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设备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论文_乔凡

核电设备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论文_乔凡

(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完善,并且国家为了走向核电设备国产化的路线,这就要求完成设备的自主化设计与建造,这在一定条件下促进了我国核电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了更好地完成核电设备国产化的生产路线,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质保机制。该机制的目的就是保证图纸、合同、规范等所规定的质量标准能够得到满足。目前,由于经济综合实力的限制,国家质保体制的不健全,使得不仅核电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而且就企业管理、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也有很大的缺陷,急需提升。

关键词:核电设备;设计和制造;质量控制

引言

核电设备的使用,关乎千家万户,数以百计的人们的安全。所有在核电设备的制造中,要求所有参与人员本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宗旨,认认真真、安安分分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于生产出来的设备,不仅要经过厂家技术部门的严格检查,还要接受国家技术部门的权威验收。

1原材料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

1.1严格按标准、依据文件审查完工文件

原材料的完工文件是整个材料制造过程的浓缩汇总,真实有效的报告必然是能够反应出材料是否满足技术文件要求。而在实际采购过程中,由于经验主义和采购技术文件的不完善或材料厂商的疏忽和技术消化不够,时常会导致原材料制造结束后却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经对上述问题清单中原材料问题的分析统计来看,完工文件是该类问题中重灾区。因此,严格按标准、设计要求审查文件是杜绝出现质量问题的最重要手段,也是避免造成不合格材料流转到零部件加工阶段的有效措施。

1.2加强材料复验过程监督

在材料复验问题上主要集中在两部分:复验人员未按规程要求进行操作;复验结果不满足材料技术要求。对于此方面问题,具体解决措施应一方面提高操作者质量意识和责任心,在“行为”上杜绝问题发生;另一方面加强对原材料采购过程控制,尽可能的做到对关键工序源地见证。同时对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并按质保程序和技术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1.3提高对材料防污染的重视度

防污染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两方面:未按标准对材料进行氟、氯、硫等元素进行检测;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清洁度不够。解决该两类问题的主要措施就是做到“重视”,在材料采购合同中进行明确要求、在包装发运过程中现场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材料达到防污染的要求。

2核电调试

我国对于核电安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核电厂在发展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核电调试是国家安全局下发,用于支撑我国核电调试的主要文件,根据其要求可知,核电调试的目的主要有:对核电安装中的设备进行性能判定和检验,维持核电设备的初始性特征,记录原始数据,为核电设备故障维修提供基础;使核电设备的基本性能和相关数据满足安全报告分析内容,并且证明核电设备的性能满足国家核安全局的相关规定;对核电设备设计基准的相关规定进行验证,确定其满足安全分析报告数据和条件;最后调试还应确保设备设计与安全之间的性能有足够的裕度。此外还有焊缝焊接记录、清洁度检测报告、强度硬度密封等的报告。

核安全涉及民众安全,因此我国早在核工程提出之前就做好了相关规定,并且在日后的发展中不断的革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国家核安全局通过调试法规的形式对调试做出如下要求:核电设备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如出现较大的修改,则需要对相关零件以及设备进行重新调试,确保核电系统的安全性;热态性能试验阶段,操作人员应利用调试来验证相关程序,调试后的功率要满足运行需求;对于技术人员,企业应进行及时的培训,设计者和操作者都应在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监督下完成,调试阶段要保留所有有效数据,包括调试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变化,调试完毕后对数据性能进行必要的研究和记录,保存记录才能确保核反应堆的完整性,验证一致方可投入使用,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的运行效率影响因素,仪表的操作过程以及其完整性的特征。总之,核电调试的作用主要在于预防,而不是遇到问题后再解决。另外,核电调试还需要对全壳喷淋系统上的相关仪表进行检测,要求对其辅助设备的全部仪表进行调试,要求对所有仪表进行反应性功率系数功率实验,来确保设备的运行安全。除了对设备进行调试外,还需要对调试的相关文件进行验证,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包括设备调试的规则,设备状态的记录,设备调试和维修意见等,构建完善的平台,提供员工安全培训,将核电事故降到最低。

3设备制造阶段的质量控制

3.1业主采购系统对供货商的有效质量控制

根据质保大纲要求,对于重大设备与关键设备的供应商要求具有相关资格许可证书。在采购中核电厂的相关负责部门,比如质量负责部门进行负责,有技术部门对供应商的资格许可进行评审检查,重点是保证供货商的质量保证能力、硬件能力、人员资格和QA大纲的有效性等。由业主的质量部门对合同、采购单进行评审,保证其质量级别以及相关技术和质量达标,且相关标准描述清晰。供应商方面,需要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监查;由监造人员根据质量计划,对制造过程中的设备质量进行跟踪监查;对现场物项交货时,要加强其验收监查力度,必须严格的确保文件的完整性,信息的准确有效性。

3.2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

供应商必须做好外部质量监督的职能,使的外部质量监督和企业内部质量监督能够有效结合,共同确保核电设备的质量控制,使其管理、技术等可以不断完善升级,为核电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针对控制棒驱动机构而言,供货商必须不断地学习研究,结合国外的管理经验,逐步使得质量管理趋于规范性、科学性,有利于管理制度体系的不断健全。对于供货商的质保体系,若要有效的运行,就必须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进行合理有效的结合,形成新的管理模式,促进质保体系工作可以有效开展。具体可以分为:事前,对人员、材料、设备、环境以及方法该5项进行严格的控制;事中,加强监管、检查力度;事后,对于过程中的管理和技术经验进行整合分析,不断的提炼,取其精华部分,改正不足之处。

3.3供货商与设计方的沟通

设计与制造两者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必须做好供货商与设计方的沟通交流工作,而促进两者合理衔接的关键,就是使制造厂商充分的了解到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理解设计文件中的具体内容。制造前,制造厂商需要认真的审查图纸和文件,掌握其中所提到的设计要求,把握图纸与文件中的关键环节,同时对于图纸和文件中的问题或者不解之处,需要及时的汇总成书面文件,然后及时与设计方取得联系,两者进行沟通协商,寻找其解决方法。设计方同时又责任和义务对制造商进行技术交底,两者共同协作,确保制造厂商可以对设计文件和图纸准确的理解与消化。

结束语

核电设备的质量控制是一门复杂的课程,既需要质量从业者们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知识储备,也需要高度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观念。通过本次对核电设备质量控制总结和执行,让我在质量监督管理的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也在核电设备的质量控制方面步入了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孙林,许川.核电设备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核动力工程,2008(S1).

[2]借鉴ASME规范中国加紧制订核电标准[J].重工与起重技术,2007(04).[3]束国刚,上官斌,何大波.核电设备国产化推进工作实践[J].电力技术经济,2009(03).

[4]李春丽.面向核电设备制造的质量管理模型及系统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5]刘叶志.基于国民经济评价的我国核电发展思考[J].电力学报,2007(03).

论文作者:乔凡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2

标签:;  ;  ;  ;  ;  ;  ;  ;  

核电设备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论文_乔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