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金融可持续性分析_养老保险论文

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性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持续性论文,财务论文,养老保险制度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现行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国家强制的基本保险,企业自愿的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三个层次,目前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还起不到养老保险支柱的作用,只有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了城镇的大部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但在制度设计中,并没有将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开,而是把他们放置在一起,共同管理,由于社会统筹基金并不能满足对已退休职工养老金的支付,在实际中,直接采取了占用个人账户基金的办法,使个人账户基金成为空账。所以,现行制度在融资方式上仍然保持现收现付制,与过去的企业现收现付制度相比,除扩大了统筹范围和强制个人缴费外,在融资方式和给付方式上没有实质的改革。相反,由于覆盖范围的扩大和个人账户的空账,使政府正在积累着大量的未来偿付责任,在日益人口老化的形势下,制度将面临更加严重的财务困境。

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按照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运行的。经过两三年后,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并没有明显扩大,企业的拒缴费率却在提高,提前退休严重,一些省份出现了养老保险金的拖欠,基金缺口有日益增加的趋势,据统计,1998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为100多亿,1999年为200多亿,到2000年增加到300多亿。2000年底,国务院不得不再次出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的方案,要求进一步调整养老保险制度的结构,即由过去的统帐结合转向统帐分离,建立实帐积累的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的缴费率从过去工资的11%降低到8%,并完全由个人缴费融资,同时,基础养老金从原来当地平均工资的20%提高到30%,这一方案2001年在辽宁省试点。本文将运用精算估计方法,分别对现行制度和试点方案的未来财务状况进行预测,对制度未来财务的可持续性进行研究,为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调整提供建议。

养老保险制度未来财务收支和基金平衡状况的分析,建立在对未来年度收支、基金积累、精算平衡等估计的基础上。根据制度规定的缴费率、缴费模式、给付方式和给付水平,在一定的精算假设下,运用长期精算估计方法,可以对制度的未来财务收支及其精算平衡状况做出估计,进而分析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在这一分析中,首先需要预测未来年度养老基金的收入和支出。年度收入是年度制度覆盖人口、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规定的缴费率的连乘积,如果考虑到可能的拒缴率,年度收入的计算公式为:

年度养老保险收入=制度覆盖人口×社会平均工资×缴费率×(1-拒缴率)

年度养老保险支出包括对“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养老金支出、死亡抚恤金、职工死亡后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部分的返还等几部分。现行制度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过渡性办法,逐步向社会统筹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转轨。“老人”的养老金根据退休前工龄以退休前一年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并按照工资和物价指数化调整。“新人”养老金分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两部分,“中人”在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增加用来补偿过去已积累养老金权利的过渡性养老金部分。根据制度对不同年龄段职工养老金的规定,有:

“老人”养老金=“老人”人数ד老人”平均退休前工资×规定的替代率×(1+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退休金调整指数)

基础养老金=基年社会平均工资×(1+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t-基年)]×规定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t年领取基础养老金人数

t年个人账户养老金=t年个人账户累计总额/10

t年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新制度建立前的缴费年限×折算系数折算系数平均取值为1.2%。

“老人”的死亡恤金按固定数额给付,“中人”和“新人”的死亡给付规定为个人账户余额中个人缴费部分。在基年覆盖人口及其性别年龄结构、工资水平等基础上,根据制度规定的缴费率和给付水平,在工资增长率、利率、养老保险覆盖人口死亡率、覆盖范围扩大速度的精算假设下,可以估计出未来各年度养老保险的收支。在年度收支估计的基础上,很容易对年度基金结余、累积基金结余、基金率等做出估计。年度基金结余就是年度收支差,累积基金结余是各年度基金结余及其累积利息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t年末累积基金结余=t年初累积基金+t年养老保险费收入×(1+年利率)-t年支出

为了衡量年度基金的支付能力,这里引入基金率的概念,它是年初基金在下年度支出中的比例。即:

基金率=年初累计基金/下年度支出

现行制度规定的个人最高缴费率为8%,企业最高缴费率为20%,个人账户以工资的11%计入,其中个人缴费8%、企业缴费3%。“老人”养老金的替代率取当前的平均水平80%,并假设退休金以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50%调整。“新人”和“中人”的基础养老金为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为个人账户在退休时累积额的1/10,“中人”过渡性养老金以指数化平均工资计算。设男女参加工作并加入养老保险的平均年龄为20岁,退休老人存活的最大年龄为90岁,法定退休年龄男性为60岁、女性为55岁,随着人口寿命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男女退休年龄每5年提高1岁,到2050年提高到65岁,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在2020年前为4%,2021-2030年为3%,2031-2050年为2%,工龄工资增长率为1%,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平均为4%,人口死亡率采用1989~1990年全国市镇从业人口生命表数据,人数据取自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未来养老保险覆盖人口的预测数据取自世界银行报告。根据上面的公式和假设,用计算机EXCEL编制程序,可以实现对制度末来50年年度收支、基金结余、基金率等的预测。表1是对现行制度未来年度基金收支和基金率的估计结果。图1是年度结余和累积余额随时间延续的变动趋势,图2是基金率随时间延续的变动趋势。

