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元代花鸟画《山桃锦鸡图》之所想(论文文献综述)
徐怡[1](2020)在《王渊对南宋水墨工笔形态花鸟画的“承”与“变” ——以《桃竹锦鸡图》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花鸟画自唐代独立成科,至宋代形成了多样化的艺术面貌,其中,工细写实、设色富贵的院体画成为当时的主流;元代画家受文人画理论和隐逸之风的影响,花鸟画作品多为写意形态。在由宋到元绘画风格转变的进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绘画表现形式——水墨工笔形态花鸟画,这种艺术样式发展到元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后人称之为墨花墨禽。王渊所绘《桃竹锦鸡图》,是元代墨花墨禽风格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南宋水墨工笔形态花鸟画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本文通过对王渊《桃竹锦鸡图》的具体研究,分析其时代背景,从题材、设色和绘画功能上论述王渊对南宋水墨工笔形态花鸟画的继承;从思想背景、技法、造型、构图、意境五个方面比较王渊对南宋水墨工笔形态花鸟画的创新与发展,梳理自南宋到元代水墨工笔形态花鸟画图式的演变,阐述王渊墨花墨禽作品的画史价值及其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
葛广顺[2](2018)在《“黄家富贵”花鸟画风的传习与探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论述了“黄家富贵”画风在宫廷画院中的沿袭,分析其历史成因及其对当代的影响、对本人创作的启示。旨在说明“黄家富贵”画风的成因以及它与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宗教哲学、统治者的审美趣味等关系;同时,“黄家富贵”画风对当代仍然具有重大影响。我们应该透过作品表面的技法看到其背后的深刻内涵,结合时代需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造出蕴含“正能量”且又有富贵气息的作品。本文一共分为三章。引言部分表明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第一章,笔者以黄氏父子、宋徽宗赵佶、边景昭、吕纪、蒋廷锡等人的花鸟画作品为例,分析他们的作品继承“黄家富贵”画风,梳理“黄家富贵”画风在宫廷画院中的沿袭脉络。第二章,承接上文,通过考证“富贵”一词的含义,引申出“黄家富贵”概念的历史成因、特点及其背后的深刻含义,帮助我们解读绘画作品,从而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第三章,在了解“黄家富贵”概念之后,总结其在当下具有的时代意义以及对笔者创作的启示。
李夏夏[3](2015)在《元代花鸟画中的水墨之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有感于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颇为奇特的现象,花鸟画进入元代后,摒弃了五彩斑斓的院体设色花鸟画风,进而文人水墨花鸟画成为时代的主流。笔者沿循“水墨”画风的形成及演变,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开展研究:首先分析了元代水墨风行朝野,色彩边缘化的现象成因;其次研究了元代水墨花鸟画在技法表现、审美趣味和思想内涵等方面产生的变化;最后讨论了元代花鸟画水墨之风的变革对中国绘画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笔者通过对现有相关作品及文献资料的分析,试图寻找这些议题的答案。本文第一章绪论述了前人在元代水墨花鸟画风格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不足,并就相关之不足分析了本文应着重研究的内容及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创新点。第二章,主要叙述了水墨之风形成的现象及成因。第三章,分析了元代水墨花鸟画的形成及演变格局;“墨花墨禽”样式的形成以及“梅兰竹”君子画的流行。第四章,从水墨之风的形成分析元代水墨花鸟画所体现的艺术精神与思想内涵,揭示元人对自我意识的觉醒,从而使绘画风格向着意象性符号与笔墨两个趋势发展。第五章揭示了元代水墨花鸟画的审美意向及情感趣味的转变。元代“逸品”成为最高品评标准,标志着文人画体系成为艺术的主流。总结性地概括了元代花鸟画的特征与时代价值。第六章讨论了元代花鸟画变革对明清花鸟绘画的影响,以及结合现当代艺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现实的借鉴意义。