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东北亚军事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_军事论文

当前东北亚军事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_军事论文

当前东北亚军事发展的基本态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北亚论文,态势论文,军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东北亚地区战后一直为世界最敏感的热点地区之一,自60年代起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军事鼎立格局。中苏两个核大国陷入了军事上的全面对峙,美国则在这里精心构筑了两个所谓“遏制共产主义的桥头堡”——日本和韩国,从而使东北亚地区成为大国势力角逐最直接、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进入70年代后,随着中国与美国建交,这里的传统军事平衡开始倾斜,80年代地区内间接的经贸往来增多,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红十字会实现互访使本地区的军事紧张局势逐渐得到缓和。进入90年代后,随着冷战的结束,东北亚地区多边关系发展迅速,经贸往来频繁,各国都开始调整自己的防务战略及国防政策,使该地区的军事发展表现出新的态势和特点。

一、军事对峙全面得到缓和,发展经济合作成为东北亚地区多边关系的主流

在冷战时代,东北亚地区形成了相互对立的3个政治军事集团:前苏联与蒙古、美国支持下的日本与韩国、中国与朝鲜。这一方面表现为东西方两种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另一方面表现为大国之间的激烈角逐。进入90年代后,随着地区内多边关系的发展,紧张的军事对峙局势得到彻底缓和,发展经济合作成为本地区国际关系的主流。这主要表现在:1.1989年中国与前苏联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两国开始从边界撤军,结束了长达30年的军事对立,使本地区再现和平的曙光;2.作为本地区的热点——朝鲜半岛出现缓和趋势,两国针对对方的军事演习次数下降,实现了高层领导的接触,在核开发问题上也达成了协议,使人们看到了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希望;3.多边关系发展迅速,韩国先后与前苏联、中国建交,朝鲜也开始与美国、日本接触。各国为抢先进入朝鲜市场暗地里展开了一场竞争;4.各国对历史遗留下来的领土、资源纠纷基本都采取克制态度,力争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如日俄的北方四岛问题、中日的钓鱼岛之争等;5.经济关系发展迅速,多边经济合作得以加强。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优势各异,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90年代以来经贸关系发展相当快,如中国与前苏联、韩国的贸易从无到有,目前俄已成为中国第6大贸易伙伴、韩国则居第3位就是典型例证。另外,中、俄、蒙、韩、朝5国政府还就共同开发图们江地区达成初步协议,标志着本地区多边经济合作已步入一个新阶段;6.探讨建立多边安全体制成为共谋之举,为此已举行过6国参加的协商会议(美国参加),以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为契机探讨建立本地区的多边安全体制问题。

二、裁减兵员和军备数量、提高部队质量和机动作战能力成为各国军队建设的共图之举

1985年中国宣布裁军100万,进入90年代后,两个超级大国经过几十年的军备竞赛,开始削减自己的核武器和常规军备,使冷战得以结束。在东北亚地区,俄罗斯已对外国人开放了太平洋舰队基地——海参崴,其舰队在公海上的活动也大幅度减少,这固然与其缺少燃料给养有关,但也表明了其裁军的动向。目前俄罗斯远东军区有44个集团军,有主战坦克4400辆、火炮4950门、战斗直升机400架、作战飞机470架,其太平洋舰队拥有作战舰艇140艘、作战飞机220架、战斗直升机99架等[①]。日本的新《防卫计划大纲》曾计划将现有地面部队由18万人减至14.5万人,主战坦克由1200辆减至900辆,空军战斗机中队由13个减至11个(保持飞机300架),主力水面战舰由61艘减至50艘,潜艇由16艘减至13艘[②],等等。朝鲜、韩国虽尚无类似举措,但也未进行新的军备竞赛。美国也计划减少驻该地区的军队数量,主要是驻韩国的地面部队。各国今后把军队建设的主要目标置于提高装备质量和部队机动作战能力上,为此正加速更新现有过时的武器装备,组建新的快速反应部队,培植后备役力量,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三、适应条件变化,调整军事战略目标、防务战略及国防政策等

