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发病机制分析及规范治疗研究论文_张丙奎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铁盖乡卫生院 青海 海南州 813099)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高血压发病机制分析及其规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与研究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研究组则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经用药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发病机制的进一步分析与探讨,对症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规范治疗,能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发病机制;规范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1-0139-02

高血压作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更是呈不断增长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严重威胁。该病症在临床中多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若不及时给予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则会导致其进一步发展为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而要确保高血压患者得到有效的临床治疗,需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进而给予对症治疗;在本次研究中,将对高血压发病机制分析及其规范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讨论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8.5±15.5)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0±4.0)年,给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0±15.0)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4.5)年,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生产企业: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0511)5mg口服治疗,每天2次。研究组则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生产企业:南昌弘益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531)2.5mg口服治疗,每天1次,持续治疗15天后观察患者治疗效果,若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则可加大剂量至5mg,一天一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个月。

1.3 评判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若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水平,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收缩压下降在20mmHg以上,则为显效;若患者血压水平有改善,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以内,收缩压下降在30mmHg以上,则为好转;若患者血压水平未达到以上标准,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1]。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间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经组间数据对比(详见表1),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n(%)]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且在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凸显下,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更是呈不断增长趋势。高血压作为老年人群体中的常见疾病,引发该病症的主要因素与饮食、精神、环境及遗传等有着相互关系;尤其是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其动脉续写观众内层膜与中层膜逐渐出现变性,胶原、弹性蛋白、脂质等含量不断增加,使得大动脉弹性失常,进而出现僵硬[2];这也直接导致患者心脏中当血液泵出时无法完成有效扩张。另一方面由于在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使得患者血压调整功能失调,动脉病变作为其重要病理变化,随着病变长时间在细小动脉的累积,导致细小动脉弹性不断减弱,官腔逐渐狭窄,增加了阻力,进而引发高血压发生。在对高血压进行治疗时,需要根据高血压病症的发病机制与患者的生理、病理特征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当前在针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硝苯地平作为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它的作用时间长,对冠状血管、脑血管有着显著作用,且能抗动脉粥样硬化;但起效缓慢,抑制心脏作用较弱。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作为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它能对血管平滑肌起到舒张效果,还能通过扩张外周小动脉来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进而减少心肌耗能,其抗高血压作用显著;且将其应用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能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经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效果较之对照组更理想,对于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有着积极作用,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机制,并以其为依据来制定有效的治疗方式,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冯宁,张俊义,王建军.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机制与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2):25-26.

[2]康玉明,李宏宝,齐杰,等.高血压中枢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8(1):1-6.

论文作者:张丙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高血压发病机制分析及规范治疗研究论文_张丙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