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管理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探究论文_江奇华 姚兴勇

学分制管理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探究论文_江奇华 姚兴勇

江奇华 独山县中等职业学校 贵州 独山 558200;姚兴勇 独山县教育局 贵州 独山 558200

摘 要:传统学年制存在弊端。本文在分析和对比学分制与学年制的基础上,深刻论述学分制的基本内容,以及全面推行学分制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学分制 管理制度 教学改革

一、对学年制和学分制管理制度的理性认识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中,学分制改革主要是直接针对多年来在本科教育中长期实行的学年制而提出的。传统的学年制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刚性教学计划和统一培养规格”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制度,这种教学制度源自夸美纽斯提出的“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思想,并提出采取班级集体授课制的主张,班级集体授课制从产生之日起,就与“因材施教”这一最基本的教学原则相悖。所谓“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三中心论”皆发端于此。因此,在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中,这种传统的学年制也就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批判和冲击。19世纪初叶,选课(科)制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出现,其基础源自德国教育家洪堡提出的“学术自由原则”和开设选修课的范例。1869年,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积极倡导和推进自由的选课制,为了计算学生毕业和取得学位所必须完成的学习量,对各种教学环节以学时数为基础规定了相应的学分,并规定了学生毕业取得学位的最低学分总数,这就是在选课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分制。与传统的学年制相比,学分制明显地具有学习时限灵活、选修课程多样、学生选择度高、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发挥学生潜力等优点。在学分制条件下,集体授课的方式仍被保留,而班级的概念已被淡化;专业依然存在,但同一专业的学生所学课程却因人而异,由课程体系和选课规则构成一定的选择空间,学生在这个给定空间内自主选择,形成个性化的教学(学习)计划和专业方向,从根本上打破了学年制刚性统一的制度框架,形成弹性教学计划下的学生自主选择机制。

二、学分制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

1.允许学生选择专业(系科)。学校可根据国情和校情制订相关政策,既允许部分优秀学生或某方面确有特长的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同时又通过减免部分学费、加大推研比例、设立专业定向奖学金等措施对冷门专业给予适当引导和保护。

2.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以选课制为核心,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按照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选修课程构建课程模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在选课管理上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年级甚至跨学校选课。除了必修的课程外,还根据专业在教学计划中规定若干门可供选择的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主修领域来选择其中的几门课程。

3.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进程和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调整学习进度。目前我国实行学分制的高校学习年限大都在3~6年或3~8年。采取弹性学制为各种层次、各种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提前毕业或延迟毕业的机会。

4.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教师。通过选课制的实行,学生可以在学校指定的范围内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对不满意的教师有说“不”的权利。这能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师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机制。

三、学校推行学分制的策略

1.以学生选课为重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空间。学校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要在专业调整方面尽量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由度,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充分调动其学习潜能,更重要的则是强调学生的自主选课,尽量开出更多、更好、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联合兄弟学校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供学生选修,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2.加大教学投入,完善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办学条件。一方面,实行学分制的高校要努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既要通过大力引进、吸收、培养国内外、校内外的优秀人才来校任教,以保证有足够的高水平教师开出足够多的课程,又要保证同一门课有多名教师能够开设,让学生有选择教师的自由。另一方面,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既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又要进一步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设施的使用效率。同时,要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3.完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学分制的关键。学分制人才培养计划应该涵盖学生在校期间课内外、校内外全部教学活动,将专业教学计划和课外综合教育计划有机结合、统筹兼顾,分别规定相应学分,让学生自主选修。同时,在专业教学计划中降低必修课比例,扩大选修课比例,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和类型,提高选修课质量,构建复合型人才、创造性人才培养体系。

4.实现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学分制的顺利实施应该而且必须有一整套与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作保障。为此,必须尽快建立并完善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办法及与之相配套的具体实施操作细则。在此基础上,建立切合高校实际的目标管理模式,建成以学生选课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教师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等为核心的教学管理系统信息,提高管理效率,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32。

[2]韩慧 赵国浩 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S高校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

论文作者:江奇华 姚兴勇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8月总第28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  ;  ;  ;  ;  ;  ;  ;  

学分制管理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探究论文_江奇华 姚兴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