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世臣农业技术思想研究

包世臣农业技术思想研究

周邦君[1]2000年在《包世臣农业技术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包世臣(1775—1855)是鸦片战争前后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优秀的经世致用思想家之一。他的《郡县农政》一书,极其宝贵地发展和深化了我国传统农业技术,其技术思想值得珍视,但长期以来,几乎无人对其进行比较系统、完整的专门研究。值我国技术思想研究方兴之际,本文力图作一尝试: 首先,略述包世臣的生平、著作,并条列简析其与农业技术思想关系较为密切的经世致用哲学观、义利统一道德观、本末皆富经济观和郡县农政观,以期对包世臣的一些基本思想作出较全面的观照。 其次,研究包世臣的多种经营技术思想。先从他的农业技术思想整体框架和相应的广义农业观念入手,接着探讨他多种经营技术思想的传统渊源和现实基础,再行论述这一思想的具体表现,进而讨论其因地制宜的多种经营规划思想、珍惜民力以实现多种经营的农政观点,最后论其多种经营的荒政技术思想。 再次,研究包世臣在种植业方面精耕细作的技术思想,包括多熟种植、土壤耕作、中耕管理、合理施肥技术思想等。 又次,研究包世臣的边际土地利用技术思想,涉及垦荒种稻、涂田、圩田、河沿地、城镇荒地利用等具体问题,重点是他的山地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思想。 最后,从总体上归纳包世臣的主要农业技术思想,指明其对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借鉴意义,点出其某些局限,并试图定出他的历史地位。

郗海芸[2]2016年在《包世臣改革思想研究》文中认为包世臣,字慎伯,号倦翁,嘉道时期著名学者、思想家和书法家。本文研究对象为包世臣改革思想,文章结构主要分为三部分,即改革思想的形成,改革思想的具体内容,改革思想的特点及对包世臣改革思想的评定。包世臣改革思想的形成是时代背景和个人因素结合的产物。其时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实用思潮的兴起及个体的文化背景促成包世臣改革思想的形成。嘉道时期,历经康乾盛世的清王朝开始衰落,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士子精英开始寻求救国之道,发展实学。包世臣自小跟随父亲求学,四处游历,对社会问题深有感触,立志救世,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改革思想。包世臣改革思想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包括政治、经济、礼俗等多方面,本文主要从三方面阐述包世臣改革思想。政治改革思想侧重其重民生、整肃吏治的改革思想,经济改革思想主要包含对漕运、盐政等大政的改革,除此之外,针对嘉道时期人口问题,包世臣提出“庶为富基”的人口思想,鼓励发展社会生产。礼俗改革思想从儒学的礼俗教化入手,提出治理国家应将儒学的“内圣”和“外王”相结合,对内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对外制定礼俗制度,用以约束人的行为,以此达到理想治国的目的。包世臣改革思想的形成具有其独特的一面。包世臣长期为人幕僚,四处走访,其改革思想建立在长期实践调查的基础之上。自小敏感于时政问题,勤奋好学,善将自己所学同社会时政结合,加之广交朋友,思想不拘于一门一派,其思想经世特点明显,对当时社会问题的解决及社会思潮的变化均产生深远影响。包世臣在嘉道时期学风转变时的作用不容小视,在其时社会思潮转变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周邦君[3]2000年在《包世臣多种经营农业技术思想》文中研究指明包世臣是清代后期优秀的经世致用思想家之一,其《郡县农政》一书集中了丰富 的农业技术思想内容。本文在考察他的农业技术思想框架和相应的广义农业观念的 前提下,对其多种经营技术思想的传统渊源、现实基础进行探讨,重点论述这一思想 的具体表现,进而讨论其因地制宜的多种经营规划思想以及珍惜民力以实现多种经 营的农政思想。

周邦君[4]2002年在《包世臣的边际土地利用技术思想》文中研究指明清代中后期 ,巨大的人口压力更明显成为土地利用范围扩展的直接社会经济动力。本文以此为背景 ,研究包世臣关于垦荒种稻、山地、涂田、圩田、河沿地、城镇荒场等边际土地利用技术思想。文章重点在他的山地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思想方面 :首先考察清代山地开垦的大体局势及后果 ,接着简要评价他的垦山基本态度 ,并指出其技术思想的现实针对性 ,着力分析他的开山技术经验 ,最后论其历史价值。结语部分讨论他的边际土地利用技术思想对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周邦君[5]2010年在《包世臣的荒政思想补论》文中指出包世臣农业技术思想研究

