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契合状况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需论文,状况论文,农村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730(2015)05-0067-09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任务,是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早在2005年,中办、国办就专门下文,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求“加大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①该文件提出农村文化建设内容包括: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发展农村电影放映;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推动服务“三农”的出版物出版发行;加强乡村的图书馆、文化馆(站)等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报纸、广播、电视等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题材的舞台艺术、电影、电视、书刊、音像制品等文化产品。 “十一五”期间,国家明显加大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并且投入的重点在公共文化设施、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及相关文化服务方面。2010年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开展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创建工作,意在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效能转变。②此后文化部、财政部多次下文具体指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基本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建设数字阅览室、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另一方面,加快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③主要是建设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并实现免费开放。④在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启动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基层文化站建设(简称“三馆一站”)也被列为重要内容。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决定》,进一步提出“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该文件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⑤ 由此可见,当前各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点是公共文化场馆设施;以广播、电视、电影为主的公益性文化产品;以及以电子阅览室为代表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公共文化服务要“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⑥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深入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农民实际需求的程度,从而了解各级财政的公共文化投入以及效益。为此,我们对湖北省内17个市州的农民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满足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资料和数据显示,以湖北省为代表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契合状况,这种非契合是结构性的,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尽快加以调整。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实际状况 课题组在湖北省17个市(州)的农村进行了调研。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为主,入户访谈、座谈为辅的方式进行。在湖北省作为调研样本的17个市(州)中,有11个市的农民平均年纯收入高于该省平均数,我们称之为为经济较发达区域。另外的6个市(州)农民平均年纯收入低于该省平均数,我们称之为经济欠发达区域。 调研中课题组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44份,确定712份为有效问卷,占比为95.7%(详见表1)。本文中所使用的数据,除特别注明的以外,均来自本次调研和统计的数据。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可以分为公共文化活动和公共文化设施两大类。⑦为了调研方便,我们将放电影、组织文艺演出、群众歌舞活动、组织农技知识培训、培训文化骨干、进行外出就业指导、地方戏曲演出活动、举办各种民俗活动等,都列入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的范围。而将电影院、文化活动站(室)、体育场地、图书馆和老年活动中心等,列入公共文化设施的范围。调查问卷和调研资料统计显示,一方面是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和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供需契合度不高,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不同程度的区域之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契合度也不高。 (一)农村公共文化活动供需契合度不高 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公共文化活动主要表现为需求旺盛、供给不足、供给与需求的优先顺序错位等供需契合度不高的问题。 1.农村公共文化活动需求旺盛。调查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方式正在快速发生变化,农民需求满足已经由单纯较低层次物质需求满足向多样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过渡,农民对农村公共文化活动需求日益增多。在回答“您最希望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活动”时,“放电影”需求占比高达46.70%,而最低的需求占比也有13.2%,被调查的农民对农村公共文化活动需求显得非常旺盛(详见图1)。 2.农村公共文化活动供给不能满足需要。现在农村的各项公共文化活动供给还明显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在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回答“您能够得到的公共文化活动”的问题时,所有的公共文化活动项目都低于50%(详见图2)。 3.农村公共文化活动供需优先顺序错位。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公共文化活动项目供给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放电影、组织文艺演出、组织群众歌舞活动、组织农技知识培训、培训文艺骨干、进行外出就业指导、组织地方戏曲演出活动、组织花会灯会庙会活动,而这种排序除了第一项“放电影”与农民的需求是一致的,从第二项开始,供给优先顺序就明显与需求的优先顺序不同(详见表2)。 图1 农村公共文化活动需求现状统计 图2 农村公共文化活动供给现状统计 (二)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供需契合度不高 供需契合度不高的现象同样存在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领域。即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方面也存在需求旺盛、供给不足、供给与需求的优先顺序错位等供需契合度不高的问题。 1.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需求旺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是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对于组织和发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意义。调查发现,在回答“您希望政府提供的文化设施”时,被调查的农民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表现出非常旺盛的需求(详见图3)。 2.农村基础文化设施供给较为短缺。调查发现,相较于农民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旺盛需求,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相对不足。农村几乎没有电影院和体育场,比较多见的文化设施是麻将馆(室)。在回答调查问卷中“您村是否有以下文化设施”问题时,除了本村有“麻将馆”外,其他设施都显得比较短缺(详见图4)。 3.