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标准视域下“卓越医学人才”班级管理实践与探索论文_詹朝东① 文志娟② 黄何华 廖赞勇

医学教育标准视域下“卓越医学人才”班级管理实践与探索论文_詹朝东① 文志娟② 黄何华 廖赞勇

——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

詹朝东① 文志娟② 黄何华 廖赞勇

(XX)

【摘要】2008 年教育部、卫生部颁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该标准对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其第一部分更是对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方面应达到的标准进行了细化和解读。本文试图对照《标准》的要求,对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卓越班” 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提出加强组织领导推动班级管理、强化班级日常管理、积极探索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发挥“实践育人”作用等对策,不断提高临床医学“卓越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

【关键词】医学教育标准;“卓越班”;班级管理;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6-0024-02

2008 年教育部、卫生部颁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1】(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以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为适用对象,提出该专业教育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进行了详细要求。

右江民族医学院地处革命老区—广西百色市,是教育部、卫生部批准的“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如何对照《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和过程指标,全面“诊断” 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更好地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是学校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 认真参照医学教育标准,分析和探讨学校临床医学“卓越班” 的班级管理模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建章立制,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动班级管理

2012 年5 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加快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教育部、卫生部决定共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2 ﹞。右江民族医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紧跟时代脉搏,按照国家本科医学教学标准组建了首届临床医学“卓越班”,并成立学校“‘卓越班’工作领导小组”,旨在进一步加强“器官系统”课程整合, 加大临床医学“卓越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先后出台了《“卓越班”学业导师管理办法》、《临床医学专业“卓越班”培养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卓越班”师生工作手册》等文件,对“卓越班”的教育培养方案、学业导师的遴选办法、工作职责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这些文件和规定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临床医学“卓越班”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引领作用,强化班级日常管理

众所周知,辅导员和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因此, 必须要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引领作用,强化“卓越班”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实践中,主要是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2.1 抓好“卓越班”学生的“三观”教育工作。《标准》第一部分第一条明确规定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要“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 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1】。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要积极利用主题班会、“红色”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学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相关基本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觉悟;引导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加强锻炼;引导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抓“卓越班”班集体建设,推动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标准》第一部分第七条明确规定“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1】。第八条明确规定“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1】。辅导员、班主任要着力于学生“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认真抓好“卓越班”班集体建设工作,推动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要发挥好辅导员、班主任“言传身教”的作用, 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和教育学生。要积极探索班干队伍建设的有效平台和载体,创新培养方式,通过青年领袖论坛、户外素质拓展训练、班干队伍QQ 交流群等有效形式,不断提高班干队伍的素质能力和民主管理水平。要认真抓好班级文化建设, 认真提炼班规、班徽、班训、班刊、班歌、班级(近远期)发展目标、班级荣誉榜等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班级文化特征。要持久开展学风建设活动,通过古今中外及身边勤奋苦读励志成才、改变命运的事例,教育他们“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坚定“救死扶伤、精益求精”的决心和信心;积极探索导师制学习小组的运行机制,营造学习竞争氛围,形成“互帮、互助、互教、互学”的良好格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习经验交流会、临床技能大赛、临床见习座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经验介绍会、考研讲座等,让他们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2.3 抓好“卓越班”弱势群体的资助、教育与培养工作。《标准》第一部分第二条明确规定“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1】。当前,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因病致贫”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辅导员、班主任要结合《标准》的要求, 积极引导和教育,做好班级弱势群体的资助、教育与培养工作。要突出爱国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倡导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关怀、真诚接纳、共同成长的理念, 为弱势群体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强典型事例宣传,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弱势群体从榜样的身上得到启迪,从而以健康和上进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逆境和挑战。通过扶贫济困、感恩感化,不断培养学生的“仁医济世”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

3.积极探索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德教育的有效形式, 不断提高“卓越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

《标准》第一部分第二条明确要求,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要“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

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1】。为了不断提高我校“卓越班”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 必须认真探索具有民族医学院校特色的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德教育的有效形式。结合学校实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3.1 认真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目前我校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学课程比重偏低,人文缺失现象还比较普遍。医生重疾病, 轻患者;重仪器检查,轻患者身心感受;重医疗技术处理,轻沟通技巧应用。当代的医学人文学更为关注健康、疾病、生命、死亡、疼痛、快乐之于人类社会的价值,进而促进医疗实践, 已成为学界共识。辅导员、班主任首先要改变医学教育中对医学人文教育的漠视,努力克服现代医学对人性的冷漠,不断促进医学与人文的结合。要积极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医学人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医学与人文科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如“Understanding your patient”(了解患者)、“Whole person care”(全人了解)、“end-of-life care”(临终关怀)等课程,认真掌握“医患沟通”、“医生与患者相处的能力”、“医患沟通的艺术”、“如何告诉患者坏消息”等方面的能力。要引导学生高度重视《医学史》等课程的学习, 了解医学的发展史及中外医院的发展历程,认真解读医学生誓言及希波克拉底誓言,积极唤起对病人的同情、关心和安慰, 努力追寻医学的人文价值。

3.2 积极开展医德教育。辅导员、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医德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大意义,努力探索适合我校“卓越班” 学生医德教育的有效形式。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真组织“卓越班”学生参加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心系列活动(含“告别大体老师”感恩追思、制作感恩卡等)和临床病房义务劳动、医院志愿服务活动及社区卫生服务等;科学引导“卓越班” 学生积极投身医院义务诊治、“三好一满意”、追寻“家”文化、采访医德医风标兵等相关活动,在实践中增长长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

3.3 积极参加有关学术及讨论活动。辅导员和班主任要认真组织“卓越班”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有关学术活动,如“大医讲坛”、“道德讲坛”、“树人讲坛”、“医学人文大讲堂”等, 号召他们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活动。结合有关学术活动,精心组织开展“什么才是好医生”、“蛇与杖之我见”、“图姆斯之呐喊”、“托马斯? 刘易斯的治疗谱”【3】、“特鲁多之名言(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等主题讨论活动,不断提高“卓越班”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4. 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培育“卓越班”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标准》第一部分第二条明确要求,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要“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1】。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卓越班”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努力掌握临床基本知识和临床技能,还必须学会担当,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仅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还要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在“卓越班”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分阶段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调查、义务献血、医院志愿服务活动、义诊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医院见习活动,让学生提前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的疾苦。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接触社会、接触病人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总之,《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的出台,为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评估和认证设定了“标准红线”【4】。作为教育部、卫生部批准的“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右江民族医学院在临床医学“卓越班”的班级管理实践工作中, 结合学校实际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举措,不断加强教育育人、管理育人,临床医学“卓越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地提升,既在班级管理上积累了若干工作经验, 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

注释:

﹝ 1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S ﹞ . 教高﹝ 2008 ﹞ 9 号

﹝ 2 ﹞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 S ﹞ . 教高﹝ 2012 ﹞ 7 号

﹝ 3 ﹞ Lewis T. The Youngest Science: Notes of a Medicine- Watcher[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年

[4]周婷玉. 我国为本科临床医学评估和认证设“标准红线”. 中国教育报﹝ N ﹞,2008 年

★基金项目:右江民族医学院2014 年校级科研课题: 《医学教育标准视域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YYKJ20140204,本文系阶段性成果。

①作者简介:詹朝东,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作者:詹朝东① 文志娟② 黄何华 廖赞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7

标签:;  ;  ;  ;  ;  ;  ;  ;  

医学教育标准视域下“卓越医学人才”班级管理实践与探索论文_詹朝东① 文志娟② 黄何华 廖赞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