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给所有行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其中自然包括交通行业的发展,那么道路桥梁施工就成为了重要的工程,地基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先结合软弱地基的基本特点,分析了道路桥梁施工中改善软弱地基的必要性,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希望能对道路桥梁施工工程有所帮助。
关键词:道路桥梁;软弱地基;处理方案
引言:对于我国道路桥梁建设而言,时常会遇到软弱地基,此地基土质松软,具有较差的透水性能,强度不足,具有较强的压缩性能。如果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遭遇软土地基,则较难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并且保障上层建筑的稳定性,更加无法确保后期的施工建设是否顺利,在道路投放使用后,也会造成较大的安全问题。
1 软弱地基的概述
顾名思义,软弱地基就是一个区域的土地,如果作为道路或者桥梁的地基,不足以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不能够直接用来作为地基使用,但是根据规划,又必须将其作为地基使用。具体地来说,软弱地基一般包括了淤泥、泥 沙、软土、冲填土等。其中,冲填土是在河道中的泥沙经过混合形成泥浆,再沉淀以后形成的土;软土和冲填土的特点都是土质松软,易受到水流的冲刷,不稳定。
2 道路桥梁施工中改善软弱地基问题的重要性
为了令交通更为畅通,确保通行与运输所需,应关注道路桥梁施工中所有环节的质量掌控。道路桥梁施工当中的所有环节均会对桥梁工程质量具有影响,特别是地基建设,成为所有桥梁工程的根基,所以更加不可懈怠质量的标准。软弱地基成为影响桥梁基础建设的主要原因,所以应当从地质分析,通过更为先进的方法,提高地基不良状况,以此为未来的道路桥梁质量做好铺垫。并且,对软弱地基的处理还需从本质上解决,考量到桥梁建设主体对地基的压力,会对桥梁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所以需强化地基稳定性与承载力,以此保障桥梁施工的质量,加快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与流通性。
3 软弱地基处理存在的问题
3.1 影响工程本身的稳定性
地基在道路桥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道路桥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地基牢固。可以从多个方面分析道路桥梁施工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相关调查可以得知,软弱地基会直接影响工程施工中填土质量和边坡稳定性,并影响道路桥梁工程的承载力。
3.2 导致沉降现象产生
一般来说,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出现沉降的主要原因是软土地基直接造成的。发生沉降的根本原因是软弱地基状态发生改变,并且可能伴有严重程度的水消散或者水蒸发现象。一旦出现沉降现象,不仅难以有效保障道路桥梁工程质量,还会降低施工效益,对车辆安全顺 利通行也带来不利影响。
3.3 产生液化问题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产生液化问题是指将物体从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因而在道路桥梁施工中可能会受到某些作用力的影响,导致水压力增大,进而出现液化现象。液化现象在饱和松砂缝隙中出现得尤为明显,为降低液化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在液化问题处理时将效应力降到零。这样也能使沙土量降低,避免沉降问题带来不利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常见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4.1 换填土法
换填土法是进行软弱地基处理的常见方法,当原有的地基土其稳定性或者承载能力较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以采用此种方法。具体办法为:将原有土体中的软土层进行采挖处理,根据施工需求对土体进行更换,选择一些强度大、密度较高的材料换填软土,必要时可以对土体进行压实处理,提高土体的密实程度,进而增强地基土的承载能力,满足道路桥梁的设计要求。
4.2 直接密实加固法
直接密实加固法主要处理软弱地基的不足,从而提升软弱地基工程施工质量。这是一种直接性、安全性的施工措施。通常在工程施工中使用动力固结法,动力固结法的施工方式是指将比较重的物体从高处投掷。从而对软土地基进行打压,使物体密度提升,进而改善软土地基的性能,使其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
4.3 管桩加固法
管桩加固法有水泥土桩法、混凝土管桩法与碎石桩法三种。
4.3.1水泥土桩法。这种方法首先要选择材料性能较好的土质,将土与水泥进行混合拌匀,制成水泥土后按照施工工序回填到软弱地基中,制作成为水泥土桩。进行水泥土桩处理之后,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会得到明显提高,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造价低廉,应用较为广泛。
4.3.2混凝土管桩法。混凝土管桩法是新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与水泥土桩法较为类似,材料从水泥土改变为混凝土,该方法施工速度快、土体强度改善明显、经济效益高,因此近些年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越发广泛。
4.3.3碎石桩法。碎石桩法是通过对土体进行冲击振捣的方式实现土体的挤压和固结,进而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相比于软弱地基,碎石桩在密实程度和强度上都有明显提高,能够有效减少地基土体的变形。碎石桩法常用在土质为粉土和沙土等地区的软弱地基中,该方法成本较高,但随着相关技术工艺的进步,碎石桩法的应用范围也在拓宽。
除去以上几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之外,还有一些不是十分常用的方法比如加筋处理法等,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会随着施工地点土体条件、周边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其核心的目标基本一致,都是通过对软土地基的土质进行改造,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密实程度,防止在使用时出现较大的沉降。
4.4加筋处理技术
加筋处理技术是指采取措施对合成材料进行改变,将碎石桩土钉打入边坡的方法制造挡墙,或者人工填筑阻碍物。也可以通过改变软弱地基的持久力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可以将基础的软土地层挖去,然后逐渐铺设一些合成材料或者是沙石材料。这样可以减少软弱地基的沉降力,从而提升承载力。加筋处理技术能使软土地基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且还拥有较好的排水效果和过滤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软弱地基的处理方式,使软弱地基具有保温、抗震等能力。这种方式的应用,能有效提升道路桥梁工程质量和道路桥梁工程的应用效果。
5 结语
地基工程是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其是否安全可靠是确保道路桥梁结构安全稳定的基础。如果软弱地基处理出现问题,会对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威胁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只有选择合适的地基施工方法,才能够给道路桥梁施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唐鹏.道路桥梁施工中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J].城市建筑,2014(1):300.
[2]何帅,陈龙,黄玲玉.浅谈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J].山西建筑,2011(8):143-144.
[3]刘彦彦.公路桥梁施工中有关软土地基处理的思考[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5(13):70-71.
论文作者:李忠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地基论文; 软弱论文; 桥梁论文; 道路论文; 方法论文; 土地论文; 碎石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