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供需优先顺序错位。调查显示,农民对公共文化设施的需求排在前三名的依次是电影院、文化活动站、体育场地,它们的需求占比都超过40%,其中对电影院的需求最为强烈,占比57%(详见图3)。但是,不论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创建工作,还是国家和地方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重点内容里,都没有将电影院和体育场地列入。另外,被列入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重点项目的“农家书屋”即农民需要的图书馆,在我们的调查中,其需求排序为第四,没有超过40%(详见图3)。 (三)不同区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契合度不高 图3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需求现状统计 图4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供给现状统计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会直接影响农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整体看,经济欠发达区域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明显更为旺盛。但是,实际却是对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为充分一些。这表明,不同区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亦存在契合度不高的问题。 1.经济欠发达区域农民对公共文化活动的需求更为旺盛。调查显示,经济欠发达区域农民对公共文化活动的需求整体要高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对“进行外出就业指导”、“组织农技知识培训”、“组织群众歌舞活动”、“组织文艺演出”和“组织地方戏曲演出”等项目的需求,更是明显要高(详见图5)。 2.经济欠发达区域农民对公共文化设施的需求明显较高。如果说,在对公共文化活动的比较中,还有“放电影”、“组织花会灯会庙会”、“培训文艺骨干”几项持平或接近,那么,经济欠发达区域农民对公共文化设施的需求则是大多数都明显高于经济发达区域农民的需求。但是,“公共歌舞厅”、“公共网吧”却是经济发达区域的需求高于经济欠发达区域(详见图6)。 图5 两类区域农村公共文化活动需求现状统计 图6 两类区域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需求现状统计 图7 两类区域村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现状对比统计 3.经济发达区域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要高于经济欠发达区域的供给水平。尽管经济欠发达区域农民对公共文化设施的需求明显要高,但是调查显示,湖北省对发达区域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要高于经济欠发达区域的供给水平(详见图7)。也就是说,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对更有需求的区域提供的服务反倒要少。 总之,在湖北省的调研显示,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供需契合度均不高,不同区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契合度也不高,反映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着需求非常旺盛、供给相对不足、供需对接错位和所供非所需等供需契合度不高的问题。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契合度不高的原因分析 探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契合度不高的原因,对于改善供需结构,协调供给与需求双方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一)供需双方对公共文化内容各有侧重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增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等几个方面。作为基层的面向农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一定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是有文化建设侧重点的。调研显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契合度不高,实质上就是供给方政府关注的侧重点与农民实际需求的侧重点不完全匹配。比如,农村公共文化活动供给占比排序依次是:放电影、组织文艺演出、组织群众歌舞活动、组织农技知识培训、培训文艺骨干、进行外出就业指导、组织地方戏曲演出活动等。而农民的实际需求占比排序依次却是:放电影、组织农技知识培训、进行外出就业指导、组织文艺演出、组织群众歌舞活动等。由此可见,供给方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农民更希望提高自己的文化科技素质。丰富文化精神生活的活动,是人们在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才可能考虑到问题,对于湖北省内多数地区的农民来说,他们首先需要的还是能够改善他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文化活动。 (二)供需双方对公共文化作用各有所取 文化是属于人类的精神生活方式,在人类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精神支柱作用。从文化的作用总体看,可以分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公益性文化以及满足个人需要的营利性文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属于公益性文化的范畴。公益性文化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传承,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能够营造和谐的、健康的社会氛围,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利于统一和规范人们的行为,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政者都特别看重的文化作用方面。政府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对于农村公共文化的供给,也首先是供给这些可以传播正能量、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项目,如农家书屋、一村一月放一场电影、文化馆建设等。但是另一方面,文化的现实载体又可以是高度个性化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文化载体,农民当然也是。现实中,每一个农民都本能地由生存产生对文化的需求,如同我们调查中所见,他们需要能够愉悦自己精神,或者能够帮助自己提升生活技能的文化项目。同时,物质生活水平也会影响他们的文化偏好,所以不同区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还会有所差异。也就是说,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供给项目的认同,实际反映的是对公共文化作用的取舍。 (三)供给方更重视显性公共文化建设成果 文化是必须要有载体才能体现的,文化的载体形式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比如建图书馆、博物馆等就是物质形态的“硬件建设”,而进行文艺演出、开展技能培训等就是非物质形态的活动,也可以称为“软件建设”。所有农村公共文化具体项目的供给,都是政府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载体形式。作为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方的文化部门或地方政府,或多或少总会希望通过具体的文化项目建设留下一些显性的建设印记。例如,“农家书屋”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2131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还有以农村为重点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创建工作。但是,这些“工程”的建设都是全国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投入力度,统一建设时间要求,而对地方特点考虑不周,对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区域的特点更是顾及不够。而对进行文化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到农村进行文艺演出等不容易留下显性标记物的文化建设项目,重视程度就要欠缺一些。此外,对已经建好的“三馆一站”的开放、运行情况的重视程度也会差一些。 (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不够完善 政府应该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但是调研发现的这些供非所需、千村一面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表明,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还不够完善。首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责任不清。