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指导作用研究论文_魏国华

乡镇卫生院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指导作用研究论文_魏国华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于城镇卫生院 314308

【摘 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是令人振奋的,尤其是对广大农村居民,让所有农民包括其家庭成员,通过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参与,可以享受到初级卫生保健,和全体社会成员均等化地享受卫生资源,能在农村生活环境中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安居乐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高效运作的乡镇卫生院的最高宗旨。全科医学模式实施后,乡镇卫生院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注重强化措施,以便于为全体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

【关键词】全科医学教育;社区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

乡镇卫生院在三级卫生保健网中理应承上启下,成为广大农村居民舍近而求远的“过滤器”,更是实现分级诊疗的枢纽。但事实上在全国大多数省市的乡镇卫生院仍是薄弱环节,制约了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影响了三级保健网的功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县级卫生机构依靠资源、品牌、人才优势不断扩张,卫生院医疗能力的下降,导致患者流失。所以加强乡镇卫生院功能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该项举措对于全科医学的发展大有助益,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乡镇卫生院实施全科医学模式的现状

乡镇卫生院是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承担着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任务,在农村卫生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各地乡镇卫生院实施全科医学模式大致存在以下三种类型:

1、向社区卫生服务转型:现在的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分成公共卫生科、基本医疗科两大功能区,加强了公共卫生、疾病预防以及提升基层基本医疗工作能力。

2、等级升级型:由于地区社会功能的需求或者提升,一部分乡镇卫生院改造升级为医院,进一步提升了基本医疗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3、托管型:现阶段提出“双下沉、两提升工作”工作,部分二甲或者三甲医院托管基层医院,进一步提升基层基本医疗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完善乡镇卫生院的运作体制,发挥指导作用

(一)借鉴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经验,探索基层全科人才培养途径

通过对基层岗位常见病的调研,笔者发现基层医疗资源需求量大,全科医生执业要求高。鉴于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较为滞后,全科医生培养在借鉴国际全科医学教育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培养模式。如复旦大学的“中山模式”和浙江大学的“邵逸夫模式”,就领跑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均以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的标准培训全科医生,不断完善培训方法。一名全科医生如果只是在病房轮转,而不是在社区诊所诊察患者,是无法培养能力的,基层全科医生应能够独立看诊,并有能力解决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为解决全科基层人才紧缺问题,“十二五”期间实施了重要举措,由高职院校培养3年制临床专科生,以加快补充基层卫生人才建设。但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当前中国大力发展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对全科医疗岗位的需求,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迅速发展的需求,针对该现状,应当充分发挥基层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全科培养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推进医教协同育人机制,探索融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及继续教育于一体的“3+2”全科人才培养途径,在全面提升基层人才的培养质量的同时,也为基层培养全科骨干人才。

(二)全科规范化培训并轨成人本科学历教育,整体提升基层全科人才培养质量

分析临床医学专科培养目标与全科医生岗位能力需求差异,医教协同,在医药联盟“盐卫-医教联合体”内实现临床学院-社区基地临床小班化授课、见习、实习一体化完成,实施“课岗融通、职业能力递进”课程体系和“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临床实践教学,推进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模式的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3+2”教育培训,实现临床医学专科与全科医生岗位职责的对接,实现2年全科规范化培训并轨成人本科教育的教学改革,推进“3+2”全科人才培养示范区的建设,促进基层人才质量整体提升。

(三)借鉴“5+3”一体化培养模式,试点“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模式

借鉴江苏省“5+3”一体化培养模式,试点“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模式。从入学新生中招生录取本科“3+2”高职-本科一体化培养模式班。实现全科医学3年制的专科教育、本科段培养和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一体化培养模式,实施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和校内-医院-校内-医院双轨式一体化循环教学模式,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使“3+2”培养模式的优秀医学生有机会进入本科段学习,实现能力和学历的同步提升,确保基层队伍有持续发展的后劲,为基层培养助理全科医师骨干人才。

(四)加速专业队伍的建设

乡镇卫生院实施全科医学模式,首先必须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着力解决当前急需与规范化培养周期较长之间的矛盾,近期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同时改革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创新全科医生激励政策和方式。其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高人才的全科医学知识和整体素质。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全科医学的在职培训对弥补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不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二培养全科医生,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的建设,进行有组织的全科岗位培训。其三,培养和建立稳定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其四,尽快实施全科医师的资格认可和准入制度,同时坚持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的长效培育机制:积极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学校与社区卫生服务基地的双方优势,培养大批的全科医护人员,壮大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的队伍。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我国乡镇卫生院实施全科医学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社区卫生服务应当进一步完善,用以指导全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充实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从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登军,陈婷,黎夏,殷晓旭.国内外全科医学发展比较与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7,34(05):432-435.

[2]刘晓君,吴明洋,张琎,姜小庆,刘登来,吴眚,陈明涛,胡永新,袁兆康.我国基层全科医学的建设现状与政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01):47-50+80.

论文作者:魏国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  ;  ;  ;  ;  ;  ;  ;  

乡镇卫生院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指导作用研究论文_魏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