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论文_林祺蔚1,管荑2,林祺蓉1,王俏俏1,施雨1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论文_林祺蔚1,管荑2,林祺蓉1,王俏俏1,施雨1

林祺蔚1 管荑2 林祺蓉1 王俏俏1 施雨1

(国网济南供电公司?山东省济南市 250012;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山东省济南市 250001)

摘要:电力系统对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在经济和科技的促进下取得了较大的技术进步,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广泛应用。电力系统要想实现全面的自动化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是电力系统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的关键因素,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分析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为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营效率做出贡献。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智能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是指采用各种具有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置并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各个元件、全系统或局部系统进行就地协调或远方自动监视、调节和控制以保证电力系统能正常运行和具有合格的电能质量。在最近的这些年,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信息处理量也在不断的增大,处理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考虑的因素也越来越大,可运用的领域也在增多,能够闭环控制的对象越来越丰富。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通过应用多种能够实施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的装置,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信息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的各个部分和整体进行远程监测和控制,来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保证电力系统各个生产、供电环节的安全、稳定、高效,实现整个系统经济效能的增加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电力系统关乎社会生产和生活,更应当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好发展阶段。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构成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电力行业发展的高阶段,是电力行业不断加强新技术引进与应用的突出成就,当前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包括以下设备和部件:

1、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是当前电力系统中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构成为:电力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其是实现调度自动化的基础和前提;电力系统经济运行与调度、电力市场运营与可靠性、发电厂运营决策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核心与关键,对自动化系统的质量与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2、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3、 配电网自动化

在配网自动化的第一个阶段里,主要的思路是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断路器等二次继保设备之间的相互配合,快速切除故障,不需要计算机介入进行实时控制,在这一阶段里使用的设备主要是二次物理设备。但是,在这一阶段里,受电源和继保装置的影响,自动化程度非常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要求和特点

1、参数的收集与处理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需要以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目标,所以要保证这一目标实现需要在电力系统进行供电服务的初期,组织科学的调查研究,全力收集和严格的检测电力系统各个环节、各个部件的安全运行参数,再经过科学的分析处理,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2、科学的进行调控

对电力系统进行调控需要参照电力自动化系统建立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结合可行性分析和电力系统具体的运行状态科学的进行调控,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调控应当是针对不同的部件和环节进行不同的调控方法,如微观调控、宏观调控以及二者相结合的综合调控手段。

3、总结规律特点,建立全面自动化

在经过科学的调控后,要不断发现和总结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中各个环节、部件的运行规律和特点,进行总结,按照高效节能的原则选取最为安全可靠的运行模式来促进电力系统全面自动化的建立,从而指导实践。

4、优势分析

传统的电力系统的机械化生产模式较为落后,而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成本,节省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了生产中的环节,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一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电力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提高生产的安全性、稳定性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营的效率,减少了生产生活中的频繁停电和大面积停电,减少了由此造成的生产生活用电中断的不良影响,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维护也有一定的意义。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1、主动的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

主动的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在近几年发展的越发成熟,具有显著的开放性、继承性、共享功能和智能性,该技术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且效果较为显著,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上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现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提供供电服务建立在科学的调度基础上,而调度所依据的是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和以此做出决策,该技术具有传统技术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能够利用数据库的触发子系统对电力控制进行全面的监控,使得以此为基础的数据分析和相关管理得到支持。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在提高数据存储和输出效率、提高存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现场总线控制技术

现场总线是通过现场的实际测量和现场设备控制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为主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是利用现场配备的自动化智能仪表、现代化设备和控制中心的设备的连接来实现信息一体化、全方位、规范、科学的通讯与控制。该技术要求现场仪表、设备等的连接和数据通信都要按照科学的规范体系和协议,从而来实现自动化的电力系统的建立。

3、模糊逻辑控制的基本技术

在模糊方法理论指导下的控制技术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并且也是很容易掌握的。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方法,模糊逻辑控制已经在实践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4、电力自动化控制技术中的综合智能控制技术

综合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因为这种方法不但包含了智能控制,还包含了现代控制与自动化控制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是这几种先进的理念与先进技术的综合。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的结合,专家系统与模糊控制的结合,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的结合,神经网络、模糊控制与自适应控制的结合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基本方法。神经网络的基本特点是处理信息的非结构化,但是模糊系统对处理结构化的知识则更为有效。

五、结束语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由于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完善,使电力自动化产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各种原来看似不相关联的技术会逐步彼此渗透,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越来越成为技术发展的共识,最终实现电力高度集成化、高度职能化和高度自动化,逐步实现电力系统的全面自动化,为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隆娟.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及其发展[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22).

[2]王飞.关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问题的探讨[J].广东科技. 2011(20).

[3]董群山.浅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1(12).

论文作者:林祺蔚1,管荑2,林祺蓉1,王俏俏1,施雨1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0

标签:;  ;  ;  ;  ;  ;  ;  ;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论文_林祺蔚1,管荑2,林祺蓉1,王俏俏1,施雨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