参与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有不同的政府部门,也有不同层级的政府,一些公共文化项目建设要求对方给予资金配套,但是,基层政府多难以承担文化建设经费,直接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供给。其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未能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调研显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契合度不高就是证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涵盖面很广,而且与地方经济发展程度、地方民风民俗联系密切,所以,全国统一提供标准一致的公共文化服务并不科学。再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评价机制有待完善。近些年,国家明显加大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力度,但是总体上是重“投入”轻“产出”,即对文化投入有考核,比如将是不是实现了村村有“农家书屋”、是不是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是不是做到了每村月月都能放电影等这些都纳入了文化建设考核。但是对农家书屋是不是能开门、图书借阅量怎样、广播响不响、放电影能有多少人看等就疏于考核,这也导致一些文化投入流于形式。 三、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契合度的对策建议 湖北省地处国家中部,东西融合、南北对接,是有地域代表性的省,湖北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总体状况在全国也应是有代表性的。所以,我们基于对湖北省内的调查分析,提出以下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契合度的政策建议。 (一)多部门合作,丰富公共文化的载体形式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丰富、载体形式多样,其文化特点可以为弥合公共文化的供需差距而提供多样性选择。目前供给方和需求方在具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方面的意见不一致,并不涉及实质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改变文化载体形式提高双方的契合度。比如,农民除了看电影以外,还更希望得到农技知识培训和外出就业指导。文化部门可以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部门合作,补贴经费或设专项经费,制作、放映有关农业技术题材的影片和电视节目;也可以组织编写、出版有关农业技术方面的读物;还可以把当地创业、就业的典型人物事迹编成有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以小品、地方歌舞、戏曲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总之,“寓教于乐”是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过这需要除了文化、财政部门以外,其他与此相关的工信部、农业部、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形成共识,然后协调、合作才能实现。 (二)少统一部署,赋予地方更多的创新空间 公共文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是就整体而言,在现实中,具体的公共文化内容、公共文化形式在同文化受众结合时,实际能够起到的作用是有区别的。同时,即便是相同的公共文化内容、公共文化形式,由于公共文化受众自身的情况不同,其实际起到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我们调查显示的,同样的公共文化形式和内容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作用不同的原因。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减少一些以“工程”形式而全国统一供给的公共文化项目,将公共文化建设的权力下放,允许各个地方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民族社会特点优先供给适合本地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当然这也需要与严格的考核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相结合,也就是说,为了防止地方政策执行中的走样变形,需要有目标明确、可以实施的公共文化建设考核标准。 (三)全方位评估,建全科学的文化建设考评机制 近些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文化的投入大大增加,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契合度没有明显增加,这与缺乏科学的财政经费投入效果评价机制是直接相关的。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项目上也应该引入绩效考评的理念,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成效进行绩效考评。绩效考评与传统的业绩考评最明显的不同,就在于绩效考评更关注绩效目标的达成,而不仅仅是业绩目标。所谓绩效目标是指符合项目目的的业绩。比如,对“农家书屋”建设、农村电影放映的2131工程等项目的考评,传统的业绩考评就是进行关于“农家书屋”建设数量、电影放映场数的检查、验收;而绩效考评就不仅要检查、验收“农家书屋”的建成数量、电影放映场次,更主要的是要考评“农家书屋”图书的借阅率、每场电影的观看人数等这些“隐性”的建设成果。如果考评的指挥棒掉转方向,各级政府和相关政府部门一定会在关注公共文化建设的显性成果的同时,也对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给予足够的重视。另外,从绩效管理的理念看,如何考评也会直接影响考评的结果。传统的考评都是自上而下的考评,尽管也会聘请第三方的专家参与;但是绩效管理主张360度考评,特别是服务对象的参与,请服务对象参与到绩效考评,可以最直接地了解公共文化供给的效果。最后,绩效考评的结果一定是主要用来改进工作,而不仅仅是评出几个先进进行表彰。也就是说,考评是为了找出不足以完善工作。这样,通过一轮一轮的考评,工作就会越来越完善,供需的契合度自然就会随之提高。 (四)多主体参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机制 农村公共文化的供给主体是政府,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公共文化服务都要由政府一手包办。公共管理的原理表明,政府的职责不一定必须由政府亲历亲为,政府完全可以运用市场的方法、社会的方法履行职责。具体来说,即运用购买服务和志愿服务队方式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公共文化需求。比如,供给广大农民特别欢迎的地方戏曲、地方歌舞演出等带有区域特性的公共文化需求,就完全可以运用补贴或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供给,也就是说对于地方戏曲和地方歌舞演出可由政府出资补助巡演;对一些长期难以开门的“农家书屋”,可以鼓励“乡贤”志愿提供服务,由政府给予少量的午餐补贴;对基层文化站人员短缺而不能满足农民自发成立的文艺团体、运动团队等辅导需要,可以号召有特长的中小学教师、返乡学生志愿辅导,并对这些文化、体育志愿者给予一定的集中培训以及一定的午餐或交通补助;政府还可以出资请专业人士给民间演出团体进行专业的培训、指导,包括对农民自发组织成立民间演出的指导和资助等;对地方专业剧团,政府也可以同样用购买的方式鼓励他们进行文艺创作。非政府的多样主体参与,是满足农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 ①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2005年11月7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2/11/content_3906616.htm。 ②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2010年12月31日),http://www.cacanet.cn/detail_politrid.as-px?fuwuid=8645。 ③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2011年1月26日),http://www.gov.cn/zwgk/2011-02/14/content_1803021.htm。 ④财政部:《关于加强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2011年3月7日),http://www.gov.cn/zwgk/2011-03/22/content_1829189.htm。 ⑤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http://www.gov.cn/jrzg/2011-10/25/content_1978202.htm。 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第1~3版。 ⑦徐双敏、宋元武:《农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区域差异性——基于在H省内的实证调查研究》,《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求现状的实证研究_公共文化服务论文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求现状的实证研究_公共文化服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