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建设设计中的设计理念论文_窦永昌

浅谈城市建设设计中的设计理念论文_窦永昌

摘要:现代城市建设设计人员需要针对这些新的需要进行积极的观察和领悟,并且通过自我素质的提高使人们的新需要得到满足。通过下沉式绿地、植草沟、旱溪、以及透水铺装等各种措施,使雨水充足期存蓄、吸收、渗透并净化雨水,然后在水资源在枯水期释放,使该区域水文特征基本不变,以达到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基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简要的分析城市建设设计中的设计理念,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建设;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相继发生城市雨水内涝问题,但是仍然有很多城市的缺水问题没能得到解决,所以水资源问题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时代进步与发展下,海绵城市的出现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对水资源匮乏问题进行有效改进,不仅能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还能对城市气候进行有效调节。所以在此种背景下,我国积极落实和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和工作手段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将对海绵城市的含义进行简单叙述,从而进一步分析其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希望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效帮助作用。

1 海绵城市的定义

所谓海绵城市,指的就是城市像海绵一样,通过对城市建筑、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的建设的应用,对传统雨水采集方式进行优化,从而在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安全性提升的同时,保证群众的用水质量,合理进行蓄水和净水,减少对水资源浪费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应用。在对海绵城市进行建设的环节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求就是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基础环节,这种方式对雨水渗透和净化也将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2 构建海绵城市的意义

2.1 在防洪涝前提下,能促进对水资源的合理应用

对海绵城市进行构建的重要意义在于,借助海绵效应可以对城市自身排水情况进行有效改进。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的优化,还能对用水问题进行合理解决,也就是在对防雨防洪环节中充分落实对水资源的合理回收。如果从排水角度上对问题进行分析,在海绵城市建设环节中也能对城市排水压力进行缓解,最终实现雨水回收。

2.2 对生态环境能充分发挥改进作用

海绵城市不仅可以实现对排水问题和交通问题的解决,同时对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能进行大大改善。在近年来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工业技术手段的发展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更为严重,所以在当前城市建设中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也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海绵城市在实际建设环节中对人们的生活也有着较大影响,需要在我国进行有效应用和推广。此外,当前很多相关部门和单位也出台了很多工作政策,意在有效推进海绵城市在社会中的应用。

3 在城市建设工程设计中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3.1 路面結构

在传统路面结构设计环节中,多数都不是透水性混凝土结构。但是在进行海绵城市的构建环节中,我们也需要对传统设计理念进行改进,在路面结构设计环节中加强对透水性沥青混凝土的应用,从而在实际应用环节中,进一步满足规范性要求,积极发挥结构的透水性、降噪性和防滑性。

在机动车道设计中,需要借助沥青混凝土,所以在是工作中也会出现以下问题:首先,面层之间存在较大孔隙率,如果雨水或是市政用水渗透在地面,就可以在面层作用下直接进入到附近排水设备。其次,如果雨水和市政用水在路面中出现渗透,就需要经过基层盲管,通过这种方式和附近排水设备进行连接。最后,这种形式出现的透水性问题深度较高,路面水如果出现路基问题,就需要对渗水、蓄水、净水等问题进行处理。但是在这项工作开展中也需要引起必要关注,对于交通量较大或是荷载道路不同的路面不建议采用透水路面。

3.2 路面排水

3.2.1进行人行道路的排水设计。对于人行道路排水设计工作而言,一般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种方式就是在渗透结构层作用下进入到地下,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在排水基层中建设绿化雨水收集系统。

3.2.2车行道路排水设计。一般情况下,要想确保雨水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应用,工作人员就可以在车行道路上进行横坡设计,从而将雨水引进到绿化带中,一般需要比正常车道低6-10厘米左右,此外,还可以将绿化带设计为凹形,这种方式对于雨水渗透也将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

3.2.3绿地和广场的设计。海绵城市构建的主要核心环节就是城市广场和绿地的设计。在对这项工作进行设计的环节中,需要加强对透水式铺装材料的应用,通过这种方式对城市广场和绿地雨水吸收能力进行发挥,在此种工作中,城市广场雨水进入到绿地后,绿地系统也能在综合构建环节中更有效和积极的发挥海绵城市作用,对于城市水资源的内循环将起到显著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海绵城市的建设思路

4.1海绵城市建设基本原则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探索也越来越深,人们利用大自然来为自己创造便利的手段也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方便。近些年城市发展道路上逐步衍生出许多新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比如生态城市、海绵城市、低碳城市等。其中海绵城市理念目前在许多城市发展实施,她的意思是指我们所住的城市就像海绵一样具有吸附作用,雨季吸收储存雨水,旱季释放并利用雨水,这样即解决雨季看海内涝现象,也解决旱季需水问题,形成城市雨水利用新的发展思路。

保护原有生态环境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宗旨,首先是实现自然水循环就须利用自然排水系统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提升水环境自身调控能力,维护好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

4.2海綿城市建设技术途径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大保障,但是很多地方现在仍处于水资源匮乏的情况,即使在有些大城市也会出现缺水的情况,由此可见水资源的重要性。平时我们大家用的水源是通过一系列净化处理等劳动才供我们使用。目前技术中的一些“海绵路”通常指具有吸水功能,即具有过滤、储存以及回收的功能。所以,可以吸水、过滤、储存并且回收的新型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将不断出现。

海绵城市的概念是保护城市生态资源、低影响开发,利用源头减封、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式,通过生物滞留池的建设、下沉式绿地、植草沟、旱溪、以及透水铺装等各种施工措施,使自然水循环,尽量使该区域水文特征基本不变,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4.3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路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政府机构的职能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通过不断对经济市场进行调控,政府角色成为社会管理的监督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尤其对服务性政府的建设,政府的职能作用变为侧重公共管理以及服务社会方面。因而,对于海绵城市在各个城市的建设中,政府的角色即是城市建设的服务者,监督者又是城市建设者和组织者,在实施海绵建设的各个阶段均起到重要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城市排水、雨水利用,同时是引领城镇注重建立低冲击开发思维和体系的良好开端。我国目前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合理建设、科学规划是营造宜居环境的保障。目前海绵体行业培育和建设模式路径实践等有助于国家创建试点的要求,因此,起到带动周边地区改善城市内涝到示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琪.海绵城市建设要点分析与讨论.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俞孔坚.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规划研究,2015.06.

[3]张剑瑞.海绵城市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住宅与房地产,2016.02.

[4]徐岚.基于自然地理的西咸新区海绵城市本土化建设探析.规划园林,2016.11.

[5]米文敏.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政府作用研究.2017.03.

[6]李宇超.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2016.05.

[7]徐振强.我国海绵城市试点示范申报策略研究与能力建设建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8]叶亮.“海绵城市”理念对合肥.内涝防治的应用研究,2016.11.

[9]袁媛.基于城市内涝防治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2017.1.

[10]荣艳艳.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规划方法与应用.城市建设,2016.11.

[11]袁媛.基于城市内涝防治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2016.06.

[12]张丽.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对策研究.城乡建设与发展,2016.06.

论文作者:窦永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  ;  ;  ;  ;  ;  ;  ;  

浅谈城市建设设计中的设计理念论文_窦永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