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民族迁徙进程中的非法移民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移民论文,进程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俄罗斯的人口危机及移民潮中的非法移民
最近10年既是经济全球化扩大过程中人口迁徙的规模和范围逐步扩大的时期,也是独联体各国构建民族国家的时期。在此背景下,独联体各国领导人纷纷呼吁境外的民族同胞回到“历史的祖国”。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独联体各国,特别是俄罗斯人口流动非常频繁。据联合国有关资料,截至2005年,俄罗斯移民总数已达1210万人,占世界移民总数的6%,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移民总数的20%)。其移民涌入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二①。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俄罗斯吸收外来移民有其特殊的国情因素。目前,俄罗斯的人口正以年均70万的速度减少。为了克服人口危机,俄总统在发表的国情咨文中认为,除降低死亡率和提高出生率外,俄罗斯应该执行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移民政策,将受过良好教育、有教养、尊重俄罗斯传统的人吸引到本国来②。俄罗斯有关机构也指出,未来20年俄罗斯将需要2500万左右的劳动移民。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目标,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将面临停滞的危险,养老金系统也将走向衰落③。
在涌入俄罗斯的移民中,也有大量的非法移民。据有关材料,2005年在俄罗斯境内的外来移民中,合法移民只有70万,非法移民则达500万~1500万。而2006年在莫斯科的100万名劳动移民中,有合法身份的只占15%~17%④。外来移民大多工作在建筑和商业领域,特别是在商业领域,在俄罗斯上千个市场中,60%~75%的人员为外来移民⑤。
二 非法移民对俄罗斯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非法移民对俄罗斯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主要体现在:
(一)催生“影子经济”。由于非法移民的身份不合法,往往通过“影子生意”获取生活费用,极易造成国家的“影子经济”,而“影子生意”常常是“三股势力”的源泉和催生腐败的温床,给国家经济安全构成威胁。此外,非法移民因游离于国家正式就业和纳税体系之外,每年因逃税而给国家带来的损失估计为2500多亿卢布,不经国家控制系统而从俄罗斯外流的资金总额每年大约为2600亿卢布⑥,给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
(二)危及国家安全。非法移民威胁俄罗斯国家安全主要体现在:在出入境过程中,部分非法移民参与枪械和毒品的买卖;利用俄罗斯领土将亚洲和非洲移民输送到西欧和其他世界发达国家;外国特工机构、国际极端主义组织和犯罪团伙利用非法移民的方式潜入他国搜集情报等。据有关数据,2005年俄边防部门共查获了总额超过1.8亿卢布和25万美元的走私物品。2006年上半年又查获了2吨以上的毒品和精神类药物,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2倍⑦。
(三)恶化国内治安。非法移民还带来社会融合的难度加大。近几年,在莫斯科、圣彼得堡、沃罗涅日、罗斯托夫和萨马拉等地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组织,如“抵制非法移民运动”、“斯拉夫联盟”、“俄罗斯全国联盟”和以青年人为主的“光头党”等,这些组织经过几年的发展,通过建立“人民民兵”(由“抵制非法移民运动”组建)、“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联盟”(由“斯拉夫联盟”成立)、“爱国主义夏令营”(由“俄罗斯全国联盟”开办)等形式,采用恐怖手段袭击外国人和本国外族人,使极端主义犯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⑧。
(四)引发民族主义情绪。非法移民游离于法律保障之外,为了生存不得不充当廉价劳动力。然而,大量低廉的外籍劳动力使当地失业率增加,引发了俄部分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2006年8月25日,俄罗斯著名的民意调查机构尤利—列瓦达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2%的俄罗斯人认为,“应该限制外来人口来俄”;有34%的人认为,“俄罗斯在许多方面的贫困是由非俄罗斯族人造成的”;对“来自周边国家的非俄罗斯族的工人”持正面评价的仅占20%;对“你对光头党提出的‘俄罗斯是俄罗斯人的俄罗斯’这一口号认为是真正的法西斯主义”表示反对的仅占受访者的28%⑨。此外,在俄罗斯社会还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担心无休止的移民会破坏俄罗斯的民族构成,因为到21世纪末,移民后裔将在俄罗斯人口中占绝大数⑩。
三 俄罗斯对非法移民的治理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在实施移民政策来缓解本国的人口危机时,如何避免移民潮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是俄罗斯当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对此,俄总统普京强调:“国家应制定一些有效的移民政策来遏制这种负面影响。首先从经济需求的角度考虑向国内吸引外国劳动力的问题”。对非法移民在俄罗斯务工的现象,普京认为,“应加大雇主违反使用外国劳动力规定所承担的责任”(11)。
