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强[1]2007年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将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其他有关情况向证券监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众公告的一种行为。目前我国已经由有关机构发布实施了一系列股票交易法律、规则,并规定了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披露中还存在不真实、不充分、不及时等不规范的现象,损害了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也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不应有的损失和承担风险,因此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针对这一热点问题,以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起点,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会计信息的公共产品理论两个角度,阐述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意义,认为对规范资本市场、促进上市公司自身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论文立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理论、基本框架和实践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会计信息披露虚假行为不断出现、盈余管理行为普遍、审计执业不规范等。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宏观立法层面和微观公司治理层面,从深、浅两个层次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证券市场上的利益诱惑、违规成本低廉、会计信息不对称以及法律责任不明确等诸多因素导致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规范。最后,提出了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监管体系及诚信机制;建立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张微微[2]2016年在《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效应研究》文中指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建立公平、公正、公开股票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前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效应可以涉及资产定价、市场流动性、引导投资者决策、资源配置、产品竞争、上市公司价值、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本文根据信息经济学有关信息传播的相关理论,从信息披露的主体、接收者及其最终影响的角度选取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股票价格效应、投资者投资行为效应及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应叁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选取的股票价格效应、投资者投资行为效应及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应叁方面效应,虽然选取的角度不同,但是它们之间并非完全孤立,而是有一个共同的内在联系,即都会对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从信息披露的主体来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股票价格就越能够体现出其真实价值及公司的特质信息,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经营状况,便于投资者对股票进行选择,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信息接收的主体来看,投资者通过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能够对其加深了解,能动态地对其内在价值进行评价,便于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并在形成市场均衡价格及其调整过程中得以反映,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从信息披露直接影响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来看,通过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融资资本产出效率及宏观资源配置效率均得以随之提高,实现了促进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效应。本文研究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效应对于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发挥股票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股票市场通过筹资聚集社会资本,使得社会资本得到合理配置,优质企业和项目更易得到直接融资,从而促进社会整体产出水平和效率的提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的观点,随着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信息不对称状态得以有效地降低,便于投资者区分优质及劣质资产,从而更加准确的预测股票的预期收益,提高股票市场的价格效率及资源配置效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产生的效应对于股票市场的有序建立,对于投资者权益的保护,特别是对于中国尚未成熟的股票市场都极为重要。但是从中国目前的具体情况来看,一方面,中国股票市场虽然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可以说已初具规模,但是由于发展历史较短,经验相对缺乏,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仍不完善。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作为股票市场的主力军,虽然已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最具发展前景的群体,以其为核心的信息披露制度体系也建立起来并逐步得到完善,但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情况较为普遍,容易对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造成损害,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由此降低,市场的应有功能也难以充分发挥,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建设与健康发展。因此,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效应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基本结构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提出了研究思路、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分析了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最后是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信息披露理论概述。主要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理论依据、信息披露传播过程模型、信息披露的决策选择及影响因素、信息披露的质量标准及衡量方法、信息披露的效应几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描述;第叁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股票价格效应分析。理论部分首先对信息模型进行了概述分析,并在O'Hara的理性预期模型基础上对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资产价格进行了理论模型分析。实证部分,首先对信息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定价效应进行了研究,将中国股票一级市场成立之初至今划分为六个阶段,选取IPO折价率为衡量资产定价效率的指标,实证分析了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与IPO折价率之间的关系;其次对股票二级市场中价格的波动效应进行了研究,将中国股票二级市场成立之初至今划分为四个阶段,选取股价波动同步性为衡量股价波动的指标,实证分析了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与股价波动同步性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投资者投资行为效应分析。从投资者角度研究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投资者投资行为产生的效应,理论研究部分以行为金融学为研究视角,并分析了DHS模型、HS模型及博弈模型,对信息披露与投资者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实证研究部分通过选取了股票市场中较有代表性的交易指标来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考察,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投资者投资行为产生的效应;第五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应分析。理论部分首先分析了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理论基础,并通过模型分别分析了信息披露产生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情况下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实证分析部分,分别从微观及宏观两个层面,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公司指标及宏观经济指标来对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考察,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所产生的效应;第六章,剖析了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主要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体系、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及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产生的效应叁方面;对于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主要分析了信息的虚假记载及盈余管理问题、信息的延迟披露及未完整披露问题、信息披露效应不高的问题叁个方面;最后从内部治理因素、外部监管因素、中介机构因素及投资者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信息披露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七章,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对策。