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英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县街小学 614000
【摘要】教育不能没有爱,而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常人所理解的溺爱和宠爱,教师的爱与严是分不开的,准确地把握爱与严的界限,对小学生未来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作为小学低段班主任,应努力给刚步入学习生涯的小学生以适当的爱、严,当好小学生心灵的守望者,这也是我们每个低段班主任的责任所在。
【关键词】小学低段;班主任;爱;严;界限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5-028-01
一、引言
教育不能没有爱, 而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常人所理解的溺爱和宠爱, 教师的爱与严是分不开的。爱, 表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态度;严, 表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严出于爱, 才会严而有理;爱寓于严, 才能爱而不纵。把握好师生间爱与严的界限, 做低段小学生们心灵的守望者,是促进他们未来健康成长的关键。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 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人格素养等众多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经常有家长这么说:有怎样的班主任就有怎样的学生。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理论认为:在6—8岁的儿童看来一定要尊敬权威,绝对服从父母、老师等成人或者年长者的命令。低年级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怀有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这是一个教育的佳期和关键期。他们对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老师态度是否亲切和气,成为了学习的主要动机。同时,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教育方式不仅影响其身心发展,也在无形中教给这些刚步入学习生涯的学生以对他人表达爱的方式。因此,班主任必须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合适的方式关爱教育学生,把握好爱与严的界限,做到言传身教,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低段班主任的爱
教育不能没有爱, 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前苏联经典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对学生有效的教育是从真爱出发,以学生年龄特点以及个性特征为基础,把握合适的爱的方式的,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师生关系,达到教育最高境界。
1、“温柔”的爱
小学低段段的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初期, 他们的世界观尚未形成, 特别是遇到不顺心的事,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事,容易急躁、冲动。低段班主任要考虑到7、8岁儿童的心理特点,用“温柔”的爱教育学生,注重正面引导。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留给我们非常经典的教育启示:他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有一次,看到一个男生拿起砖头砸另一个同学,就急忙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听候处理。等陶行知先生回到办公室时,那个男生早已等在那里。陶先生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接着,陶先生又陶出一块糖给他,说:“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这个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于是,陶先生陶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他十分内疚地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用砖砸他。”陶先生高兴地拿出第四块糖,说:“你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原本似乎该是急风暴雨般的严厉“训斥”,最后却以这样“温柔”的方式结束了,却又获得了极佳的教育效果。陶行知对学生的爱是这样的一种方式,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对待刚步入学习生涯、对学校和老师都很陌生的小学生而言,这样“温柔”的方式尤为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包容”的爱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情感日益丰富,道德感有很大的发展,这正是孩子形成是非观的重要时期。很多成人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的思维和成人差不多,在感情上却离成人很远。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事实恰恰相反。孩子在感情上很像成人,只是在思维上离成人很远。一个孩子偶尔从同伴那里学来了一句脏话,不小心让班主任听到了,结果被班主任严厉叱责、批评。在班主任叱责前,就断定孩子懂得这句脏话的含义,于是狠很批评作为教训。其实,很多时候低年级的孩子说这类话时,他自己并不一定懂得其意义。我们班主任应该包容学生的这种错误,利用这个时机对他进行教育,班主任可以告诉他,有些话听了让人高兴,有些话让人讨厌。你说的这句话就让人讨厌。你想成为一个让人讨厌的孩子吗?不想那以后应该怎样做呢?这时候,班主任不要作出答案,让孩子自己去思考、理解。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美感、理智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 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它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 她更蕴含较多的社会内容, 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因此,把握好低段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 一种对学生积极的肯定情感, 更是一种评价和正面引导。
三、小学低段班主任的严
对小学生悉心爱护、耐心帮助是爱,进行严格要求更是不可缺少。小学低段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严字当头。中国有句俗语:没有规矩, 难以成方圆。所以,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教育。事实上,真正受到学生爱戴的老师,都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对学生的公正严明是真正人道主义的表现。教师的公正严明是孩子信任教师的基础。然而在育人实践上, 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存在严重的曲解。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真正的严应该是:
1、严而不厉
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对的, 但必须把严格和严厉区别开来。冷淡的面孔、尖刻的语言等“厉害”的方式使学生难堪的惩罚, 并不是严格, 反而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在一定条件下, 宽容也是一种严格, 也是一种教育, 可引起学生发自内心的自省、自责。
2、严而有格
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 严要有分寸。对待不同的学生, 要提出不同的期望去严格要求。如小学低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用心记忆;作业工整书写、及时检查等习惯的培养需要低段班主任持之以恒、严格督促学生养成。但形成这些习惯并非一日之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低段班主任可以先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使每个孩子都沉浸在不停地向目标奋进的快乐中,让成功的喜悦转化为信心的积累。切记要把握好“度”,如果对孩子寄予超出其能力范围的期望,让他做些力不从心的事,让孩子品尝到的都是失败的苦果,这就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容易使孩子为焦虑所困。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 乱严一气, 乱语批人, 也会造成很不好的效果。因此, 班主任的严不是强硬和武断, 而是能公正、严格对待每一个学生,从而使学生感到一种平等尊重和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唯有把握好两者的界限,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没有完美的教育,但有着美丽的责任和使命。爱必严,严是爱,作为小学低段的班主任,当好小学生的朋友和母亲,做他们心灵的守望者, 做一个幸福的被学生信任的小学班主任。
论文作者:杨洪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5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班主任论文; 学生论文; 孩子论文; 小学论文; 方式论文; 爱与论文; 老师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5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