冷战结束、海湾战争爆发及雅尔塔体制的终结所导致的国际关系的变化使东北亚各国对自己的军事战略、防务战略、国防政策等诸方面都进行了调整。俄罗斯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战略退缩转而开始向前苏联的大国地位回归,使人们认识到“俄罗斯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个大国。”[③]在军事战略目标上强调以军事实力恢复其大国地位,为此采取了诸如更突出核武器的遏制作用、重新确立在敏感地区的军事存在(如波黑)、减缓裁军势头、作战方法由“单纯防御”恢复到主动进攻、授予军队对外干涉权等。在东北亚地区,俄仍保留着一支强大的舰队和地面、空中部队,舰队仍在日本海等近海及西太平洋上游弋。美国为关注所谓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及南中国海局势、实施自己的全球战略,仍将在日韩保留一支强大的作战部队,“以满足区域需要和美国能够在中东其他地方发生影响全球安全的突发事件作出反应。”[④]在日本重点驻有海空军,包括1个海军陆战队远征军、1个航母作战群、1个两栖待命群及1个空军作战飞机联队;在韩国重点为地面部队,即2个步兵师,今后将部署第17航空旅和美国空军第七大队等,美国将以此作为在远东抗衡俄、中等国的前沿部队。日本已把扩充军力作为提高国际政治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要想成为政治大国,首先必须有足够的军力作保证,历史上还没有军事矮子成为政治大国的先例。日本自80年代起就开始调整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主要表现在:1.改变“专守防卫”原则,提出“军事力量决定论”,认为军事力量“是国家安全的最终保障”;2.防卫战略由“自主防卫”向“攻势防卫”战略转变,一方面日本要能单独应付小规模战争,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另一方面部队防卫任务从防卫入侵本土之敌转为积极主动进攻,打击敌人纵深目标,歼敌于远海;3.扩大防卫范围,海军的防卫扩及1000海里航线,为此加紧装备进攻性武器,如海军装备航空母舰、大型导弹驱逐舰、大型登陆舰,空军加装空中加油机等。

四、重点发展海空军,战争准备重点置于应付局部突发性危机和远洋作战需要

冷战的结束虽使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同时固有的领土纠纷、民族矛盾、宗教对立等问题也再度激化,由此便发生了前南地区战乱、独联体的边界冲突、非洲的部族屠杀乃至海湾战争等。因此,包括东北亚各国的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新条件下应付局部突发性事件的紧迫性,同时基于远距离作战的需要,东北亚各国一方面致力于提高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另一方面则重点发展海军和空军。车臣危机使俄军认识到在国土周边爆发局部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为此正集中力量组建一支能快速部署和调动的机动部队,正如格拉乔夫所说:“武装力量的组建必须符合机动防御作战的要求,重点是建设一支规模小、但力量强的机动部队。无论威胁发生在何处,这支部队随时可投入行动。”[⑤]日本则计划组建一支由2000~4000人组成的快速机动部队,同时继续加强陆军第一空降团的武装。另外更注重海空军的建设,裁军主要在陆军,所节省经费用于前者,包括装备“宙斯顿金刚级”导弹驱逐舰,各式SAM、SSM、AAM及F—2战斗机等。韩国则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大洋海军”发展战略。基于作战范围的扩大,作战战略由“沿岸防御”转向远洋作战,韩国海军今后将致力于空中、水面、水下立体作战体系的建立,发展舰艇部队、海军航空部队及特种作战部队,改善武器装备,提高综合战斗实力,组建机动部队,提高远海护航和远洋机动作战能力等。