根据上一章总结的信息披露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从内部治理、外部监管、中介机构及投资者四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对策。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为以下五点:一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降低了IPO折价率。在股票发行市场上,随着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随之提高,股票的发行价格与其真实价值越来越接近,使得IPO折价率逐渐降低,定价效率得到了提高;二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降低了股价波动同步性。在股票交易市场上,随着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随之提高,因此股价波动更能够反映出上市公司特质信息,股票价格波动同步性程度降低,股票价格的信息含量得到了提高;叁是上市公司通过信息的充分披露,使得投资者能够对其加深了解,能动态地对其内在价值进行评价,便于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并在形成市场均衡价格及其调整过程中得以反映。本文通过股票换手率及股票收益波动程度两个指标来考量投资者投资行为:一方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投资者投资股票的意愿越强烈,股票的流动性越强,从而体现为换手率较高。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越高,投资者能够获得的上市公司相关信息的数量及质量水平越高,因而收益率的波动程度就越低;四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降低投资者的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微观层面上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融资资本产出效率,宏观层面提高了以宏观经济指标衡量的资源配置效率,最终实现促进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效应。但是无论是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均较低,导致了所在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也处于较低的状态;五是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整体不高,信息披露几个主要效应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研究表明内部治理效率低下、外部监管不到位、中介结构不健全及投资者整体素质较低是导致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体现在以下叁点:第一,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并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模型分析、博弈分析等方法对信息披露影响资产定价、股价波动、投资者行为及资源配置效率的内在机制展开了深入的理论探讨,为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第二,本文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与股票发行市场的定价效率、股票交易市场的股价同步波动性、投资者投资行为及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目前,国内还没有学者将它们放在一个框架内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以期在本研究领域能够形成基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系统性实证结论;第叁,本文的研究较为系统和全面。研究对象涵盖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叁个主要方面,即从信息披露的主体、接收者及其最终影响的角度选取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股票价格效应、投资者投资行为效应及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应叁方面效应进行研究,试图研究并总结出信息披露过程叁个主要阶段所产生效应的系统性结论。其中,由于股票价格在不同层级的股票市场中表现有所不同,因此本文不仅从股票一级市场研究了信息披露对股票发行定价产生的效应,还从股票二级市场研究了信息披露对股票价格波动同步性产生的效应,这样就得出了较全面的结论。并且,本文在研究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时,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分别进行了检验,为的就是能够全面反映信息披露对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产生的效应。论文的不足之处:本文致力于研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股票价格效应、投资者投资行为效应、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应叁方面效应,由于选取了股票发行市场、股票交易市场、投资者投资行为及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四方面进行研究,数据量需求较大。但受制于数据的可得性及有限性,有些研究变量选择受到了限制,例如第四章研究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影响中,实证研究部分的控制变量只选取了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及风险因子叁个,虽然有力的推出了结论,但是如果能充实变量将会更有说服力。在以后的研究中会通过数据的不断搜集,希望能增加变量强化研究结果的说服力。
白云[3]2008年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造假案例的不断发生使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产生了深深的疑虑,引发了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信任危机。证券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信息供给、传递、评价、监管等的信息披露制度来实现。本文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对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使股价更精确地反映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强化市场对公司管理层的约束。在此,我们也认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高质量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通过价格模型进行分年度以及分等级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所公布的结果,根据一定的标准最终选定自2004年到2007年81个样本进行样本分析实证研究。通过样本的回归分析得出结论,随着证券市场的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呈逐年提高的趋势。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能带来增量的价值相关性,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最后建议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充分发挥证监会的作用,积极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杨艳[4]2007年在《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证券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相对于发达的证券市场来说,还处于逐步成熟和发展阶段。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主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的上市公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地发展壮大,已经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有生力量。到2007年6月30日,在深沪两证交所上市的公司已有1477家。上市公司的信息是证券市场中“公开、公平、公正”叁公原则中最有力的体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在我国年轻的证券法律规模中无处不在并贯穿始终,成为我国证券市场有效运行与发展的基石。自沪(1990年12月)深(1991年7月)两证交所相继成立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规范,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对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冷静思考后人们会发现:上市公司并非尽善尽美,其中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从中国最早的深圳原野造假案,到琼民源欺诈,再到红光实业靠行骗上市,都无不与信息披露息息相关。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了证券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给广大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为股票市场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国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步较早,毕竟西方证券市场的发展己有几百年的历史,无论在信息披露的法规层面还是在制度体系上,他们都很成熟和完善,其中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尤其在《国际会计准则》的运用上,我国距离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指出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实意义,介绍了中国信息披露的历史沿革,重点从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和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内容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第二部分是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综述,主要介绍了国外和国内研究者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的经验数据,并指出中西方市场的不同,外国经验在中国不完全适用。第叁部分是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剖析,指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即虚假陈述情况严重、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并从上市公司的信息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上市公司未披露信息的不对称性与信息披露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私人信息搜寻非合作博弈与会计信息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寻租、会计信息披露与市场投资者的行为与收益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层分析。第四部分提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对策主要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培养和壮大机构投资者、完善与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上市公司的寻租成本。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六个方面入手。本文的研究方法是比较与综合的分析方法和归纳分析法。
