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国家建设与高校科技发展战略_科技论文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高校科技发展战略_科技论文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高校科技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战略论文,高校论文,国家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08)04-0005-04

一、面临的形势与战略选择

1.世界科技政策的特点

进入21世纪,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动力源泉,也是抢占全球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提高本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政策呈现出几个方面的特点:

(1)大力提高创新能力。2006年1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宣布了总经费高达1360亿美元、历时十年的《美国竞争力计划》。提出两大目标:在基础研究方面领先世界,在人才和创造力方面领先世界。采取四项主要措施:将基础研究投资增加一倍;使研究与实验税收减免永久化;加强数学与科学的基础教育;加强对劳动者的培训。2006年3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6-2010)》;2006年底,欧盟批准并实施第七框架计划;2006年英国发布了《10年框架:下一步工作》等等,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到史无前例的重要议事日程。

(2)高度重视科技人力资源建设。高度重视科技人力资源建设,把培养本国的优秀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并通过吸引国外优秀人才来利用全球的科技人力资源;发展中国家则在培养本国优秀人才的同时,大力吸引本国裔的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如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中,专门拨款72亿欧元用于智力资源开发,鼓励科技人才培养与流动,提高青年对科技的兴趣,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到欧盟工作。

(3)加大政府研发投入并提高使用效率。英国《10年科学与创新投资框架》确立了把研发投入占GDP的份额从2004年的1.9%增加到2014年2.5%的目标;2006年6月芬兰政府决定把研发投入占GDP的份额从2004年的3.5%增加到2011年4%。日本建立各部门通用的研发管理系统,对课题重复与否进行检查,加强经费管理。

(4)加大对重点科技领域的部署。美国政府2007财政年度预算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空间科学与探索、国土安全、信息和能源进行重点支持。欧盟第七框架计划确定十大优先主题:健康、食品、农业及生物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纳米科学、纳米技术、材料和新生产技术、能源、环境、安全和空间技术等。

(5)支持企业的研发和创新。2006年,美国使研究与实验税收减免永久化;20个经合组织成员国提出具体的税收激励措施;巴西总统6月份签署法令,通过税收减免措施激励企业创新。

2.科技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1)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和教育的需求。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新知识、新技术需求越来越大,对知识转化为商品的周期要求越来越短,对科技创新与国家需求结合要求越来越紧。

(2)科技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需求。把科研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培养的人才要有更强的创新能力;源源不断提供更多的创新成果;提供技术转移、决策咨询等更多的社会服务;培育创新文化;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整体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3)《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高校的定位。2006年1月我国召开全国科技大会,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对中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面向未来,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选择。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校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无论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看,还是从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看,不断提高高校的科技创新水平,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是科学技术得以持续发展的源泉,是高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保障,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和核心。

二、高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1.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中心任务,高校每年都为社会各条战线培养和输送着数以百万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高校两院院士562人,占40%;国家杰出青年基金902人,占60%;国家优秀创新群体73个,占52%;博士研究生22.25万,占90%。制定并组织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聘任了1108位长江学者;遴选支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245个,新世纪优秀人才近3776名。我部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已资助126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2.知识创新的主力军

在国家知识创新基地建设中,全国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25个,依托高校建设的有140个占62%。

“十五”期间,高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承担973计划项目85项并担任首席科学家,占立项总数的54.5%。2007年,全国高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49项,占立项总数的79.72%;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37项,占立项总数的63.54%。“十一五”前两年高校承担的863计划项目数和经费额始终保持在全国总数的40%左右。

2006年国内中文期刊发表科技论文40.48万篇,其中:高等学校24.35万篇,占60.15%;研究院所4.24万篇,占10.47%;企业 1.33万篇,占3.28%;医药机构9.12万篇,占22.53%;其他单位1.44万篇,占3.57%。

2006年,SCI、EI和ISTP三系统收录我国论文17.2万篇,其中:高等学校14.37万篇,占83.7%;科研机构2.60万篇,占15.1%;医疗机构582篇,占0.3%;公司企业861篇,占0.5%。

