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达志古建筑保护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9
摘要:中国古建筑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结晶,这些建筑独具合理的结构形式、建筑手法、建造特征,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近年来,由于城市和旅游事业的发展,维修古建筑的任务和责任愈加严重,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事古建行业技术人员越来越少,技术力量薄弱,古建筑维修技术也逐渐遗失。因此,总结技术经验,传承优秀文化,在保护文化遗产领域非常重要。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问题;解决策略
古建筑是人类存在的唯一证据,保护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还可从中了解古代的建设经验、历史文化,有助于历史研究。古建筑保护是一个持续、系统的工作过程,需设定具体的修复方案,以保证古建筑保护修复及加固的科学性。研究古建筑,不仅可了解古代社会独特的历史文化,通过合理利用,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古建筑的保护修复与加固,既能使人们观瞻历史文化成就,又能增强人们保护优秀文化遗产的意识,故已成为艺术和文化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文物保护的必要工作之一。
1、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意义
古建筑对于当代社会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每一个朝代都有其代表性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是古代先人留给我们的丰富文化,是价值无量的瑰宝,与此同时,建筑凝聚了古代人们的智慧,是当时人们劳动成果的结晶,这些建筑代表了当时当地的文化背景、文化传统和文化习俗,通过研究这些古建筑,我们能够很好的学习古代文化风俗,因此保护古建筑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在当今社会,很多乡村古风建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并不完善,很多工作人员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认识上的误区,相关的工作也不到位。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刻认识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意义,并加强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保护古建筑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是非常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雄厚的文化理念,这些艺术瑰宝不但是属于中国的,更是属于世界的,因此,必须要保护好中国的古建筑,这对于整个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的古建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例如故宫、长城、避暑山庄等建筑,里面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通过对于古建筑的接触和探究来了解古代是不同年代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有时候,这些理念会帮助现代建筑做出突破,并且改善现代建筑中的工作方法,解决现今施工过程中的很多难题。
2、古建筑修缮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看来,很多工作仍然是不够完善的,古建筑保护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技术力量薄弱、逐渐消失
近年来,由于城市和旅游事业的发展,维修古建筑的任务和责任愈加严重,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事古建行业老工匠越来越少,技术力量薄弱,随着现今古建筑修缮任务艰巨,与技术力量不相符,当年流传多年的古建筑维修技术也逐渐遗失
2.2、忽视对于古建筑周围环境的建设
实际上,保护古建筑不仅仅是保护古建筑本身,而且还需要关注古建筑周围环境的建设,很多古建筑在进行保护工作和修复工作时,员工们仅仅是对建筑本身进行了修复,但是却在古建筑的四周修建了很多现代化的设施,这些设施是十分不和谐,与古建筑风貌不相协调,周边历史环境风貌遭到破坏。
2.3、保护技术使用不合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古建修缮任务繁重,原有的技术和材料被新材料和工艺代替,但新材料和工艺未经过前期实验,对古建筑是否能得到长期有效保护,存在疑问。
古建筑作为历史遗存,是采用相应时代的、符合当时需要的技术建造和修缮的。当这些技术仍然存在,甚至成为文物古迹价值的重要载体时,这些技术应当得到保护和传承。
3、古建筑保护维修及加固技术
本文着重列举对古建筑大木结构的损坏及其修复、小木作的维修、砖石结构的损坏及修复和屋面工程瓦作的损坏及修复技术做简单介绍:
3.1大木结构的损坏及其修复
①木材本身具有干缩开裂、斜纹等缺陷,这些缺陷位于结构的不利部位时,将会对结构带来危害。因此维修过程中对木结构更换要注意:严格按照《木结构设计规范》的选材标准选用,并做到合理使用。对木材进行干燥处理,为减少木材开裂,在干燥前,进行水煮处理,在堆积前应用桐油或石灰浆涂刷木材的端部。对髓心位于横截面的木材,可在表面锯出纵向槽口,在减小干缩水平裂缝或防止其扩展上,具有较好的效果。②木结构的修缮和维护上,必须注意做好防腐、防火、防蛀的“三防”工作。③加强日常维护工作,经常对木结构进行检查,及时处理病害,使其延长使用年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④对木结构进行加固修理时,要符合现行《木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对于整个结构基本完好,而局部范围和个别部位有病害、破损的结构,应尽量在原有位置上对原结构进行局部修理和加固,更换破损的构件,对于结构普遍严重损坏或系统承载能力不足情况下,经多方案综合比较后,才能采取整个结构翻修或换新的措施。
3.2小木作的维修
①板门常因原来材料没有干透,年久木材收缩出现裂缝现象,不严重可用木条嵌缝,严重时,应拆卸重新拼接,增加一块木板,补齐原来尺度,并做到外观效果不受影响。
②隔扇门、窗由于年久失修,容易发生变形,维修时应拆卸后重新组装,榫卯用胶粘接。对于边框局部糟朽的,应钉补完整,槅心损毁时,补配缺失的,尽量保留原构件。