戴晋芳[5]2014年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公司治理作为上市公司的组织机制,与上市公司的载体资本市场之间有莫大的渊源。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对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影响极大,井然有序的公司治理机制,必然会使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极具价值,从而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促进有效资本市场的形成。然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现象层出不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前些年从国外的安然、世通、雷曼到国内的银广厦、五粮液、紫金矿业等;2012年这个人人自危的“世界末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现象并没有戛然而止,洪良国际、绿大地、新东方、恒大地产等八大上市公司作为我国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利用不同的手段进行财务造假,企图利用不法手段收获更大的利益。据资料分析,这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根源在于内外部公司治理的不健全。可见,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从公司治理视角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对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完善公司组织机制有重要的意义,还能响应国家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政策,保证宏观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首先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将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舞弊冰山理论作为二者之间的理论渊源进行了阐述,在理论上说明了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关系密切,且公司治理的诸多环节都会影响到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然后,将公司治理切换为内外部两个角度,分别从股权结构、内部控制制度、激励约束机制、资本市场治理、政府监管、中介机构监督等方面研究其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证明当这些环节存在问题时,会降低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其次,通过数据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注意到虽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违规披露的情况有所好转,但仍不容乐观。并针对这一现状,结合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其成因;再次,引用“绿大地”违规披露的经典案例,结合前几章的理论,从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分析其违规披露的成因,并得出了与前几章一致的结论。最后,结合理论和案例分析,提出如何完善内外部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一些建议。
张文芬[6]2014年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多,所占比重不断加大,影响力逐渐加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信息可以直接反映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也直接影响着股东、债权人、投资者、管理者等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决策与利益分配;内部控制评价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非财务信息,能够反映内部控制的设计及运行的有效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因此,财务报告信息和内部控制评价信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本文从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信息披露两个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全国人大、证监会、财政部等制定了一系列规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法律体系逐步健全,并不断与国际接轨,会计信息披露的统一性不断增强。上市公司对会计准则的理解水平和运用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基本能够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规范编制和披露财务信息。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能够按照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规范的开展内部控制测试、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等工作,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的数量不断增多。证监会、交易所等监管机构也投入大量精力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监管,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但从证监会和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处罚数据以及财政部发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来看,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财务报告信息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信息时存在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了论述,包括法律体系、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口径以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整体状况。从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信息披露和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叁个角度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在借鉴美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本文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该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目前学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信息披露的研究、研究思路、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叁章。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含义、制度、理论基础、信息披露的方式、渠道以及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第叁章主要介绍了美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体系、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制度、内部控制报告信息披露制度、内部治理结构和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第叁部分包括第四章。该部分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现状部分主要介绍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信息披露的法律体系、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监管口径以及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信息披露的整体状况。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叁个角度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第五章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第六章结合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和借鉴美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陈阳[7]2007年在《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许多大公司相继爆发会计丑闻。在美国,继2001年末安然宣布破产后,2002年又接连爆出世界通信和施乐公司的财务舞弊事件,严重打击了美国投资者的信心。在我国,从1990年初的深圳原野到1990年末的琼民源、红光实业再到银广厦事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演越烈,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直是证券市场的“病疾”,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认为,造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因此,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论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首先是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观点和不足等。第一部分,阐述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和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叁个特征,并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演变趋势。