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的实证分析_人力资本论文

西部地区资本形成问题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西部地区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2-7408(2002)03-0027-03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西部开发是一个推进西部地区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虽然经济增长并不必然意味着发展,但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则是不争的事实,因而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在做好环境保护和控制人口增长工作的同时,西部开发的主旋律是经济增长。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其中资本形成是基础性因素。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强调指出:“资本积累是国民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罗斯托在其著名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中也突出地强调了经济增长的第一条件就是要将净投资率提高至10%。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讲的资本是广义资本,不仅包括物质资本,而且包含人力资本。

一、西部开发面临资本形成不足约束

物质资本是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约束条件。其含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用来生产消费品或生产资料的耐用品,或者是指长期存在的劳动资料,如机器设备、建筑物、交通运输设施等。“七五”计划期间,中央关于东、中、西部地区已有了明确的划分。西部开发战略提出后,内蒙古、广西也归入西部,这样西部开发覆盖了12个省、市、自治区,土地面积占到了全国领土的2/3,人口占到1/3。据有关资料统计,建国后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中央在西部地区的投资占到了总投资的18%,东部占到了36.9%,到了“八五”计划期间,东部投资占到了50.1%,西部则下降为16.3%(韩志国《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制度效应》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P120)。中央坚持不平衡发展战略实行投资倾斜政策在客观上制约了西部地区物质资本形成进程,这一点,在西部地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均有不同程度体现。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中的交通建设为例可充分说明这一点。据交通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西部地区的公路网存在着“一差两低三不足”的特征:(1)西部地区公路网行车条件差,高级、次高级路面比东部地区少20%;(2)西部地区公路技术等级低,通达水平低;(3)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建设资金不足,自身发展能力不足,支持保障力度不足。此外,内河航运,公路和高速公路多半集中在东部,中部占1/3,西部仅占3%~13%。从生产领域看,西部工业化进程还远未完成,有些地方工业化刚刚开始,一些地方甚至还处在农业社会,自然资源虽然丰富,但实现向经济资源的转化尚需大量投资。

同物质资本一样,人力资本也是影响西部开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学对人力资本的定义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或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陶文达《发展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版P72)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舒尔茨经长期研究发现,传统的经济增长必须依据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已不再符合今天的事实。对于现代经济来讲,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更重要。人力资本数量上的规定是指该地区劳动力人数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示人力资本的规模。从质量上看,每个劳动者的素质、工作能力、技术水准和熟练程度各不相同,而这些又往往依赖于劳动者所享受的教育和医疗保健的程度。现代的人力资本概念更侧重于后者。那么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状况如何呢?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1)西部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受教育程度低的比重高,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人口占89.55%,而全国为87%,高出2.55个百分点。除少数省份外,均高于全国平均结构水平。(2)西部人口中15岁及15岁以上半文盲和文盲人口的比例除重庆和新疆、四川、陕西外,均居全国前列,其中西藏居第一(54.08%),青海居第二(43.62%),甘肃、贵州、宁夏、云南分居三、四、五、六名,远高于全国16.36%的水平。(3)从男女分布看,西部女性中文盲半文盲比例除新疆外,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24%)(杜林雪“西部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01年第3期,P115-117)。

再从医疗保健指标看,西部各省区在全国依然处于低水平状态:(1)西部地区每万人拥有的医院、卫生院数量在全国各地区比较中并不低,但由于地广人稀,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医疗卫生机构集中于县城以上行政区,广大居民难以享受医疗卫生保健;(2)西部每万人拥有的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大都在全国居低水平。如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23.5和35.6,西部的重庆为19.1和28.9;四川为20.3和29.8,贵州为15.0和23.3;云南为21.0和28.9;甘肃为21.7和32.9(同上注)。其余几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区,均具有特殊性,如人口少、面积大,卫生条件集中分布等。加之,收入水平低,医疗卫生支付能力有限,使西部人难以享用到已有的卫生保健措施,势必影响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质量。

那么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西部开发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我们不妨以数据来说明。

(2001.1-7月西部各省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长率与GDP的增长率)

(见国家统计局 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1年第8期P76-77)

比较西部各地区的产出资产弹性可发现,西部各地区GDP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是缺乏弹性的,而通过研究弹性计算公式我们不难看出,弹性系数实际上反映了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率,其中y=f(k)为密集生产函数形式。以陕西为例,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为34%,那么其余66%应为有效劳动的贡献率,或者说是人力资本的贡献率,这也再一次验证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随着西部开发的进行,西部产业将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过渡,更多的固定资产将形成。如果没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与其相结合促进资本深化,固定资产的作用将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加快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刻不容缓。