3.3砖石结构的损坏及修复
①防止砖体材料耐久性能的破坏,应以预防为主,首先从认真保证砌体材料耐久性能的维护和管理做起。②砖石砌体产生裂缝后,应加以观测、监视,直至裂缝发展稳定为止。分析裂缝,查明原因,解决处理方法。③砌体裂缝的处理,在裂缝内嵌抹石膏或水泥砂浆,经过一定时期的观察,病害处如保持完整,说明裂缝稳定。细小的裂缝,对古建筑正常使用影响不大,可暂时不处理,裂缝虽不大,造成墙面渗漏影响使用,或裂缝宽或深,影响美观,对建筑刚度和抗震性能有较大消弱,需要适当处理。④裂缝损坏严重的砌体,拆除重砌。
3.4屋面工程瓦作的损坏及修复
①屋面要加强日常保养工作,瓦件保养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瓦顶漏雨②瓦顶漏雨严重或局部或全部大木结构需要落架重修时,必须先揭除瓦顶,修好大木,再按照原做法做苫背、铺瓦。
4、古建筑保护采取的措施
4.1、健全古建筑保护相关的制度
制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古建筑保护的相关制度,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古建筑。在当今社会,相比较于国外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力度,我国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力度是远远不足的,很多政策上都存在着相关的缺陷,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不断健全和完善有关古建筑保护的法律法规,从法律的角度对古建筑进行完善的保护。当有游客做出乱涂乱画等违法乱纪行为的时候,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从而强行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避免静态的保护。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往往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政府在加强对其保护的同时,注重展示、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综合考虑古建筑保护的社会效益,更加强调保护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4.2、不断加大对于古建筑保护的宣传力度
对于古建筑的宣传保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我们必须要加大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建筑保护的意识,让人民群众加入到古建筑保护工作中来,从而在源头上杜绝古建筑遭受到破坏。可以定期在公园或者社区开展古建筑保护宣传活动,派遣出专门的文化工作者为人民群众进行讲解,从而加大古建筑保护的队伍,加强对古街保护的相关宣传和教育工作。让市民们积极地参与到古街的保护中来,自觉地保护古街、呵护古街。让广大市民都能够认识到古街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都参与了对古建筑的保护,古建筑才能够永远地存续下去。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自觉成为保护古建筑工作之中的一份子,减少古建筑的破坏程度。
4.3、加强保护工作
相关的古建筑保护责任人应当落实好自己的义务,加强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在旅游淡季的时候,应当及时对受损的古建筑进行修复,同时储备好相关的修复材料,以备不时之需。在旅游旺季的时候,应当加强巡逻,看管好古建筑,防止游客对古建筑做出破坏性行为。加强管理是文古建筑保护的基本工作。通过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规划,认识、宣传和保护古建筑的价值;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各部门间的合作机制;及时消除古建筑存在的隐患;控制古建筑周边区域的建设活动;联络相关各方和当地社区;培养高素质管理人员;对古建筑定期维护;提供高水平的展陈和价值阐释;收集、整理档案资料;管理旅游活动;保障古建筑安全;保证必要的保护经费来源。
4.4、完善周围建筑设施
必须要注意让周围的建筑设施与古建筑保持和谐的状态,从而凸显出古建筑的古典之美,并保障良好的文化氛围。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古建筑都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与此同时,我国的相关部门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而不断加强了古建筑的保护意识。积极普及古建筑保护管理知识,宣传其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文化价值及其作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物保护意识,努力完善国家保护为主,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体制。另外,相关单位在修缮设计和施工时,坚持尊重传统,保持原有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传统工艺的地域性和营造手法的独特性原则,坚持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原则,注重古建筑特有价值的阐释与专项展示陈列体系的构建,让古建筑保护工程成果惠及民众,且有利于当地历史文脉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辛俊伟,罗艳,程朋根.基于LiDAR技术的古建筑复杂曲面三维重建[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40(07):65-67.
[2]危双丰,张冬梅,杨帆,叶梦轩,黄明.古建筑病害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工程勘察,2017,45(03):35-39+63.
[3]梁歌,方文斌.化学防腐技术与古建筑保护[J].建筑与文化,2017,(02):130-131.
[4]柳红明,徐天莹.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及加固方案研究[J].城市住宅,2016,23(07):48-50.
论文作者:盛康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古建筑论文; 裂缝论文; 工作论文; 技术论文; 结构论文; 大木论文; 建筑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