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罗城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西 河池 546400)
【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3月间我院接收的鼻咽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CT诊断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41例鼻咽粘膜增厚,9例鼻咽部软组织肿块,48例患鼻咽腔变形,21例旁间隙受累,3例侵犯后鼻腔,14例鼻窦炎性改变,6例颅底骨质破坏,16例颈部淋巴结,1例合并肝肺转移。结论:CT诊断可以显示出鼻咽癌的病灶部位、范围及其与临近组织的关系,及早发现颅内受侵、颅底骨质破坏和远位脏器转移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鼻咽癌;CT表现;应用价值;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5-0238-02
CT是进行鼻咽癌病情诊断的一个常用方法,该方法具有无创伤、准确性高、安全性高的特点,对淋巴结转移和骨质受累等情况较为敏感[1]。为此,本文以2012年1月—2017年3月间我院接收的鼻咽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临床资料和CT诊断资料的分析,总结了CT诊断的临床意义,过程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3月间我院接收的鼻咽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0~85岁,平均年龄(53.6±3.8)岁。症状表现:头痛4例,耳鸣24例,回缩涕带血或鼻出血36例,颈部肿块12例。所有患者经病理诊断及穿刺活检诊断确诊为鼻咽癌,其中泡状核细胞癌2例,未分化癌3例,腺癌3例,鳞状细胞癌42例。
1.2 方法
32例患者选用SIEMENS欢悦CT扫描仪[2],层距及层厚均为5mm,以等距扫描方式进行诊断;18例患者选用飞利浦Brilliance 16机型螺旋CT扫描仪,其中5例患者需要增强扫描,对比剂为碘佛醇,所用剂量80~100ml,流率2.5mg/s。扫描时,患者保持仰卧位,接受横断位扫描,从颅底扫描至舌骨层面,少数患者需要加入冠状位扫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所得结果显示,41例患者有鼻咽粘膜增厚情况,CT扫描图像显示鼻咽侧壁或顶壁黏膜有弥漫性和局限性增厚现象,厚度为5~17mm;9例患者存在鼻咽部软组织肿块,CT扫描图像显示患者鼻咽壁到鼻咽腔内有突出性的软组织肿块,呈现为菜花样或结节样;48例患者有鼻咽腔变形情况,由于鼻咽壁黏膜增厚,存在软组织肿块,导致咽隐窝消失或变平,鼻咽腔形态异常;21例患者存在旁间隙受累情况,CT扫描图像显示咽旁间隙不清晰,脂肪层消失并存在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3例患者为侵犯后鼻腔,14例为鼻窦炎性改变;6例患者存在颅底骨质破坏情况,1例患者存在颅内侵犯情况;16例患者为颈部淋巴结转移,CT扫描影像显示双侧或单侧颈部有单发或者多发性的软组织肿块;1例患者有肝肺转移现象,鼻咽癌CT影像表现较为复杂。
3.讨论
3.1 鼻咽腔解剖
据统计,目前鼻咽癌在颈部恶性肿瘤中的比例达到了50%以上,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一般来说,鼻咽癌事发生在鼻咽部黏膜上皮的肿瘤,其有沿各个方向浸润的情况,上可侵犯颅底,下可侵犯颈部,随着病情的发展和扩散,还会侵犯肝肾、脑、肺部等器官。鼻咽腔属于一个解剖非常复杂的腔隙,其与面部和头部各个腔隙连通[3]。
3.2 鼻咽癌的CT诊断表现
鼻咽癌是发生在鼻咽部黏膜上皮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一般发生在鼻咽部的顶壁和侧壁,按照表现形态,可以分为菜花样、黏膜下浸润型、结节样、溃疡型等多种类型,按照发展方向可以分为上行型、下行型、混合型三种。本次研究中,50例患者中41例鼻咽粘膜增厚,比例为82%,呈现为局限性增厚和弥漫性增厚,其中,超过50%的患者软组织增厚程度在12mm以上;9例鼻咽部软组织肿块,所占比例为18%,其中1例患者在咽隐窝处发现有细小的结节灶突出,经鼻咽镜诊断确诊为鳞状细胞癌;48例患鼻咽腔变形,所占比例为96%,CT扫描显示,该类患者的鼻咽壁增厚,同时伴随着不同大小的软组织肿块,导致咽隐窝变平或消失,鼻腔因此闭塞或者呈现不对称的狭窄情况;21例旁间隙受累,所占比例为42%,经CT扫描,可见肿瘤组织向周围组织蔓延,并侵犯了咽旁间隙,导致咽旁间隙变形甚至消失;3例侵犯后鼻腔,所占比例为6%,14例鼻窦炎性改变,比例为28%;6例颅底骨质破坏,比例为12%,一般来说,颅底骨质破坏分为骨质硬化、单纯性骨质破坏或二者兼具三种类型,CT诊断显示6例患者均为骨质硬化,有虫蚀样破坏,边缘不整齐,形状无规则;16例患者颈部淋巴结,比例为32%,CT诊断显示病变一侧有单发性或多发性的淋巴结肿大情况,部分患者有液化坏死现象;1例合并肝肺转移,比例为2%。以上情况说明,鼻咽癌中最为明显的CT特征在于鼻咽粘膜增厚、鼻咽腔变形、旁间隙受累等,在诊断中需要抓住这几点特征,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检查和诊断,以明确病情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提高预后效果。
3.3 鼻咽癌CT诊断的临床意义
鼻咽癌生长在结构细小的鼻咽腔内,肿瘤范围较小,早期诊断难度较大,很多患者就诊后已经到了疾病的中晚期,如何更加科学有效的诊断出鼻咽癌,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率的关键。CT诊断能够在应用中,直接反映出人体的生理或病理变化,可直接反映出疾病早期代谢异常情况,减少漏诊或者误诊情况的发生。和MRI等常规诊断方式相比,CT诊断具有更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其能够清晰的显示出各个指标水平,定位患者的病灶,在诊断良恶性鼻咽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郎志国,张大航,南英姬等.鼻咽癌放疗后残留或复发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2,30(12):86-87.
[2]石磊,郎晓燕,孙晶晶等.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早期阶段磁共振成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表现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0(31):1256-1258.
[3] 杨民正,梁庆模.鼻咽癌CT表现与AnnexinA7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01(25):6-9.
论文作者:梁少恩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7
标签:鼻咽论文; 鼻咽癌论文; 患者论文; 肿块论文; 软组织论文; 骨质论文; 情况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