从下面图表可见,按照制度规定的最高缴费率、覆盖范围和给付水平,制度在2020年前可以保持收支平衡并有一定结余,从2021年起将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必须动用过去的积累补充缺口,到2032年过去累积的基金被全部用尽,制度开始面临赤字。从基金率的变动趋势看,2020年前,基金率超过100%,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表明制度在这些年份偿付能力有增强的趋势,但以后年份基金率迅速下降,到2030年基金率出现负值,表明实际上已经没有基金积累可以用于养老金的支付。因此,制度设计本身在长期内是缺乏偿付能力的,除非来取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缴费率、提高基金的回报率、增加政府财政补贴、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给付水平等增收减支的办法,才可能使制度在长期内具有财务支付能力。

表1 现行制度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全结余和基金率 单位;百亿元

年份 

 年收入 年支出 年度结余

累计余额

基金率(%)

2000 29

 24 

 5 14 56

2005 43

 3111 62 185

2010 62

 4319 160 343

2015 80 6615 294 404

2020101 100 1 405 370

2021105 109-4 421 353

2025121 153

-31 427 253

2030143 229

-86 184 74

2032149 265 -116 -21 -7

2035157 325 -168-504-146

2040174 422 -248

-1862-431

2045196 460 -264

-3839-842

2050220 435 -214

-6209 -

资料来源:(1)劳动部信息中心.中国从业人口生命表1989-1990[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2)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3)The World Bank.Old Age Security:Pension Reform in China,1997.

图1 现行制度年度结余和累积余额的变动趋势

如果按2000年的试点方案,把个人账户调整为8%,基础养老金调整为社会平均工资的30%,在上述假设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年度基金收支和基金率见表2。

对比表1和表2,容易发现2000年的试点方案并没有改善制度的财务状况,尽管试点方案减少了在个人账户养老金上的支出,但由于基础养老金支出增大的影响大于个人账户支出减少的影响,而使制度出现收支缺口的年度提前两年,累积基金耗尽的年份提前4年。这一测算结果表明,试点方案本身也是没有长期财务偿付能力的,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制度转轨成本的补偿问题,社会统筹基金不可能满足对已退休职工养老金的支付,也不可能真正把个人账户做实,应付未来的人口老化带来的支付危机。

如果把年度收支分析综合起来,估计制度在长期内的精算平衡,可以看出制度在长期内的收支差距和赤字状况。综合收入率是时期初基金余额与时期内每年总收入(不包括利息收入)的现值之和与时期内缴费工资现值的比例。综合支出率是时期内每年支出现值与时期末目标基金数额现值之和与时期内缴费工资现值的比例,时期末目标基金数额通常规定为预计的下一年支出额,可以看作是对未来风险的准备金,综合支出率中包括了在预测期末满足下一年100%基金率的资产。综合精算平衡值是综合收入率与综合支出率之差。根据上面对年度收支额的估计结果,可以测算出在现行方案和试点方案下2000-2050年制度的综合精算平衡值分别为-12%和-13%,表明在制度设计上,50年内存在12%和13%的精算赤字,也就是说在50年内的累积收入不足累积支出,每年平均存在占缴费工资12%的收入不足或支出超支。也就是说,在长期内制度将会积累越来越严重的财务问题,很难持续稳定的发展。

表2 试点方案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和基金率 单位:百亿元

年份 年度收入 支出合计

收支差

累积结余

基金率(%)

2000

29

1019 20 196

2005

43

2320 118 514

2010

62

4022 221 554

2015

80

6813 303 446

2019

97 101-5 312 307

2020 101 106-4 307 291

2025 121 159

-38 184 116

2028 134 208

-74 -6

-3

2030 143 236

-94-197 -83

2035 157 333 -175-935 -281

2040 174 429 -256

-2129 -496

2045 196 464 -268

-3535 -762

2050 220 428 -207

-4752

-

资料来源:同表1

图2 现行制度基金率的变动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分析建立在制度规定的覆盖范围、最大缴费率和给付水平的基础上,如果考虑到实际中存在的覆盖范围狭窄、逃避和拒绝缴费严重、统筹层次较低、“老人”平均替代率超过80%、个人缴费率低于8%、退休年龄不但没有提高而且正在降低、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较低、基金管理运营效率低下、存在基金被挪用和流失现象等实际情况,基金缺口将会更早发生,精算赤字程度将更加严重。当前如果没有财政补贴,制度已经不能保证正常运作。为了解决当前和今后的基金缺口,应付制度未来的财务危机,分摊转轨成本,实现向统帐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转化,我国已经开始尝试采取减持国有股的方式筹集基金,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但这种方式和诸如发行国债等其他可能的方式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能够实现制度在长期内的财务收支平衡,保证制度建立在财务安全稳健的基础上,仍然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标签:;  ;  ;  ;  ;  ;  ;  ;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金融可持续性分析_养老保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