(一)提供优惠条件吸引俄境外同胞返俄。俄罗斯将吸引同根同族的境外俄罗斯人移居俄罗斯作为移民工作的优先方向。据俄官方统计,具有“移民潜力”的境外俄罗斯族人约为670万。为了吸引他们返回俄罗斯,俄罗斯政府在2006年拨款3.23亿卢布,2007年预计拨款3.42亿卢布,投资数额是2000年的6倍(12)。此外,政府还拟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包括简化入境登记和国籍办理手续、从法律上保障他们享有各种权利、提供就业支持、免除3~5年的商业税等优惠措施吸引境外俄罗斯族回到俄罗斯(13)。在吸引外来移民过程中,注意引导移民向远东和西伯利亚等人口较少的几个边疆区流动(14)。
(二)修改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移民的管理力度。在法制建设方面,主要以简化移民工作程序、打击非法移民、遏制俄罗斯极端主义犯罪为主要目标。
首先,2007年1月15日,第110-Ф3号《外国公民在俄罗斯联邦的法律地位法修正案》和109-Ф3号《外国人或无国籍人士在俄罗斯联邦的登记法》开始生效。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与以前的法律法规相比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1.在法律中引入了劳动配额的概念。劳动配额的数量是由政府根据国家对外来劳动力的实际需求而确定的。劳动配额优先分配给俄罗斯急需的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以及国外的俄罗斯族同胞,而只有合法取得俄罗斯签证的外国公民才有可能获得劳动配额。值得指出的是,劳动配额制度对许多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有特殊的意义,国家可以通过劳动配额制度重建外国劳动力市场(15)。与此相配合,俄罗斯政府还出台一系列规范零售贸易行为的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外国公民一律将被禁止在俄罗斯从事酒类和药品贸易。从2007年1月15日~4月1日,外国人在售货摊、市场以及商店以外的场所进行零售业的人数应限制在零售业总人数的40%。从2007年4月1日~12月31日,外国人将被禁止从事零售业(16)。正如俄罗斯媒体评论的那样,市场要为“自己人”——本地生产商预留位置(17)。
2.简化和调整外来移民办理居留登记和发放工作许可证的程序。获取工作许可证由雇主办理简化为移民直接办理;取得证件的时间从1个月简化为10天;办理地点也可到各地方的移民分局直接办理;移民进行居留登记的程序也从5~6个月简化为10~12天。此项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该领域的腐败问题(18)。
3.加强对移民的管理。针对频繁发生的移民违法行为,新的法律还进行了硬性的规定:在出入境时,移民需要给移民局提供相关手续,这些手续不仅包括有关学历和专业技术证明,必要时还要提供个人履历以供检查;对有不良记录的外国公民的信息应进行存档;对提供假材料的移民不仅要进行罚款,情节严重者将在5年之内不准进入俄罗斯。此外,从2007年起,取消持免签公民的三年临时居住许可权,实行按居住地登记注册的制度;持多次往返签证的外国人在俄罗斯境内的停留期从180天缩短到90天等(19)。
在2006年11月7日俄总统签署的《俄罗斯联邦行政违法行为法典》的修正案中,强化了移民和雇主违反移民法应负的责任:对违反外国人入境规定或俄罗斯境内居留规定的外国人需交纳2000~5000卢布的罚款;为非法移民提供贸易、仓储和其他场地的单位或个人处以4.5万~80万卢布的罚款;对雇佣非法移民的单位则处以25万~80万卢布的罚款,并勒令停业90天(20)。
此外,俄罗斯正在建立移民管理系统,如在边境口岸和移民检查部门配备现代化技术设备,拟建统一的外来人员信息数据库(21)。俄罗斯还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各成员国合作,积极开展打击非法移民和拐卖人口的工作(22)。
(三)为各民族的文化融合创造条件。对于外来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文化融合问题,俄当局认为,袭击外国人事件影响外国人到俄罗斯的投资和旅游,对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而事件的频繁发生与俄法律和执法部门对犯罪分子的“纵容”也有很大关系。对此,2006年12月25日俄罗斯杜马二读通过法律,对从事极端主义活动应承担的责任作了规定。其中,拟对故意破坏公物的行为处以最高5年监禁;拟对加工、销售和购买法西斯标志或类似法西斯标志的行为追究责任,并处以金额为最低劳动报酬10~25倍的行政罚款;如果是公务人员违法,罚款金额将为最低劳动报酬的50倍(23)。同时,俄罗斯当局着重加强俄罗斯青年思想文化教育。从近年来出现的“光头党”等极端主义组织的发展来看,其成员以俄罗斯青年居多,进攻性也越来越强。据统计,2006年俄罗斯有6000名未成年人曾参与极端主义活动。因此,教育本国青年学会与其他民族和睦相处的任务显得十分迫切。目前,俄罗斯著名的官方青年组织“我们”将遏制俄罗斯的极端主义情绪、重塑青年信仰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议题和任务(24)。
四 俄罗斯的中国移民状况
根据2004年数据,在俄罗斯联邦约有40万~70万中国人。媒体引用的“可靠资料来源”声称应是300万~1200万(25)。目前,俄罗斯远东地区已经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地区。旅俄华人从事建筑、商业等领域,同时也创办和经营生产性企业。其中,从事进口中国生产的产品在俄罗斯销售的居多。这在俄罗斯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
