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精神文明对全社会的辐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论文,对全论文,试论论文,作用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物质文明上,而且也表现在精神文明上,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事业中的一个有机而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一系列文章和讲话中,反复强调必须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一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高等学校既是前沿阵地,又是战斗堡垒,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全社会精神文明。本文试图从以下三方面探索高校精神文明对全社会的辐射作用。
一、从高校的教育功能看,高校是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的排头兵。高校精神文明在整体上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强辐射作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根本任务就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实现这一目标和根本任务的基础和主要途径在教育。高等学校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的教育功能和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从教育功能上看,高等学校是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的排头兵,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在整体上具有强辐射的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不言而喻,学校培养出的人才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和根本任务的完成。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和根本任务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的“四有”新人,只有通过一代一代的具有高素质的“四有”新人加入到整个社会中去,并通过他们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成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进而实现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终极目标。学校教育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高等学校处于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由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直至高层人才教育的最为关键的决定时期,同时又是由学校教育向直接参加社会物质文明生产和精神文明生产的过渡时期。因此,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是整个学校教育质量的终极结果,完成高等学校教育后的人才素质是新增社会成员素质的最高标准。这样,高等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无疑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最主要最关键的战略措施。这是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从整体上发挥强辐射作用的最集中体现。所以,高等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跨世纪的战略眼光来认识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推进高校精神文明的极端重要性,要始终把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育人”为中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培养更多高素质、高层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从整体上,通过高校精神文明对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辐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根本任务的全面实现。
二、从高校的社会地位看,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战场,其精神文明成果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高校的教育功能决定了高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事业中的战略地位。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如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要看这个社会有多少合格的社会成员可以作为这个社会的中坚,而高等学校正是培养这种中坚力量的重要基地。其一,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点和最主要的任务应放在青少年的教育上,这是由青少年是社会和世界的未来及其所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决定的。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处理非法刊物非法组织有关问题的指示》中指出的那样,“青年一代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正在将现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承担日益繁重艰巨的任务。”他们“只有在各自的岗位上,把自己的学习、劳动、工作同国家的命运、民族前途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紧密地联系起来,把先烈高高举起的革命火炬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才能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益的人,也才有个人的光明前途”。高等学校教育,培养的主体对象正是处于成才关键阶段的青年人。其二,高等学校集教学、科研、传播和表率为一体,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场所。正是由于高等学校处于这样一种社会地位,因而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高等学校是主战场。一是社会要求高等学校的精神文明程度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二是高等学校“三高”的精神文明成果反过来必然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指导、影响和推动作用。比如,我们的思想建设,要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把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科学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建设和思想教育放在核心和基础的地位,引导和帮助师生员工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我们的道德建设,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党的优良传统,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引导和帮助师生员工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浓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从基础文明,日常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入手,大力加强文明素质教育。建立优良校风,引导和帮助师生员工养成文明行为、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观念、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我们的文化建设,着眼点应放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包括课堂文化(知识的传授)和课外文化(图书、影视、刊物、计算机软件、社团活动、学术讲座、社会实践)以及环境文化(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宣传、设施)等,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健康有益的,限制消极灰色的,打击黄色有害的文化,不断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格调、层次,为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有利于开启智能、净化思想、健全心身的良好校园环境,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总之,就是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中坚力量。可见,高等学校的这些精神文明成果无不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产生强辐射作用。
三、从高校的客观条件看,高校是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客观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生产条件是十分优越的,因而能够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至高点,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产生强辐射作用。
首先,高等学校进行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教育途径是多渠道的。一般来说,高等学校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可采取的途径有:一是思想理论教育,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历史、党的基本知识等内容,对提高大学生理论水平、知识水平、政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教学、科研活动中的教育,科学文化知识作为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结晶,既是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是陶冶心灵,完善人格的好教材。结合教学、科研活动,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阵地。四是社会实践、生产劳动和军事教育;五是各种活动和仪式教育;六是环境宣传氛围教育等,这些途径都是高校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不仅可提高高校自身精神文明的层次和水平,而且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其次,高校教育体系的规范化,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三高”目标奠定了基础。高校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教育体系包括领导、队伍、目标、阵地、内容、管理、政策和条件等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的到位构成了高校校园文明网络。这一全方位规范化的教育体系也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坚强的堡垒和成功的示范。
第三,高校教育队伍的优质化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保证,亦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力量和宝贵财富。高校以教师为主的教育队伍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灵魂工程师的群体。他们包括了党政工团的专职干部队伍;“两课”和社会科学有关学科理论教育的专职教师队伍;教书育人的其他学科的教师队伍;管理育人的教学、行政及党务部门的干部队伍;服务育人的后勤职工队伍;自我教育的学生骨干分子队伍。这六支队伍构成的教育组织体系,共同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历史重任。由于有了这支高素质、高水平且结构合理的教育队伍,高校精神文明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他们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座右铭,事事行垂范,处处为人师表,为高校精神文明的建设呕心沥血,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高扬起乘风破浪的风帆,他们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圣名,他们是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这些客观优势,无疑是站在了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至高点上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呐喊和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