五、竞相研制生产及装备新式武器,提高部队的现代化作战水平

海湾战争作为现代化战争的尝试,给各国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现代化武器的巨大作用,双方虽兵力不相上下,但结果却是一边倒,因此海湾战争结束后各国都把更新装备作为建军的重点之一,而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又为此提供了有利时机。俄美虽各自裁减了一部分核武器和常规军备,但从未中止过新式武器的研制,以继续保持其在国际上的军事大国地位。俄罗斯已放慢了“军转民”的步伐,保留国防科研和军工生产的潜力。在东北亚,日本依靠其经济技术优势而成为这场军备竞赛的绝对领先者。自从1987年防卫费突破GNP1%的法定限制比例后,日本的军费开支一直稳步增长,1996年高达475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几乎相当于中、朝、韩3国的总和。进入90年代后,日军开始加速更新主战坦克、作战飞机、防空导弹及水面舰艇等,90式坦克、F—2作战飞机、“爱国者”导弹、“金刚”级导弹驱逐舰等都为仿美装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的军火工业也不可小觑,能仿造美国最新式常规武器。诸如三菱重工、川崎重工、三菱电机、东芝、石川岛播磨、NEC、日本制钢所、小松制作所、富士通、富士重工等企业都有很强的军火生产实力。韩国的国防开支也在130亿美元左右,由于把重点置于海军,到下世纪初将建造21艘新型驱逐舰和4艘大型导弹护卫舰。朝鲜正致力于中远程地对地导弹的开发,1994年已完成“劳动1号”研制,射程为1500~2000公里,1995年完成“劳动2号”,1996年可能开始批量生产“泰普顿1号”,2000年生产2号,据说射程可达1万公里[⑥]。

六、民族矛盾加剧,领土资源纠纷频发,可能使局部军事对立表面化

东北亚地区在冷战时代是大国军事角逐的热点,同时也伴有深刻的历史积怨。历史上这里战事不断,中、韩、朝3国在二战时曾遭到日本的野蛮侵略,中苏两国军事对峙达30年之久,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仍势不两立。同时,本地区还留有多处领土纠纷,如日俄间的北方四岛、日韩间的竹岛(独岛)、中日间的钓鱼岛、中韩间的海底大陆架划分及多国在日本海、黄海的渔业资源之争等,为军事冲突留下了后患。冷战后这些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离解决则相去甚远。俄罗斯以向国防大国回归为目标,在北方四岛上的态度变得越来越强硬,已发生过多起逮捕和枪击日本渔民事件,日本想利用经济援助“买”回北方四岛的愿望已无法实现。而日韩间围绕竹岛(独岛)之争在1996年初则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外交战,弄得双边关系一度紧张。中日间在钓鱼岛问题上也时有不愉快。在陆地资源日趋减少的今天,人们将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在开发利用海洋上,而即便拥有1个0.18平方公里的小岛,也能把周围200海里作为专属经济区划入自己的管辖之内,经济利益很可观。东北亚有争议的海岛要么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扼守近海出入太平洋的咽喉;要么就是资源丰富,经济价值大,因此谁也不肯轻易做出让步,从而也不能排除某一国家先动用军事手段的可能性。

七、各国间军事差距正在缩小,传统军事格局发生改变,使东北亚地区出现军事多极化

东北亚地区的传统军事大国前苏联已经解体,其崩溃的原因除了固有的民族矛盾被激化外,另一重要原因就是脆弱的经济无力承担庞大的军备竞赛费用。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受经济发展束缚,军事实力已大幅度下降。中国目前正致力于发展经济,军费开支有限,武器装备水平还很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近20年。相反,日本、韩国则发展迅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日本军队共有兵力27.5万人,其中陆军18万人,拥有坦克1159辆、装甲车850辆,火枪6300门,防空导弹发射架194部,直升飞机449架,战力排名世界第5;海军有兵力4.7万人,舰艇474艘、31.9万吨,居世界第6位,其反潜作战和扫雷能力均居世界前列;空军有兵力4.8万人,飞机434架,防空导弹发射架175部[⑦],由于装备有空中加油机,使其战斗机作战半径成倍扩大。韩国的军力也有很大提高。因此,东北亚地区的军事格局正在向均衡化、多极化方向发展。

八、大国关系处于调整时期,多边关系尚未定位,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成为东北亚地区爆发军事冲突的最大威胁

