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时代的精神品格和艺术境界85.2%的人担心粗俗的情歌会影响青少年的成长_音乐论文

重塑时代的精神品格和艺术境界85.2%的人担心粗俗的情歌会影响青少年的成长_音乐论文

重塑时代的精神品格和艺术境界——85.2%的人担心低俗情歌影响青少年成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的人论文,低俗论文,品格论文,情歌论文,青少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5.1%受访者感觉流行歌曲大部分都是爱情主题

      河南郑州市民刘红琳告诉记者,她的女儿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是个疯狂的追星族。“每天都在哼唱那些情情爱爱,小小年纪怎能不受影响?想让她听健康向上的歌,可市面上太少,她也根本不喜欢,做家长的能不急吗?”

      调查中,95.1%的受访者感觉,当下流行歌曲大部分都是爱情主题。77.7%的人认为,当前流行情歌颇受青年欢迎。

      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金兆钧,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爱情主题歌曲较多是因为从古至今,情歌一直是音乐发展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创作人对于生活其他方面关注不够。

      知名乐评人郭志凯认为,爱情歌曲更容易被青年接受,走红几率很大。而创作其他题材歌曲难度较大,“最快的爱情歌曲创作,5分钟之内就能写完”。

      “根本原因在于转型社会的大背景。”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马德峰表示,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大众面临更大的生存和精神压力,难免有时会心理失衡、情绪紧张,情歌在很大程度上能慰藉人的空虚、满足人在情感孤独时的心理诉求。马德峰还指出,情歌的自身特点迎合了青少年对异性、爱情朦胧想法的需要,“可以说,流行音乐就是青少年的音乐”。

      业内人士:国内流行音乐的急功近利已让这个产业濒临崩溃

      “这与目前急功近利的中国流行音乐产业有关。”郭志凯说,当前越来越多人拿音乐当生意,今天做完歌,明天就推广,后天走红就收回成本,赚完一把,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

      郭志凯认为,国内流行音乐的急功近利,已让这个产业濒临崩溃。一方面,很多歌手和制作公司“金钱至上”,不在乎歌曲质量,用“电脑+人声”搞定一切,吉他、贝斯、鼓等传统的东西全部不用,声音也无所谓好听与否,只要节省成本就好,经常1000元就能出一首歌。另一方面,不少歌手存在畸形走红心态,对创作人只有一个要求:要既好听又卖座的歌曲。内容、格调、取向、美感都无所谓,哪怕被骂都行。

      这些粗制滥造的歌曲又是如何被推向社会?郭志凯表示,“很多垃圾音乐是被某些通信运营商强制推销给大众的。在他们的刻意引导下,很多消费者会以为移动商推荐的都是当前最红的歌曲,跟着关注起来。这简直就是误人子弟!”

      马德峰认为,现在的创作人已蜕化成流水线上的工人,不再是艺术的创造者,更不是审美理想的表达者。当流行音乐开始批量生产,呈现明显的标准化与世俗化时,情歌创作也将告别过去的对“崇高理想与爱情”的追求,转变成只追求销量的商业文化。这将影响整个行业的有序发展,甚至造成社会主流观念的歪曲。

      马德峰说,千篇一律的情歌也弱化了音乐表达感情、传播思想的作用,与目前推崇的多元价值取向不符。大部分情歌基调过于灰暗,主题边缘化倾向严重,旋律歌词雷同,试图通过精美包装刺激眼球。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很难再现,市场上都是快餐式音乐、短命情歌,这会给流行音乐市场的长远发展带来威胁。还会导致青少年的艺术欣赏品位下降、审美价值庸俗化,甚至冲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漠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74.3%受访者建议创作更多公益励志歌曲吸引鼓励青年

      一名自称“长久期待优秀青少年歌曲的人”的民意中国网网友说,优秀情歌并不是毒草,也不是靡靡之音,喜欢情歌也无可厚非,但创作题材理应多样。创作者应肩负社会责任,创作更多思想艺术兼顾、适应时代需要、受青少年喜爱、令人耳目一新的歌曲。

      公众希望流行歌曲更关注什么?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励志”(76.1%)、“亲情”(69.7%)、“友情”(62.4%)。接下来还有“爱国”(52.8%)、“公益”(51%)、“社会现状”(38.6%)、“时事”(13.7%)。调查还显示,74.3%的受访者建议创作更多公益励志歌曲吸引、鼓励、引导青年。

      郭志凯呼吁音乐从业者将“良心”二字写好。推出作品时应扪心自问,是否对得起良心。有了全体音乐从业者的支持,中国流行音乐才会有大作为。音乐不是生意,不是赚钱工具,也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音乐还是一门艺术,能给人的精神与心灵带来更多力量。

标签:;  ;  ;  ;  

重塑时代的精神品格和艺术境界85.2%的人担心粗俗的情歌会影响青少年的成长_音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