周邦君[6]2007年在《包世臣的精耕细作技术思想》文中认为一、引言鸦片战争前后,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向近代转变的重大历史时期。在当时出现的注意经世致用、关心国计民生的进步思想家中,包世臣(1775~1855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型人物。其平生所学,博而能精;仅就农学而言,他的《郡县农政》乃传统农业技术烂熟之际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以现有的资料从总体上判断,同辈中几乎无人超过他的水平。然而,长期以来,针对他这部科技作品的专论极少。因此,这里的学术空间,很有

周邦君[7]2012年在《包世臣笔下的农业技术与水环境》文中认为在中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农业典籍中,以"农政"二字命名者,迄今仅见两种:除明末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之外,就是清代中后期由包世臣所作的《郡县农政》。包世臣(1775-1855),安徽泾县人,平生游历和交往的范围皆甚为广泛,同裕谦、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有过从。他在学术上摒弃门户之见,成为鸦片战争前后杰出的爱国经世学者。晚清以来,不少名家对包世臣给予崇高的评价。例如,蔡冠洛借用《清史稿》的说法,称赞包世臣

李治群[8]2009年在《嘉道年间经世派社会救助思想和活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嘉道年间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国内外形势的种种变化,激发了一些有识之士倡导经世致用思想,他们以济世利民、经邦安国为己任,复苏了作为潜流一直存在中国知识分子心中的经世思想。经世致用思想是涉及各方面的,过去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漕运、盐政、河工等方面,而对经世派忧国忧民、救灾济贫的社会救济思想则关注不足。本文主要就经世派中几个核心人物陶澍、林则徐、贺长龄、魏源、包世臣等人的社会救济思想展开论述。嘉道年间,中国各种灾荒频发,百姓生活日益艰难困苦。目睹社会的弊病和日益严重的灾害,经世派人物或亲自指挥参与防灾、救灾,或提出建议、建策,救黎民于水火,在长期的救灾实践中,总结发展了中国的荒政思想。经世派除了在灾荒之后积极救灾,还特别注意日常的社会救济。论文全文包括六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经世派社会救助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通过经世派看嘉道年间的社会危机,并分析了嘉道年间的灾荒概况,探讨嘉道年间灾荒频繁与社会危机的关系。第二章论及经世派对传统救济思想的继承,以及亲身救灾的实践经验,并试图从贺长龄、魏源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看经世派的救济思想,《皇朝经世文编》是经世派崛起的宣言,分类整理、收录了各种经世致用的思想。其中有五卷是荒政,除此以外,还有大量有关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及仓储备荒的内容。第三章和第四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介绍了经世派灾荒的救济思想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济思想。即灾荒紧急救济的思想和日常救济的思想。前者包括抚恤、安置灾民,维护社会安定;亲自堪灾,如实报灾;利用多种手段平抑粮价,;积极劝善倡捐;开设粥厂;利用以工代赈;收养老病及幼小,施医药及棉衣的思想。后者包括丰备义仓的慈善救济;对慈善机构的重视与建设;隆冬煮粥;鼓励善举,劝善倡捐;重视宗族救济;贫困生员的赈济“八旗生计”问题及其对策等内容。第五章是经世派重农与防灾减灾思想和实践,林则徐、陶澍、包世臣、魏源等农业生产、水利兴修、仓储建设都有大量宝贵的思想和实践经验。最后一章论述了经世派社济救助思想的特点及其影响。经世派的救济思想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他们主要代表着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救济,但同时注重鼓励和利用民间社会救济。经世派的思想和精神影响了晚清七十年。研究历史更多的是为服务现实,以史为鉴。近几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努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传统社会的许多印痕一直保持到今天,构成了中国特殊国情的重要方面。中国传统社会救济思想中蕴藏着许多可以利用的资源,经世派的社会救助思想,也许对我们今天建设合乎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陈亮[9]2007年在《包世臣法律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包世臣是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法律思想反映了清末封建思想营垒初步分化的过程,对其思想进行研究,有利于剖析清末封建思想的变革。