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对江泽民社会发展观的新贡献_邓小平理论论文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对江泽民社会发展观的新贡献_邓小平理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贡献——论江泽民的社会发展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发展观论文,社会发展论文,贡献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及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重要观点,也是形成江泽民社会发展创新理论的两个基本观点。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思想观点,强调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始终坚持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主要任务和基本途径,充分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现实需要,因而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理论认识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作为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在其创立之初,就十分明确地把改造旧世界,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并最终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当成自己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时候,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列宁就明确指出,作为掌握了国家政权之后的无产阶级政党,要十分注重“提高劳动生产力这个根本的任务,因为不这样就不可能最终地过渡到共产主义”[1](P748)。从此,确立了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通过不断发展生产力来推动社会朝着共产主义理想目标迈进的思想路线。在列宁的这一重要思想指导下,苏联通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在原来贫穷落后的俄国的基础上,建设起了一个可以与号称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的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强国。然而,随着二战结束后形成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斗争日趋激烈以及国内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本国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国际国内的对敌斗争方面。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这一思想路线的偏差,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甚至是倒退,使这些国家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方面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并由此而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正是这些国家的共产党人执政思想偏离正确轨道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始终把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为自己崇高而神圣的使命。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大小”[2](P1079)的著名论断。我国建国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加速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但是,党在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认识上几经曲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坚持用革命的办法促进社会发展的思想路线,即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强调阶级斗争必须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思想理论占据统治地位。最后,经过十年的“文革”动乱,终于导致国民经济接近于崩溃的边缘,党和国家置身于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

几乎是所有的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都曾面临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当今世界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垒,国内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党究竟应当采取怎样的思想路线去应对、克服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从而率领全体人民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地顺利地推向前进。严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在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情况下,忽视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希望继续坚持以革命的斗争的方式为主要手段解决现实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必然会导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停顿、滞后甚至倒退,同时还会因此而引发各种更为尖锐、复杂和激烈的矛盾,并最终导致政权的动摇甚至丧失。

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通过对战后国际形势和时代的正确分析、科学审视,提出了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的著名论断。同时,邓小平同志还及时地纠正了我们党和国家关于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必须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提出阶级斗争已不是现阶段中国的主要矛盾,党必须尽快实现工作重点和中心的战略转移,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生产力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努力把我国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告诫全党全国人民要排除一切干扰,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正是在这样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指引下,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经过13年的艰苦奋斗和持续发展,我国已初步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新世纪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再次强调推动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任务和目标。同时,基于这一认识,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明确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完整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兴国的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毫无疑问,“第一要务”理论的确立,是自列宁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来,无产阶级政党对自身执政兴国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规律的一次最为科学的认识和最为明确的理论概括。

如果说“第一要务”的论述,是对邓小平“发展是硬到道理”思想观点的直接继承,是对国际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兴国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规律认识的一次升华;那么,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的思想观点,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江泽民同志社会发展创新理论的重要标志。

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以来,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已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动力源。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地贯彻邓小平同志的思想理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动摇。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在不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我们的党和国家同时也不断地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的冲击与困扰。例如,就业问题、人口问题、贫困问题、农村问题和社会风气问题等,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这些矛盾与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的沉积,有的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的矛盾。面对这些来自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困难和问题,什么是其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思路去应对和解决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应该说我们是有着许多的选择。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沿着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基本思路,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现在面临的所有这些困难和问题,其根本症结在于经济发展不充分,国家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不强;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唯一出路也即在于加快发展,尽快使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盛起来。发展是唯一出路,停顿没有出路,倒退是死路,中国别无选择。解决国内的问题是如此,处理国际问题,最终也必须依赖中国自身强大和经济及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里,“我们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排除各种干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从排除困难,解决矛盾的角度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指导方针。曾经为许多人所担忧的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和下岗职工安置问题的解决,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的成功范例;港澳回归,我国加入WTO和申奥、申博成功同样是20多年建设和发展的成就以及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当然,我们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部分地区和群体人口贫困问题、就业问题和农村、农业问题,但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也只有寄希望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我们规划的正是一幅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蓝图。

促进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既是我们党和国家现阶段解决前进中所面临的一切困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在整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较量的历史进程中,无产阶级执政党必须始终坚持的一条基本的思想路线。放眼世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斗争较量的主要战场,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不能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衡量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唯一标准,也是决定社会主义最终是否能够战胜资本主义最根本的问题。在国内,千方百计推动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是我们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用以解决不断出现的各种困难、问题和矛盾的根本措施。由于受基本国情的制约,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无论是在综合国力还是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只有坚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使我们的国家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得到更为充分、长足的发展,才能为解决“三农”、就业等突出问题创造条件,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才能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的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这崇高理想奋斗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聚精会神地抓好了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必须自始至终地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及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相互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的两个极其重要的思想观点。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论述,从无产阶级政党的崇高使命和执政规律出发,强调了发展的功能和地位,它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规律以及社会发展问题上认识的进一步升华;强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作为一个思想原则,是基于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进一步从方法论的角度,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规律以及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意义和作用,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思想方法和执政艺术的成熟。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是新时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纲领,它为我们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工作规定了明确的方向和主要的任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既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规律与经验的总结,又是用以指导今后党和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思想原则与方法,是对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观点的进一步的拓展和映证。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问题的两个基本观点是他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结底,“三个代表”必须体现和落实在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之中,以及由于经济与文化事业的充分发展而带来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全面改善与提高。正是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及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的思想,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起,构成了江泽民同志社会发展思想的独具特色的内涵。

江泽民的社会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直接继承,更是结合新的社会实践在邓小平发展思想基础上进行的理论创新。邓小平的发展思想有着广泛的多层面的思想内涵。邓小平同志对于发展问题的思考与论述,多从中华民族的生存命运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角度展开,许多重要的论述及其精辟而深刻,令人警醒,催人奋进。他多次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华民族最需要的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就意味着落后,150年的中国近代史概括起来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他明确地强调“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正是这样一些朴实、简明、生动的语言,极具号召力地统一起了全党和全国人民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的思想与行动。江泽民同志在带领我们党和人民在继往开来,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于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实现建设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运动具有决定的意义,从党的宗旨、任务和执政规律出发,明确地提出了加快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要务”,是解决现实社会不断出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措施,确立了作为指导我们党执政兴国唯一正确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的确立,使我们党新时期的社会发展思想理论在邓小平同志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扩充了新的内涵,更具时代特色和实践意义;既充分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需要,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与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标签:;  ;  ;  ;  ;  ;  ;  ;  ;  ;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对江泽民社会发展观的新贡献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