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校化学化工类双创专业课程开发的潜在问题及研究对策论文_闫星宇

大庆职业学院国家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展开:一是通过依托本校商学院、管理学院等开设的大学生企业管理类课程;二是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的通识性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三是结合各个学院的各个学科、专业知识开设的"嵌入式"课程。通过问卷调研和多方访谈可知,我国东北地区高校在前两种课程的开发中投入了大量的研究,而在第三种"嵌入式"课程的开发方面颇有不足。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东北地区高校已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其受当地生源质量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加之东北地区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以及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针对双创教育颁布的相关政策文件在逐层落实的过程中不免具有时滞性,东北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总体相对较低,其教育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尤其在双创课程开发方面仍旧存在许多问题,概括来讲总共有以下两点:

(1)当前东北地区高校在创新创业的理论研究方面尚有不足。大部分高校对于创新创业的研究主要停留于如何开展双创教育的理论层面,而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教育探索与教育尝试,不利于创新创业课程及其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其主要课程内容依旧停留于通识性较高的创新创业知识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层面,形式化和功利化现象严重,全面、系统且具有专业针对性的双创理论知识较为零散杂乱和欠缺,尚未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2)东北地区高校在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方面也存在不少缺陷。现有的双创课程在课程模式方面大多重理论而轻实践,课堂与社会相脱节,没有真正达到"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目标;在课程开发团队方面则缺少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与素养的开发团队,开发者大多缺少相应的创业经历,因此双创课程在内容上难免陷入纸上谈兵的误区;同时在课程资源方面,由于受到财务预算及实践场地的制约,东北地区大多数高校出于无奈省略了课程的实践活动部分,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创业实践环节相对薄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东北地区高校对实践教学在"双创"教育中的价值认识不够明确,实践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保障体系相对缺乏。另一方面是高校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不够,包括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实践教学内容落后和实践教学方式单一等,根本无法有效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

综合来讲,根据对东北地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开发情况的调研与分析,可初步归

纳出其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如表 1所示。

为了改进上述问题,作为课程开发者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应改进:

(1)在双创基础上的化学化工类专业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开发者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结合本校情况学习借鉴社会和其他高校师生在科研创新和化学化工创业方面的实践经验,围绕创新创业的内涵进行专业教育的深入探索,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科研实力。

(2)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开发者应注意加强自身知识经验的积累,学习借鉴在化工领域进行创新、创业的社会人士的成功经验,同时尝试到创业一线进行创业实践,通过自身创新创业素养的提高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改进课程开发方案。

(3)开发适应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及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基本需求,做好充足的学生工作,根据其身心发展规律合理构建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的双创类化学化工专业校本课程体系。

(4)在课程内容的整合性方面,开发者应注意做到从宏观到微观,凸显创新教育的学科针对性与创业教育的实用性。从宏观的化学化工类基础知识出发,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化学化工类专业课程的每个环节。

(5)在双创课程的实践性方面,可考虑开辟专门的双创型化学化工类课程实践活动场地,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以争取课程活动场地及规模的最大化,拓宽学校课程与社会企业的交流渠道,通过课程活动小组以项目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此外在课程内容中还可考虑穿插相关的创新创业案例,以此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学生的创业视野。

参考文献

[1]付雅君,康艳红,构建以创新创业实践为主线的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J]. 科技资讯, 2016, 9:

[2]阳鹏飞,邓健,王延飞,贺楚华,基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体系探索与实践[J]. 化工时刊, 2013, 4:

论文作者:闫星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  ;  ;  ;  ;  ;  ;  ;  

针对高校化学化工类双创专业课程开发的潜在问题及研究对策论文_闫星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