二、制约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的因素分析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资本形成主要依赖储蓄,即国民收入减去消费后的剩余。开放经济条件下,储蓄主要来自国外、国内两部分。国外储蓄表现为外国官方储蓄、国外援助以及国外私人储蓄,国内储蓄主要表现为家庭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储蓄转化为投资形成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并产生相应的生产能力,这一全过程就是资本的形成机制。一般而言,这一过程要经过经济主体储蓄、金融信用机构集中储蓄、投资三个阶段。显而易见,从资本形成的内在机制看,西部地区资本形成不足主要归因于两点:一是储蓄总量不足,二是储蓄向投资转化机制不规范。

(一)储蓄总量不足是制约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的基础性因素

从宏观角度讲,西部地区的储蓄总量水平最终取决于西部地区GDP。但从2000年中国各地区GDP统计资料看,西部地区的GDP依然位于全国后列。西藏、青海、宁夏分别为117.5亿元、263.6亿元和265.6亿元,与广东9662.2亿元、江苏8582.7亿元和山东8542.4亿元(见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1年第9期,P76)相差甚远。而且,西部开发不能以牺牲消费为代价增加储蓄,因而在确保居民消费水平稳中有升的情况下,西部地区将面临极大的资金缺口。另外从2000年西部各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情况看,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长速度均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有些地区甚至出现负增长,如青海(-100%)、宁夏(-66.1%)贵州(-38.9%)、云南(-16.7%)新疆(-20.5%)(同上注,P78页)。

(二)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机制不规范是体制性因素

货币经济时代,储蓄主要表现为获得收入的经济主体手中的现金结余和存款结余。储蓄是经济运行的漏项,储蓄漏出形成短期需求不足,只有当储蓄被投资需要且吸收时,才能实现供求平衡和经济正常循环。因此储蓄转化为投资成为国民经济运行是否顺利的关键环节,这一转化主要依赖金融体制的完善。目前西部地区银行体系正处于向商业化经营的过渡改革阶段,证券市场基本成型,但金融体制在管理环节、管理方式上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融资渠道不畅、方式单一、效率不高的现象还屡见不鲜。突出地表现在金融市场发育水平低,金融投资的大部分还集中在银行存款上,证券市场对银行存款的分流比例太低,投资渠道、投资品种单一,产品流动性差,有行无市。目前实际上可供选择的只有银行存款、国债、股票三大金融工具。西部地区金融改革和金融深化还远远地滞后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这些都构成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不利因素,已成为制约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的“瓶颈”。

三、加快西部地区资本形成步伐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寻求利用外部资金的渠道

“两缺口”理论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储蓄缺口时,利用外部资金弥补储蓄缺口从而提高本地区(国)的储蓄水平是经济发展的必要选择。鉴于此,西部地区应实行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加大利用外资的力度:

(1)实行差别利率政策。利率可视作资本的特殊价格,价格具有信息传递和调节资源配置的功能。西部地区可实行较高的利率水平,利率的差别可使东南沿海乃至国外的资金西进以提高储蓄总量水平。

(2)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相结合。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并制定优惠的税率政策吸引国内外各方投资主体到西部投资,发挥地方比较优势,拓宽投资领域,放宽设立外资企业的条件,全方位利用外资,同时要以相应的产业政策予以配合。具体来讲,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应根据自身市场需求结构、资源结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引导外部资金流向收入弹性高、产业关联效应强、生产率提高较快的主导产业从而形成增长极带动其它产业的资本形成。人力资本方面,西部各级地方政府应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增加对教育和医疗保健投资,拓宽办学渠道,发展外资办学、官商合办等多种办学形式。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应允许外资进入西部的社会保障市场。积极发展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以促进人力资源流动,从而加速人力资本形成和深化。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首先,西部地区应构建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非国有商业银行为有机组成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金融体系。根据目前情况,在金融机构设置上我国应实行有差别的金融机构设置管理办法,适当降低西部地区在设置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方面对资本金、营运规模等方面的限制,大力促进西部地区各类金融机构的发展,提高金融效率。其次,应积极发挥金融中介的转化功能,通过诸如养老保险基金、邮政储蓄、大面额存单、信托基金、产业基金投资等方式吸收居民储蓄。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可以通过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金融证券,使储蓄转化为长期投资。再次,西部地区应发展长期资本市场,开辟多样化的直接融资渠道和运用多种融资工具。要大力扶持一批具有增长潜力和带动力强的西部公司上市,把一般意义上的股票市场促进产业结构各级转变为特殊意义的促进大开发,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西移,为建立资金由东向西回流机制创造更多的条件。

标签:;  ;  ;  ;  ;  ;  ;  

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的实证分析_人力资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