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审言诗论

杜审言诗论

陈菁怡[1]2000年在《杜审言诗论》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杜审言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诗的声律形式、题材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的深入探讨,全面地展示杜审言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全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近体诗的形成概况及初唐诸诗人五律、五排作品的声律情况的详细调查、比较为主要内容,得出杜审言五律、五排声律谐律度居初唐诗人之首、对初唐近体诗声律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更应享有五律、五排定型之功的结论。后面三个部分以杜审言诗的题材内容与艺术特色及其对杜甫的影响为主要内容,并对杜审言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出重新评价。文章通过对作品全貌的细致剖析,得出如下结论:杜审言诗是包括多种题材内容在内的多元组合,其各种题材均显示了新的时代气息,特别是在宫廷、边塞、山水题材上的开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浑厚壮阔为主导,兼具工致细腻、清新流丽的风格特征,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为唐诗的成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其创作反映了初唐诗歌积极进取的新精神,实开盛唐之音的先声,对杜甫及后世其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廖岚[2]2009年在《杜审言其人其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杜审言其人其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活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交游对象,诗歌的声律、兴寄、兴象、风格,及对后世诗人的影响等方面的深入探讨,全面展现杜审言的个性与思想,及其在初盛唐过渡时期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全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生平经历的认识来重新把握杜审言蹇傲的个性,这种蹇傲不只是一种恃才傲物,更是一种源于初盛唐这个美好时代的自信,是一种正直和坦诚。第二部分通过其与“文章四友”和“方外十友”的交游来把握审言以儒为主,以道为次的思想,因世代奉儒守官的家风传承,故虽载笔下僚三十余载,仍没有放弃建功立业,宦海中几度沉浮仍然坚守儒家思想。因结交了道教中人,而接近了道教,不仅是炼制丹药,也走进了山水,关注自己的心灵,使自己在宦海浮沉中有了精神的避难所。第三部分从声律与辞章,风骨与兴寄,兴象与韵味,气象与风格四个方面展示杜审言的诗歌开启了盛唐之音。杜审言是处于初盛唐过渡时期的一个诗人,他传承了初唐的诗风,尤其是在格律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兴寄、韵味、风格方面也自成一格,开启了盛唐的诗歌风貌。最后一部分论述杜审言其人其诗对后世诗人的影响。杜甫相当推崇其祖父,在性情与诗风上也多有传承,许多诗句上都能观其师法祖父之痕迹。后世诗人,如韩愈,柳宗元或在诗风上或在性情上都与杜审言有相同之处,亦或相同的个性、经历,给了他们相似的命运,相同的坚守,相通的心灵。本文通过对杜审言其人其诗作全面考察,并对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出新的评价。

王振权[3]1998年在《为诗病“合掌”正名》文中研究指明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新知识出版社1958年第1版)一书中,对诗病“合掌”阐述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现从理论上探讨,为其正名,庶免误会。 王氏在《近体诗·对仗的讲究和避忌》一节中说:“所谓合掌,就是上一联的对仗方式和下一联的对仗方式完全相同,既然普通律诗只有中两联用对仗,那么,普通所谓合掌,就是指中两联而言的。”并且还指出:“合掌的毛病被诗人认为比失粘更为严重,所以他们极少违犯。”王氏只举出一首犯了所谓:“合掌”的诗例:

赵建明[4]2010年在《杜审言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杜审言为研究对象,至目前,学术界对杜审言的研究多集中于生平经历、诗歌内容、艺术特色及推动近体诗的定型等方面。本文将从新的角度,分为考证篇和传承篇两部分进一步研究杜审言,具体内容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杜审言交游考。经详细考证,了解了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苏颋等人有着广泛的交往,这对其诗歌的创作在题材内容与风格特色的选择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二章为杜审言诗歌系年考。对其七律《大酣》、《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应制》等14首诗歌的系年进行详细深入地考证,得出了新的结论;第三章着重探讨了杜审言在诗歌风格气象、体制形式和章法句式、选词炼字等方面,对杜甫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第四章深入考察杜审言在性格上对杜甫的影响。通过四部份的论述,进一步丰富了对杜审言的研究。

王启兴[5]1982年在《初唐诗人的诗》文中指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是乐府旧体。据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唐书·乐志》,此为陈后主所作艳曲。属清商曲辞的吴声歌曲。陈后主所作今已不传,流传下来最早的是隋炀帝的两首,五言四句。唐代张子容有二首为五言六句。他们都没有扩展成长篇歌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洗六朝余风,展拓为七言三十六旬的长篇七古歌行。晚唐

朱学东[6]2002年在《“少陵家法”与唐诗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杜甫传承乃祖杜审言诗歌创作的“少陵家法”这一命题入手 ,较深入地研究了“少陵家法”与唐诗研究的关系 ,认为“少陵家法”命题的提出肇始唐诗研究 ,其诗学内涵是构成唐诗的基本要素 ,其诗学意义在于追寻唐诗终极的审美价值。

