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 留住根和魂
文 梁德元
怀柔野长城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要求。“乡愁”是什么?新华词典的解释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
怀柔区政协“怀柔历史文化挖掘保护与利用”调研小组到口头村调研,走访了据说已有600年光景的老国槐和明代老宅“曹家大院”,听了曹家传人讲述,明弘治年间,该村老户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移至此,造田打井、落户成村、烧炭起家的经历。口头村的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令人肃然起敬。由此,触发了对几个问题的一点浅见。
探索传统村落活态再生之道——浙江黄岩乌岩头古村实践为例 杨贵庆 开 欣 宋代军 等2018/05 49
何为乡愁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要求。“乡愁”是什么?新华词典的解释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电脑上搜索“乡愁是什么”,“360问答”这样表述:“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是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移民,谁都会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这个解释还提到唐朝杜甫、明朝常伦和当代冰心等人有关“乡愁”的诗句。特别还提到台湾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海外的小诗《乡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情怀。
后来,在报纸上我又看到一位专家的论述。他说,乡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小时候住了多年的老房子、嬉戏玩耍的小河塘、夏天乘凉的大槐树、早晨公鸡的打鸣声等,都是乡愁的一部分,这些是城市缺乏但农村独有的资源。
二是重视崇德向善人文环境的打造。乡贤文化课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所谓乡贤,是指乡间村里那些行为检点,品德高尚,受到乡村民众尊重的人。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些在乡村社会建设、民俗教化、公共事务中乐于奉献的贤达之士,用他们自己道德的力量和人格魅力对基本社会运行发挥作用,产生影响,并由此产生了乡贤文化。怀柔区口头村明朝时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的老曹家,长期秉持“从善礼”的厚德诚信理念,他们是当时乡贤文化的典型代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需要鼓励、发现、总结和弘扬这样的乡贤,通过他们身上散发的文化道德的正能量来教化乡民、温暖故土。
底蕴和亮点是我们新农村建设中常提到的两个热词。发掘底蕴与打造亮点,是我们各级干部们常说到的重要工作。
底蕴和亮点
傍晚时分,杨宗祥站在云南祥丰集团温泉商贸中心酒店楼顶的露台上眺望,冬日暖阳撒在他的身上,形成一圈淡淡的光晕,这样的瞬间似乎很久都没有过了。
亮点,是比喻有光彩而引人注目的人或事物。对新农村建设来说,底蕴与亮点都是吸引眼球的地方,都应该是我们下工夫做的文章。不同的是,底蕴往往较内在,是需要有眼力的人来鉴赏和发现的;而亮点往往较外在,一目了然。因为这一点,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一些单位比较重视打造工作上的亮点,而忽视发掘内在的更有价值的底蕴。或者为了打造某方面的亮点而有意无意地破坏我们既有的底蕴。为此,把挖掘底蕴与打造亮点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应成为我们工作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亮点才会持续,才不会被后人和懂行者斥为败家子。
如何保护、建设和开发乡村之美?一是留住乡愁,留住“根”和“魂”。我们的乡村美在何处?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回答的有趣问题。我看过一篇有关农村的报道,其中写道:“错落有致的古宅、青石磊砌的院墙、蜿蜒崎岖的巷道……京郊之美,不仅在于自然的山水风光,更在于醇厚深邃的人文底蕴。这些凝聚着不同历史、民族文化的古村落,犹如一颗颗明珠散落在京郊,用他们独有的历史积淀和淳朴气质诠释着大美京郊。”在这位作者眼里,内在的人文之美是胜于自然山水的,这恐怕是未来的人们在综合素质和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后的一个审美趋势。所以,“内外兼修”应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乡村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根和魂。尊重、敬畏和保护好身边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历史责任。现在,各乡村都有自己的建设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拆什么、留什么、建什么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大问题。经历多的村干部和尚健在的老辈人,要把祖传或亲自经历的一些事儿、一些经典的老故事跟负责设计和开发的专业人士讲充分。历史上盲目发生的拆旧建新、拆真建假等蠢事不能再做。同时,农村要有农村的特色,不能什么都向城里看齐,如果我们什么都跟城里一样,城里人来农村还有什么意思?
怀柔区怀黄路渤海镇
何为底蕴?查词典,所指有三:一是详细的内容,内情;二是蕴含的才智、功力等;三是文明的积淀。我们常说的底蕴是文化底蕴。对文化底蕴,网络上的阐述为:“是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即人或群体所秉持的可上溯较久的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征。”并且进一步说明:“该词语具有两个前提,一是人或人群所具有的;二是这些文化特征都有渊源以及演化,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独特的地域性文化。”
那么我们的底蕴在哪儿,亮点应该在哪儿?这是我们每个乡村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思考这个问题,需要视野和学识,不能简单仓促地下结论,必要时多听听专家和域外“旁观者”的意见。一般来说,历史遗存、文化古迹和乡村特有的生活方式,包括清新的田园气息、淳朴的风物人情等都可能成为我们乡村的底蕴和亮点。多研究论证,少主观臆断,慎拍板决策,应成为我们发掘底蕴与打造亮点的重要原则。
保护与开发
怀柔区缘源居农家院
在实际进行新型农村景观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把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密切的结合在一起。这也成为了乡村建设的重要趋势,在对当地的环境生态发展进行重点保护的情况下,更好的实现景观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做好各项重点工作。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展现出生态性,设计人员就应该结合当地的景观特色,对新颖的景观模式进行改进。其中,具有的形式主要是对原有的景观状态和大小进行改变,随之形成分散或者聚集的景观构造。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对农村景观规划制定出合理的基础,把地质和自然气候视为根基。在其中融入人文因素,就会更好的展现出生活和谐发展的模式。
看了这些表述,我的理解,作为有感情、有记忆功能的高级动物,所有能引起我们回忆、思念的东西,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前辈人、当代人所经历、所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在乡愁之列。虽然每个人的感受和兴趣点会有所区别,但生产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遗存、物件和很多非遗方面的东西,都是经历过的人所怀念的。这种怀念,在农村应该说是举不胜举、比比皆是的。可惜的是,有时越在身边,越熟视无睹,不去珍惜,甚至越在身边,越主张“破坏”而不是保护、弘扬。
磨河水库有大坝、泵站以及引水管线与上坝道路等四部分构成。水库总库容241万m3,设计提水流量0.18 m3/s,年供水量430万m3。水库规模为小(一)型,工程等别为Ⅳ等。该工程的主要建筑物等级为4级,抗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
三是突出自身特色,避免千人一面。传统村落的形成,有的是由于军事,有的是由于移民或商业,还有的是属于交通要道。保护他们的个性和内涵,才能让人体会到不同村落的差别感。现在,低水平、同质化的问题比较普遍,与市民日趋多元、高品质的需求南辕北辙。为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差别化”指导。通过“一村一设计”,增强不同村庄鲜明的辨识度。既使对成功范例,也不能简单抄袭和模仿。
四是把政府主导和村民主体作用结合起来,确保村民发展利益。在建设过程中,既要政府主导,将保护开发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又要注重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调动村民参与保护、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实现产业升级,又不破坏老村、老房的结构和肌理,实现农民增收、便利、幸福和村庄风貌保护等多赢。毕竟,村民是村落的主人,若村民没有积极性,恐怕再好的事也是不好办的。
五是保护为先,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在深入开展传统村落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将更多的具有保护价值的东西保护好,做到应保尽保。已列入市区保护名录的要保护好,没有列入但仍有某方面价值的东西也要尽量予以保护。在此前提下,合理利用既有资源,培育发展特色产业。
作者系怀柔区政协秘书长
责任编辑 郭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