第二部分,分别从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两个方面详述了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主要涉及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政府法律、法规等方面,并采用了一个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第叁部分,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并分析了虚假会计信息对利益相关者的危害,主要涉及对股东自身、债权人、经理人市场以及政府的危害。第四部分,基于前面的分析,从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两个方面,就如何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最后是结语。本文的力图创新之处在于依据最新会计准则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从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两方面出发来解决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期望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文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的分析,仅限于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入手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没有对会计信息对于公司治理结构实现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本文选择的案例涉及的范围偏窄,因此会使文章缺少说服力,这些将在今后的继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胡梦祝[8]2017年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创业板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在中国证券市场兴起,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一新兴板块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提高其品牌价值,又可以为投资者,尤其是小额投资者创造更多的投资搏利的机会,因而广受关注,并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创业版资本市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会计信息披露和监管制度等方面仍有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导致创业板违规披露信息事件时有发生。为了更好地完善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升我国创业板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最终博得公众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信任,促进资本市场的繁荣,本文以纳川股份为例,针对中国证监会2015年发布的处罚通告所披露的纳川股份2011年至2014年连续四年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文献,采用文献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创业板信息披露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分析,从入门审查制度、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信息披露和监管制度等四个方面提出完善创业板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其中包含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内容和文章的主要创新。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从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及外部监管与会计信息披露叁个角度出发,对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第叁部分,阐述了中美创业板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从披露内容与形式、会计责任、监管机制和惩罚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第四部分,以纳川股份为例,在详细叙述纳川股份案例的经过后,重点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导致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从在入门审查制度,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和会计信息监管制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创业板相关制度的政策建议。
孙飞[9]2006年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会计信息是联系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债权人及各利益相关者的纽带,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等各相关者的利益、证券市场的运作和资源的有效配置。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防止和打击欺诈和垄断行为,保障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关问题的探讨,研究如何有效改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对推动我国证券市场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会计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针对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信息披露的问题根源,对如何完善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首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解释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以及质量要求,分析了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利益者。其次,描述了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存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从不同角度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剖析,从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两方面对存在问题的成因做了较为深入全面的探究。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较为系统和全面地提出了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和建议。
蓝文永[10]2009年在《基于投资者保护的信息披露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本市场中,公司信息披露不仅对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保护投资者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所在。通过公司的信息披露,投资者可以了解到被投资公司的经营状况,而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根本目标的。正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亚瑟·莱维特(2001)所指出:“我们国家面临的首要经济问题,就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投资者对于市场体系的信心”,可见投资者保护对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已经或者逐步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市场有效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从公司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等概念的界定入手,沿着“信息披露策略选择动因→信息披露策略→信息披露的投资者保护功能”的研究主线,以我国上市公司实际制度为背景,基于投资者保护的信息披露机制,对公司信息披露要素变化与投资者保护、信息披露策略选择动因进行了的系统分析研究,采用高级计量方法对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挖掘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功能的决定机制,探究信息披露机制与投资者保护及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影响因素,为我国今后的证券市场改革、信息披露监管和会计制度完善提供相应的理论与实证依据。全文共分8章,结构安排具体如下:第1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在研究背景中分析了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研究投资者保护的必要性以及从投资者保护角度研究公司信息披露机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借鉴大量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信息披露机制与投资者保护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对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框架、技术路线及总体的逻辑关系进行简述,最后介绍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以及文中相关的重要概念。第2章:公司信息披露机制与投资者保护的理论基础。本章首先简述了公司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其次对公司信息披露目标进行分析研究,从有效市场假设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契约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等对公司信息披露理论进行了经济学解释。对于投资者保护理论主要从契约论和法律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两者的相互补充可以有效的保护投资者利益。最后深入论述公司信息披露机制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高质量的信息披露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利益,而投资者保护程度又影响着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两者关系的结论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3章:公司信息披露机制发挥投资者保护功能的机理分析。