利完成静脉输液[3]。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输液后的残留量进行测量和记录,并使用护理工作质量调查表对两组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对研究所得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对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使用SPSS19.2.0软件,两组患儿的输液残留量情况为计量资料,以(x±s)进行表示,采取t检验法。两组患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情况为计数资料,以率(%)进行表示,采取卡方检验法。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输液残留量情况
研究组患儿的输液残留量(8.52±1.59)V/m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输液残留量(13.26±1.06)V/mL,t=9.2625。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情况
研究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满意度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满意度78%。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结论
临床上对儿童患儿进行静脉输液的剂量,是由患儿的体重进行确定的,因此,患儿静脉输液后残留的液体多少,对患儿的药物剂量准确性以及药效均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对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儿的输液残留量进行控制是目前临床上较为重视的问题之一[4]。临床路径是近几年临床上出现的标准化的一种诊疗、护理模式,其具有极高的全面性,主要是对患者的实际疾病进行临床护理计划的制定,保证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在规范诊疗行为的同时,也可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以及护理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护理质量,效果明显且意义较高[5]。
综合本次研究的结果数据,临床对小儿进行静脉输液的护理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在有效减少患儿的输液残留量,加强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患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具有极高的临床实践价值,值得在今后对小儿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晓兰,李倩. 临床路径对小儿静脉输液残留量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2012,13(01):106-107+111.
[2]刘勤,万小红.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7):27-28.
[3]肖艳玲,黄涛.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2):81-84.
[4]黄艳晖.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6):94-95.
[5]顾莲芳.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9):163-165.
论文作者:周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患儿论文; 满意度论文; 静脉论文; 质量论文; 残留量论文; 小儿论文; 路径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