王奎光[7]2009年在《论方回“律诗之祖”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将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沈佺期四人界定为"律诗之祖",显示出其独到的律诗史观;通过具体的律诗批点,方回总结出"律诗之祖"们的创作共性与独特个性;方回"律诗之祖"诗学批评的主要宗旨,是通过学杜甫之所学,昭示学者一条有效的学杜门径;此外,方回还通过此批点,对宋元之际的"晚唐"诗弊进行批评。

吴曼[8]2013年在《杜审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文章四友”之一,其才学在四人中居首位,在初唐众诗人中也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题为《杜审言研究》,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一些思考所得,补充现有的研究空白,力图使杜审言研究更加全面、完善。文章第一部分是杜审言的生平经历的梳理和诗歌系年。主要是根据文献资料,参考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有争议之处,整合多家意见,从而完成这一部分的写作。将其作为第一部分,旨在为后文提供研究基础。第二部分是杜审言诗歌赏析,分为杜审言宫廷诗对传统宫廷诗的继承和超越两大方面。分别从“三部式结构”、“诗歌色彩”、“诗歌格律”三方面来论述其继承性;再从“直接有力的表述”、“真实自然的情感体现”、“七言近体之‘简妙而有余味’”三个方面来论述杜审言宫廷诗对一般宫廷诗的超越。其后分析了导致其诗歌出现新特征的原因。杜审言虽己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学者关注,但是对其宫廷诗创作的研究却很是薄弱。虽有涉及,也仅限于将其放在“文章四友”“修文馆学士”等等创作团体中来分析。故笔者将这一方面内容单独摘出,列在“杜审言研究”之内,以作补充。近来杜审言研究的重点是分析其格律诗成就。至于为何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格律成就,却没有专门的研究文章。因此本文第三部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补充。笔者认为宫廷是促进杜审言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所以通过把握律诗的发展历程,来分析宫廷在其产生、发展与完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这是大的背景研究。具体到杜审言身上,则参考己有的研究资料,从“宫廷风尚的促进作用”、“宫廷对排律创作的推动作用”、“宫廷对声律人才的培养”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宫廷对杜审言的影响。杜审言格律成就的取得自然也离不开他本人的努力。这一点则列在这一章节的末尾以作补充。文章第四部分抓住二杜的诗歌渊源这一热点问题,从杜审言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入手来分析,以补充杜审言的研究。具体内容是对“杜审言个性魅力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对前人诗歌技巧的借鉴”、“纯熟精炼的律诗创作技巧”、“味在咸酸之外的七绝体创作”、“沉郁顿挫的诗风传承”这五个小的方面的分析论述。文章的附录部分,参考“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对杜审言诗歌的异文异字情况进行整理。

潘玥[9]2011年在《小议杜审言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从诗歌创作体例的创制发展、艺术风格技巧的开拓创新两个方面着手,分析了杜审言对杜甫的深刻影响。

龚祖培[10]2011年在《也论五律、五排声律的定型——杜审言“首功”说质疑》文中研究表明没有诗歌写作的年代考查,仅靠诗歌符合格律的百分比统计,从而认定某一人是诗体定型的最重要的诗人,这是不科学的研究方法。初唐时期重要的诗歌格律理论文献,对律诗的形成影响甚大,而且正是那些理论文献成了诗体逐渐形成的年代标志;在理论的指导之下,不少诗人遵循格律规则写作,对诗体形式的确定产生了重要影响。杨炯的诗歌,对研究五律、五排定型的年代很有价值;杜审言虽然是代表人物之一,但相对于百分之百符合格律的初唐诗人群体来说,他的"首功"是难以认定的。

参考文献:

[1]. 杜审言诗论[D]. 陈菁怡. 河北大学. 2000

[2]. 杜审言其人其诗研究[D]. 廖岚. 湖南大学. 2009

[3]. 为诗病“合掌”正名[J]. 王振权. 榆林高专学报. 1998

[4]. 杜审言研究[D]. 赵建明. 四川师范大学. 2010

[5]. 初唐诗人的诗[J]. 王启兴. 恩施师专学报. 1982

[6]. “少陵家法”与唐诗研究[J]. 朱学东. 杜甫研究学刊. 2002

[7]. 论方回“律诗之祖”说[J]. 王奎光. 中国韵文学刊. 2009

[8]. 杜审言研究[D]. 吴曼. 河北大学. 2013

[9]. 小议杜审言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J]. 潘玥. 杜甫研究学刊. 2011

[10]. 也论五律、五排声律的定型——杜审言“首功”说质疑[J]. 龚祖培.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标签:;  ;  ;  ;  ;  ;  ;  

杜审言诗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