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倾力打造充满魅力的社区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门市论文,江苏省论文,倾力论文,魅力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以社区文化建设为龙头,精心培育城市江海风情特色和南北文化交融糅合的特质,延续、传承和发扬了城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也探索出了一条富有有海门特色的社区文化建设之路。
一是培育特色文化,社区文化内涵全面提升。社区是社会的“全息缩影”,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区既是基石,也是人文精神和文化的重要载体。结合“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海门市制订了《海门市社区文化建设五年规划》,海门对社区的定义也由狭义的都市社区扩大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将农村社区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提出了“一区一品”、“一区一特”的建设目标,大力培育社区特色文化。在给予资金扶持的同时,全市开展各类社区文化艺术竞赛和艺术品展示,使这些民间组织的活力不断激发,海门山歌、通东号子、莲湘艺术、舞狮表演、威风锣鼓、扇舞艺术、京剧票友、越剧票友、补天戏苑等社区特色文化以及光大风筝、红木雕刻、农民书画等传统工艺文化如雨后春笋,竞相放彩。如今,海门已有特色文化社区、镇村以及家庭和个人达90多个。
二是开发人文古迹,社区文化品牌各具特色。融合旅游,商贸的理念,加快发展社区文化产业,放大社区文化的产业功能,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近年来海门社区文化内涵发掘的新举措。三厂因清末状元张謇创办的大生三厂而得名,张謇先生“父实业,母教育”的理念,是三厂宝贵的精神财富。三厂镇党委、政府把大生三厂的钟楼、张謇的办公室、公寓楼等进行保护性抢修,这些文物古迹已成为全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启凤社区对千年古镇凤城古街进行保护性开发,恢复修茸了明代的法光寺,使文化遗存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成为休闲旅游的品牌。三星镇以文化兴社区,围绕家纺之父张謇、绣品之母沈寿、书画大师王个移,分别在三个社区修建张謇文化广场、沈寿绣园、个移书画纪念馆,以此推动家纺产业发展,激发后人爱国爱家乡的热情。目前,建成的以十里长街为中心的家纺购物旅游区,业已成为三星镇旅游、商贸相融合的一个特色社区,今年以来,家纺产品销售额已超过100亿元。货隆社区传统的农民书画文化艺术产品,在东南亚有着很好的市场,年创收达2000多万元;麒麟镇的红木雕刻工艺文化产业等等,也都已经成为社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是培育文艺队伍,社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海门市以“一公里特色文化圈”为月标,以建成面积在4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重点,切实加强社区文艺团队建设。目前,全市通过组织或自发形成的社区艺术团队有永红腰鼓队、夕阳红文艺队、扇舞艺术队、青山艺术队等100多支,他们经常利用春节、元宵、国庆、中秋等重大节假日为群众进行文艺演出,使社区居民工作之余、经商之余,充分享受社区业余生活的乐趣。这些活动也使广大文艺爱好者乐在其中,艺术水平不断提高。新东社区文艺队,以“八荣八耻”、“构建和谐社会”、“党员先进性教育”、“城市建设”等为主题创作了大量雅俗共赏、富有乡土气息的文艺节目,深受社区居民群众的喜爱。他们创作的情景表演《退休以后》被江苏省评为优秀剧目奖,获南通市退休职工会演三等奖。
四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社区文化氛围不断浓厚。社区是群众的第二个家,为提高群众文化品味,海门市开展学习型社区的创建,以人人接受教育、人人参与教育为宗旨,努力实现社区教育社会化、终生化的功能。到2007年底,全市共创建达标“农家书屋”121家,农家书屋普及率居南通之首,为群众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园地。同时,大力加强社区党校、市民学校、家长学校、校外辅导站等教育阵地建设,组织社区居民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教育,积极为社区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离退休人员、未成年人等提供专项“订单式”教育培训,使社区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内涵不断拓展,为海门社区营造了充满人文关怀、充满文明礼仪、充满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文化氛围,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