一些人认为,中国在远东和西伯利亚等地区的“扩张”将导致俄罗斯失去这些地区,对此应予严格限制。2005年下半年全俄社会舆论调查中心就“中国对俄罗斯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进行了民意调查。21.9%的人认为,“中国是友好国家和盟友”;24.1%的人认为,中国是“经济和政治上的竞争对手”;65.8%的俄罗斯人(远东地区为81.4%)对“在远东地区的中国移民感到不安”(26)。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人认为最应该限制到俄罗斯的移民是高加索人(占受访者的42%),其次是中国人(占受访者的41%)(27)。
但一些俄罗斯学者则认为,在严峻的经济和社会形势下,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吸引生活条件要求极低且吃苦耐劳的中国劳动力是十分有利的。如果没有中国移民和中国商品,俄罗斯几个边境地区将变得更加萧条。中国移民只是为了寻找工作机会、扩大商品出口,同时从俄罗斯进口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因此,说中国向俄罗斯“扩张”是错误的。中国移民作为俄罗斯最重要的劳动力来源,为开发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8)。
显然,俄罗斯远东地区要摆脱停滞局面,实现经济发展,中国的劳动力资源是必需的。这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证明。2006年俄罗斯通过了关于限制外国移民在俄市场从事零售业的法律之后,在俄远东地区的大部分中国商人开始撤离俄罗斯。但实践表明,中国商人从俄市场撤离,将对社会最底层和低收入家庭造成沉重打击。民众们表示:“标有中国制造的廉价商品对大学生、退休人员和低收入工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29)
注释:
①俄罗斯新闻网,http://www.rian.cn/xinwentoushi/,2006年4月14日。
②普京2006年度国情咨文,http://grani.ru/Politics/Russia/President/m.105490.html
③[俄]《独立报》,http://www.izvestia.ru/russia/,2007年2月7日。
④俄罗斯新闻网,http://www.rian.cn/eluosi_shehui/,2007年1月4日。
⑤[俄]《独立报》,http://www.izvestia.ru/russia/,2006年12月12日。
⑥俄罗斯新闻网,http://rusnews.cn/eguoxinwen/,2006年11月3日。
⑦俄罗斯新闻网,http://rusnews.cn/eguoxinwen/,2006年10月20日
⑧俄罗斯南方网,http://www.russ-yug.ru/article/,2004年3月31日。
⑨俄罗斯列瓦迭调查中心,http://www.levada.ru/press/,2006年8月25日。
⑩Алла Астахова,Неестественная убыль,http://www.itogi.ru/Paper2004.nsf/Article/Itogi_2004_11_02_13_1122.html
(11)俄罗斯总统网,http://www.kremlin.ru/appears/,2006年7月12日。
(12)俄罗斯新闻网,http://www.rusnews.cn/eguoxinwen/,2006年10月24日。
(13)俄罗斯总统网,http://www.kremlin.ru/appears/,2006年10月24日。
(14)俄罗斯总统网,http://www.kremlin.ru/,2006年10月6日。
(15)[俄]《生意人报》,http://www.kommersant.ru,2006年11月1日。
(16)[俄]《新消息报》,http://www.newizv.ru,2006年11月14日。
(17)俄罗斯国家网,http://www.Strana.ru/stories/,2006年11月15日。
(18)[俄]《生意人报》,http://www.kommersant.ru,2006年11月1日。
(19)[俄]《生意人报》,http://www.kommersant.ru,2006年11月1日。
(20)[俄]《俄罗斯报》,http://www.rg.ru/arhiv/,2006年11月9日。
(21)俄罗斯新闻网,http://rusnews.cn/eguoxinwen/,2006年10月24日。
(22)俄罗斯新闻网,http://rusnews.cn/guojiyaowen/,2006年7月26日。
(23)俄罗斯新闻网,http://rian.cn/eguoxinwen/,2006年12月25日。
(24)俄罗斯南方网,http://www.russ-yug.ru/article/,2004年3月31日。
(25)[俄]《消息报》,http://www.izvestia.ru/archive/,2005年12月13日。
(26)《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环球时报》,http://www.people.com.cn/,2005年09月23日。
(27)俄罗斯列瓦达调查中心,http://www.levada.ru/press/,2006年8月25日。
(28)[俄]《俄罗斯报》,http://www.rg.ru/arhiv/,2006年10月6日。
(29)[俄]《新闻时报》,http://www.vremya.ru,2006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