本章利用企业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公司信息披露在投资者保护中的功能定位及其发挥作用的基本路径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对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用户需求观与投资者保护观进行探讨,构建了公司信息披露机制发挥投资者保护功能的扩展分析框架,然后分析公司内外治理机制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因此,本章的分析研究是本文实证研究假设提出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增强对我国股票市场信息披露的认识,对投资者利益保护以及监管机构监管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第4章:制度背景与现状描述。信息披露制度是现代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是实现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和维护证券投资者利益的基本保障。鉴于此,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证券市场无不重视信息披露制度,均将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列为证券市场发展和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章主要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进行讨论,就目前我国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以及上市公司披露信息制度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分析我国制度背景的特殊性,为实证研究公司信息披露机制发挥投资者保护功能以及公司信息披露策略选择动因做好铺垫。第5章:公司信息披露要素变化与投资者保护的实证分析。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角度研究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就是研究信息披露机制能否发挥以及如何发挥投资者保护功能,减少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使投资者获得平等的交易权和信息权。本章以我国沪深股市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信息泄露程度作为投资者保护水平的观察变量,分别考察了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计量基础、信息披露及时性、信息披露频率作为测试变量对投资者保护水平的影响。实证检验表明,会计信息质量、信息披露及时性与投资者保护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信息披露频率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没有通过显着性检验;计量基础与投资者保护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但不显着。第6章: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如董事会结构、股权特征、控股股东性质等对公司的代理冲突产生共同影响作用,并对公司控制人的信息披露策略产生影响。本章选取2006、2007年度沪深股市的626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股权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监事会规模与会计信息质量呈显着正相关,审计委员会设立情况与会计信息质量呈显着负相关,而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分离情况与会计信息质量呈弱正相关关系,董事会会议频率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呈弱负相关关系,董事会会议常扮演“灭火器”角色。在股权特征方面,仅有流通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呈显着负相关,而股权制衡度则呈显着正相关;管理层持股与会计信息质量呈弱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呈弱负相关。第7章:公司治理对年度报告及时性影响的实证分析。投资者保护的关键环节是公司信息披露机制,而信息披露时间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以我国上市公司2006-2007年间公布的年度报告披露时间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公司治理机制角度研究公司信息披露及时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司治理机制中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设立审计委员会和领导权二元性对年报及时性存在重要影响,而董事会成员持股、实际控制人性质和独立董事比例对年报及时性的影响不显着。第8章:结论、创新点与未来研究方向。本章作为全文的结束语,在对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指出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存在的不足和后续的研究方向。本文的创新之处:1.本文将保护投资者公平交易权和信息获取权作为研究公司信息披露的出发点,为公司信息披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公司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发挥投资者保护功能做了机理分析,建立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发挥投资者保护功能的系统分析框架,对信息披露与投资者保护的制度背景和现状进行深入分析。2.本文以“信息披露策略选择动因→信息披露策略变化→信息披露的投资者保护功能”为研究主线,立足我国证券资本市场,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能够发挥投资者的保护功能;但由于信息披露的质量不高,通过提高公司信息披露的频率还远远不够,还要在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方面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没有成为投资者保护的有效促进因素,反而可能成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3.整合公司信息披露策略选择动因的分析框架,从股权特征、管理者动机、公司治理等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策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实证检验,特别是对公司治理机制的深度探讨和验证,一定程度上为目前国内有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增加了厚度,以投资者行为和公司信息披露机制的影响方面检验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这为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以及资本市场如何保护投资者利益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实证依据。4.国内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策略选择动因的研究中,大部分是定性的理论分析。从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特征和控制权人性质等进行实证研究也较少,其研究也忽略了其他众多的治理结构要素,不够系统和全面。而本文是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展开研究的,从股权特征、董事会特征和经理层特征叁个方面分析了公司信息披露策略选择动因。因而本文在研究内容上较以往有了明显的创新。本文的研究局限:1.本文虽然对我国的制度背景进行了分析,但在分析信息披露机制发挥投资者保护功能和公司信息披露策略选择动因时,主要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经典理论为理论基础,这样会对本文实证研究结果的解释和逻辑推理的合理性造成一定的影响。2.本文用盈余管理程度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指标,但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指标很多,如盈余的持续性、稳健性等等,还应该从其他角度做进一步研究。另外就盈余管理来说,本文用的是操控性应计数绝对值,但是很多研究已证实,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种类繁多,很多上市公司直接通过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等进行盈余管理,因此也可以采用其他更好的方法和指标来捕捉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3.本文在实证检验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和年报及时性的影响因素时,由于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才在上市公司中实施,2008年上市公司年报截至论文初稿形成还尚未发布,只有2007年年度报表执行新准则,这会对本文的研究结论稳健性造成影响。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延长研究跨度,以进一步验证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
参考文献:
[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 许强. 河北工业大学. 2007
[2].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效应研究[D]. 张微微. 辽宁大学. 2016
[3].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D]. 白云. 吉林大学. 2008
[4].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杨艳. 安徽大学. 2007
[5].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 戴晋芳. 山西财经大学. 2014
[6].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 张文芬.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4
[7]. 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D]. 陈阳.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8]. 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 胡梦祝. 广东财经大学. 2017
[9].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 孙飞. 东北财经大学. 2006
[10]. 基于投资者保护的信息披露机制研究[D]. 蓝文永.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会计论文; 股票论文; 会计信息披露论文; 会计信息质量论文;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论文;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论文; 公司治理结构论文; 会计规范论文; 公司治理理论论文; 上市公司监管论文; 市场功能论文; 财务报告论文; 证券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