地缘政治理论表明,地处欧亚大陆的国家必然要归属某一联盟或集团,而不可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东北亚的多边关系始终受大国关系所左右。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但大国关系目前远未定位,几年来一直处于不断调整之中,从而影响到东北亚地区多边关系的不确定性。俄罗斯开始奉行“俄罗斯式的戴高乐主义”,加速了“收复失地”、向大国回归的步伐,在前南地区、北约东扩问题上公开与美国唱反调,与诸如朝鲜、越南、古巴等旧时盟友重新确立关系,使俄美之间在短暂的“蜜月”之后又开始争吵。中美间近年在政治上越来越冷淡,美国人甚至把军舰开进了台湾海峡。中俄关系发展较快,但随之也产生了新矛盾。大国间关系的不定位也波及到东北亚地区的多边关系发展,尤其在对待朝鲜半岛问题上仍分为两派相对立。

美国作为目前世界第1军事大国,50年代曾在朝鲜半岛与中国大打出手,虽然没占到什么便宜,但却从此确立了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以《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美日双边合作与安全条约》及《韩日基本关系条约》为基础形成了“美日韩三角军事同盟”,即便是冷战结束后的今天,美国仍在这里驻有庞大军队。在日本有军队4.55万人,32个军事基地及80~90个通讯指挥设施,共有飞机102架、作战舰艇15艘(包括1艘航母);在韩国有军队3.6万人,基地和设施约120个,作战飞机90架。[⑧]美国人所奉行的霸权主义政策已成为东北亚乃至亚洲军事不稳定的最大威胁,这是因为:1.美国在东北亚地区保留的8万军队本身就是对东北亚国家的直接威胁;2.美国仍以人权作幌子干涉他国内政,奉行霸权主义的对外扩张政策,使之与中国、俄罗斯、朝鲜关系出现倒退;3.美国大肆散布所谓“中国威胁论”,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同时还粗暴地干涉中国内政,对西藏分裂主义势力暗送秋波,对香港问题说三道四,把军队开进台湾海峡,加剧了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4.刻意在军事上扶植日韩特别是日本,无助于东北亚地区的稳定。目前日本已成为美国军火产品和技术的最大买方,从舰船到飞机、导弹,同时美国利用日本的高技术为自己的军火生产服务,在其国防部的《东亚战略报告》中还明确提出要“帮助韩国军队实现现代化”;5.在对待解决东北亚的“热点”——朝鲜半岛问题上美国仍以霸权的姿态出现,成为朝鲜半岛走向和平的一大障碍。

九、作为国防战略的一部分,东北亚普遍重视参与联合国的维持和平行动,加速军队发展的国际化步伐

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一些国家四分五裂,民族战争连年不断,联合国不得不派出军队到冲突地区维持和平,这为各国扩大国际影响、提高国际政治地位提供了可乘之机。美国利用海湾战争控制了世界大部分石油来源;俄罗斯在波黑的独立派兵行动显示出其恢复大国地位的雄心;日本近年来向海外派兵尤为活跃,先后派扫雷舰赴海湾、派陆军及警察进入柬埔寨、扎伊尔等地,国会还强行通过了《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即PKO法),在1995年11月确立的新《防卫计划大纲》中又规定自卫队除用于防卫外,其新任务是“参与国际维持和平行动和国内的抢险救灾,以及反恐怖行动,使自卫队成为一支小规模、多功能、高度信息化、机动灵活的、更加接近于国际社会和国民生活的军事力量”[⑨];韩国在1995年3月通过了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制度,并已开始着手组建一支有800人参加的部队。

注释:

[①][⑧]《世界军事年鉴1993~1994》,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本文基础数据均来源于此;

[②]〔英〕《简氏防务周刊》1995年6月20日;

[③][⑤]《和平与发展》1996年第1期;

[④]美国国防部《东亚防务报告》1996年;

[⑥]〔日〕《新国策》1995年10月1日;

[⑦]〔日〕《日本防卫年鉴》1992年版;

[⑨]〔日〕《日本经济新闻》1995年11月8日。

标签:;  ;  ;  ;  ;  ;  ;  ;  ;  ;  ;  

当前东北亚军事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_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