3.技术创新的源泉和生力军

在国家技术创新体基地建设中,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达到42个,占全部工程研究中心总数的35.3%。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40个,占全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的29.4%。到2007年底,经科技部和教育部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62个。教育部与原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合作,在高校建立了7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全国10个)。

2006年国内职务发明专利授权为18400项。其中:高等学校6198项,占33.68%;研究院所2533项,占13.76%;企业9433项,占51.26%;机关团体216项,占1.30%。2005年全国登记的重大科技成果32359项。其中:高等学校7469项,占23.1%;研究院所6140项,占19.0%;企业11525项,占35.6%;医药机构3878项,占12.0%;其他单位3347项,占10.3%。

“十五”期间,全国高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75项,占全国授奖总数55.07%;技术发明奖64项,占全国授奖总数(可公布项目)64.40%;科技进步奖433项。占全国授奖总数(可公布项目)53.57%。

上述数据表明,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而且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原始性创新的主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源泉,承担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双重使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高校科技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

1.指导思想

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思想,按照“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特色发展,立足长远”的原则,以提升高校创新能力为主线,支持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和重大项目集成,注重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进一步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协调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推进高校创新体系建设,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形成,开创高校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2.总体目标

未来5年,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高校创新体系,在若干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跨越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得到明显提高,高校整体具备引领科技发展方向的能力,培养杰出创新人才的能力,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培育创新文化的能力。

——积极推进高校以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

——抓住高校国防科技发展的良好机遇,以重大专项为突破口,加强国防科技平台建设,推动高校与军工集团的合作,促进高校国防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高校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化能力显著增强,承担国家科研任务的比例有较大幅度增加,在技术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国防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与企业形成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幅度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加强对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协调、整合和组织,加强集成,推动联合,促进基地与项目的有机结合,增强高校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高校在国家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部门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争取多渠道支持。

——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完善,现阶段凸现的矛盾与问题基本解决,资源整合与应用集成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通过前期培育,使高等学校在若干学科领域能够产生一批原始性创新成果,解决一批国家建设中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在科技创新实践中支持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

3.发展战略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的要求和高校中长期科技规划的目标,我们将实施四大战略:实施重点突破战略,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实施交叉集成战略,加强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实现新突破;实施科教互动战略,构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4.主要任务

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开展高校科技体制改革专题调研。优化大学内部的基层学术组织结构,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高校科技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做好高校基地建设和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规划工作。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挥高校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推进和完善高校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以重大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重大战略计划、重大战略工程为目标,积极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继续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与管理。

加强协调,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组织高校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面参与各类基础研究计划。做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相关工作。保持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优势领域主导地位。积极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任务。争取国家对高等学校学校科研业务费支持。

推动高校国防科技发展。深入探索适合高等学校特点的国防科技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建立健全高等学校国防科技管理体制。积极争取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的支持,依托我部直属高校建设尽可能多的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国防科技重点学科实验室。推动和军口共建一批有特色的高校、院系的有关工作,争取在体制上有所突破。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继续实施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做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在总结一期的基础上,争取实施二期。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以欧盟第七框架启动为契机,组织高校更多承担国际合作项目。争取科技部支持,充分发挥高校作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前沿阵地和桥梁作用,积极利用国外科技资源,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文化方面的引领作用。大力加强校园创新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产生创新思想的环境和氛围。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深化产学研结合,促进成果转化。总结产学研合作经验,采取切实措施推动省部、校企、行业和区域产学研合作,引导高校和企业建立稳固的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好现有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建设一批技术转移中心,加强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和实施工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强教育信息化宏观协调,以重大应用为抓手,探索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机制。构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国家级优质教育资源库。开展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应用。加强标准化建设,探索智能化集成服务平台。

收稿日期:2008-06-23

标签:;  ;  ;  ;  ;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高校科技发展战略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