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川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广州设计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640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到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城镇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伴随而来的是市政路网的快速完善,但在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对道路的承载力和使用寿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多,其中做好软土路基的施工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对施工质量来说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1土路基的特性
市政道路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是交通运输和日常出行的基础。在正常的交通通行过程中,道路要有足够的承载力,承受外界各种交通工具带来的行车荷载。这种行车荷载是没有规律的,荷载的作用时间和荷载位置都很难确定。道路路基在接受路面荷载的作用下,通常会发生不均匀沉降,会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对行车安全造成重大隐患。由于土壤自身的成分含量、含水量等不同的特点,在土路基施工时要保证路基被充分压实,避免由于外力作用造成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影响行车安全。
2现行市政软土路基施工中存在弊病
2.1软土路基施工方法的选择不当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对软土路段的施工方法的选择,它需要工程设计人员结合工程实际和施工现场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城市交通规模拓展的速度十分迅速,这就导致了许多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施工技术时无暇深入一线,更多的是依靠技术规范和传统的经验去制定方案,这就使得在施工技术的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例如,在某些工程中现场是不宜采用振密加固法进行软土处理的,而某些施工方案中却提出了该种方法,这种不正确的施工方法不但会影响工程的质量,而且还会增加施工的难度和施工成本,对工程的工期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日后的养护工作中也会增加诸多难题。因此在软土路段施工中,施工方法的选择必须要与实际情况结合,做到因地制宜。工程设计无小事,所以在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的选择上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人员一定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作出稳妥的选择,切不可想当然。
2.2工程施工人员专业技能不高
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是一项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作业,而就目前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的现有施工队伍中整体水平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由于近年来国家的基础建设发展速度较快,这就使得对施工人员的需求量增大,再加上许多施工人员都是基层的农民工,他们大多数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也没有施工经验,在工期紧的多重因素作用下,使得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原因致使工程存在缺陷的情况就在所难免了,最终的结果就是使得工程质量很难保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道路工程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
3.1表层排水法
表层排水法这种方法在水份含量较高,土质较好的软土路基施工中较为常用,它是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表层排水法指的是在道路路基填筑之前,通过在软土路基的地表挖出一道沟槽,使软土路基中的多余的水份沿沟槽排出,从而降低软土路基的松散程度。在准备开挖排水沟槽前,现场施工人员要结合具体的地质环境等,以确保沟槽能够排水顺畅。在对已经开挖沟槽进行回填处理时,宜选用具有较好透水性的土质进行回填。沟槽的断面尺寸也有要求,宽度控制在0.5m左右,深度控制在0.5~1.0m。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铺设孔管,那么施工人员首先要确保管道不被杂质堵塞,不能影响了正常的排水功能。通常情况下,我们还要根据现场的地势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
3.2敷垫材料法
敷垫材料法主要用于已经出现上浮或者下沉现象的软土路基中,通过敷垫材料来改善软土路基的强度。首先,现场施工人员准确定位下沉或者上浮的软土路基,及时的对此问题路段进行加固处理,避免路基继续下沉或者上浮现象的发生,从而能够保证路基的整体性能良好。其次,在完成问题路基加固后,施工人员要选用承重力较好的材料对下沉路段进行及时的回填,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保证道路路基表面的平整。在填充材料选择上,要根据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选择与配比和地基强度相同的填充材料,避免由于回填土质与原土质密度不同而造成路基再次下沉或不均匀现象的发生。另外,路基中回填材料的加入增加了地基的拉力和抗剪强度,增加了地基的承载能力,更加有利于提升承载道路的填土荷载。这种敷垫材料法在地基表面凹凸不平的软土地基中常被使用。
3.3土质更换技术
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只是简单的对表层软土进行处理,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处理效果,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严格的讲这种处理方式是不可取的。因此土质更换技术应运而生,它就是通过换填石灰土、碎石土等达到提高路基承载力的目的,从而确保路基的稳定。这种处理方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后顾之忧,相比其他处理方式更加的稳定和有效,但是这种方法会对原来的土质结构层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且施工规模会比较大,成本也相对会较高。
3.4碎石桩处理
碎石桩处理属于比较传统的方式,但是它还是具有比较好的处理效果的,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也经常会被用到。该方法主要是使用冲击和振动的方式,使得软土路的表面产生孔径,将碎石处理好后挤压到孔中,然后向其中添加粘接剂,从而提高整体的粘合性,从而提高路基承载力。在进行碎石桩处理的时候需要根据软土路基的范围和特性来确定碎石桩的位置,同时也需要保证大直径的桩体的密度,确保碎石桩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不会受到周边软土的侵蚀,有效的控制和改善路基下层的整体性。在长久的经验和大量的工程实例总结来看,这种处理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而且成本也低,但此种处理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路堤较宽的道路不适用。
结论
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软土路基的施工,软土路基由于自身的特性,在外部荷载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变形。施工企业在施工时,要根据具体施工地的软土特质及环境特点,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软土处理方案,结合各种不同的施工技术,并在施工中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从而提高软土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增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最终能确保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葛庆甫.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8(6):260-261.
[2]杨道德.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11):11-14.
论文作者:孙川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
标签:土路论文; 路基论文; 工程论文; 道路论文; 荷载论文; 土质论文; 沟槽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