同时,包世臣曾长期担任办理刑名的幕僚,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务实致用的处世作风,其思想较能反映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而且在许多方面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因此,研究包世臣的法律思想,不仅可以对其务实致用的法律思想进行较为深入的梳理研究,而且还能得出有利于当前社会建设的有用启示。文章的第一部分分析了包世臣“修法以劝农”的固本思想。“重农”思想虽然在许多古代封建法律思想家的思想中都有体现,而包世臣以其长期担任幕僚的生活实践为基础,对发展农业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更是入木三分。如农业生产不发达,贪官与莠民就容易相互勾结,造成官吏贪污,莠民使虐;再如不重视“田事”,会导致鬻狱卖法,司法黑暗。这些见解都是基于实践的认识,更具有深刻性。同时,包世臣在重视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反对“乱世用重刑”的封建传统观念。他认为,社会不安定,原因不在于刑罚不够严酷,而在于他所主张的社会经济状况,在于农业发展状况。统治者应该首先分析产生乱世、乱民的根源,然后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若急于求成,简单粗暴,一味任用重刑,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主张由地方官派员下乡办案的法律思想则进一步体现了包世臣对农事的重视。文章的第二部分分析了包世臣“崇贵礼教”的法律思想。包世臣把吏之敢于营私违令,土之不畏辱身,民之游惰犯法,都归于无廉耻之心,实际上就是把人有无廉耻之心看作是否会走向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为达到辅助教化的目的,包世臣认为“谳狱莫重人命”,反对治狱不慎,“反对刑讯逼供”;定谳时,必须要进行“参验”。这些见解都有其独到之处。文章的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分析了包世臣“重视刑用”的法律思想、“立法恕”,“执法严”的法律宽严思想和主张官民学律的法制宣传教育思想。“礼以教之,不率教则有刑”,包世臣提倡以教化为主的前提下,阐述了刑罚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齐民以刑”、“以法治上”、“立法恕”和“执法严”的法律思想。在上述论述过程当中,引用了包世臣著作中的诸多详实的案例,反映了包世臣“重视刑用”的法律思想,是其法律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基于对刑用的重视,包世臣还主张官民学律。他认为“学律”可以省身,避免犯罪;“学律”可以使官员免受幕客之蒙蔽,改变幕友书吏操纵司法的局面;“学律”还可以使官吏恤民慎刑,有助于改变腐朽的官场风气。文章的第六部分分析了包世臣“力行变革”的法律思想。本部分首先分析了包世臣主张变革的社会背景,阐述了其主张变革的具体建议。然后分析了包世臣的变革理论,弊极而变、洞悉弊源、通盘筹画和求治勿太急的变革理念反映了包世臣对社会变革的深刻认识,不论是对清末社会变革,还是对我国当前社会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赵筱侠[10]2008年在《包世臣经济思想研究》文中认为清代嘉道时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唤起了一批士大夫的忧患意识,竞相提出各种改革主张乃至从事某些财政、经济改革的实际活动。包世臣作为其中的一员,其"天下之富在农"、"本末皆富"、提倡私人商业活动、"行钞代银,夺银之权"等经济改革主张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包世臣农业技术思想研究[D]. 周邦君. 南京农业大学. 2000

[2]. 包世臣改革思想研究[D]. 郗海芸. 重庆师范大学. 2016

[3]. 包世臣多种经营农业技术思想[J]. 周邦君. 中国农史. 2000

[4]. 包世臣的边际土地利用技术思想[J]. 周邦君. 中国农史. 2002

[5]. 包世臣的荒政思想补论[J]. 周邦君. 农业考古. 2010

[6]. 包世臣的精耕细作技术思想[J]. 周邦君. 农业考古. 2007

[7]. 包世臣笔下的农业技术与水环境[J]. 周邦君. 农业考古. 2012

[8]. 嘉道年间经世派社会救助思想和活动研究[D]. 李治群. 山东师范大学. 2009

[9]. 包世臣法律思想研究[D]. 陈亮. 安徽大学. 2007

[10]. 包世臣经济思想研究[J]. 赵筱侠.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标签:;  ;  ;  ;  ;  

包世臣农业技术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