由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元代是中国画史上的分水岭,是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在元代赵孟頫等人的积极推动与影响下,花鸟画产生了由色到墨,由“无我”到“有我”,以书入画,诗画结合,追求“逸品”的时代风格。元代花鸟画水墨之风的兴起是中国画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形成了花鸟画由工到写、由色到墨、由“无我”到“有我”、由“写形”到“写意”的全方位转变,标志着中国画由具象审美逐渐向抽象审美过渡,并在此影响下形成了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意象审美观。正是这种审美观念的转变使笔墨成为中国画追求的新方向。笔者运用比较法,图像学研究法等结合在绘画领域的实践研究,收集大量的历史资料,结合宋代、元代和明代画家的作品,全面的挖掘元代花鸟绘画的艺术价值。本文同时对元代赵孟頫的“贵古”思想做出了新诠释,并对元代水墨花鸟画“逸品”的标准作出介定。
黄岑[4](2012)在《以墨呈象 ——从元代王渊《山桃锦鸡图》到本人创作》文中研究指明王渊是元代“墨花墨禽”画风的典型画家。其作品对日后的写意花鸟画起着重要的影响。王渊对于徐熙和黄筌的借鉴,以及对院体花鸟画精细不勾审物的精神继承,在当下花鸟画创作中依然深有借鉴的价值。本文以王渊代表作品《山桃锦鸡图》为例,从创作层面以及精神层面进行理解与分析,其目的是启发自己对于传统的思考而积极作用于创作实践。通过研究,为我今后的花鸟画创作提供更深刻的思路以及更广阔的空间。
聂瑞辰[5](2011)在《花鸟画的多元化审美取向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写作目的是解决有关花鸟画多元化审美取向的一些问题。首先对花鸟画审美取向的画面影响因素和画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以此为依据,从花鸟画整体出发,深入剖析花鸟画史上审美取向多元并存和不断发展变化的状况。在剖析中,多以表格形式静态平列各时段并存的各种取向的花鸟画之形式、画家、题材、手法、色彩、探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再以文字形式对画面、画外某些因素对花鸟画审美取向形成、消长的影响作动态分析。这些剖析证明了画面影响因素和画外影响因素对花鸟画审美取向形成及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得出结论,花鸟画审美取向多元并存及不断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艺术繁荣的标志,应进一步促进花鸟画多元并存及健康发展。因此,从影响花鸟画审美取向的画面和画外两方面因素出发,提出新时期发展花鸟画的建设性策略。本文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作品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描述性研究法、归纳演绎法、抽象概括法、分析综合法等。对于以上研究方法的运用,因行文中研究内容的发展变化而侧重不同,总体上互为补充、印证。通过研究方法的合理使用,力求论据恰当、典型,论点正确、深刻,论证充实、准确,最终得出客观、公允的结论。本文研究成果在于,提出花鸟画审美取向多元并存的客观性和必要性的论点(观点新);提出影响花鸟画审美取向的两方面因素,显性因素——画面影响因素和隐性因素——画外影响因素(论据新);以表格形式静态展示受显性的画面因素影响,各时期花鸟画多元并存的状况,再以文字形式动态展示受某些隐性的画外因素影响,各时期花鸟画审美取向发展及变化的状况(论证新);提出促进花鸟画多元繁荣发展的策略。此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对花鸟画多元化繁荣发展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实用性)。
胡巍[6](2003)在《读元代花鸟画《山桃锦鸡图》之所想》文中认为中国古代的花鸟画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元代水墨花鸟画家王渊作品《山桃锦鸡图》代表了元 代花鸟画的水平。重提古人不同的创作状态和艺术主张,旨在呼唤和重视开发前人留下的更多的宝贵遗产。
二、读元代花鸟画《山桃锦鸡图》之所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读元代花鸟画《山桃锦鸡图》之所想(论文提纲范文)
(1)王渊对南宋水墨工笔形态花鸟画的“承”与“变” ——以《桃竹锦鸡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与难点 |
第一章 王渊《桃竹锦鸡图》的创作背景及绘画风格 |
第一节 创作背景 |
第二节 绘画风格 |
第二章 王渊《桃竹锦鸡图》对南宋水墨工笔形态花鸟画的“承” |
第一节 王渊对南宋水墨工笔形态花鸟画绘画思想的继承 |
一、对南宋文人思想的延续——画以适意 |
二、对南宋隐逸思想的吸收——托物言志 |
第二节 王渊《桃竹锦鸡图》对南宋水墨工笔形态花鸟画艺术风格的继承 |
一、对“以墨入画”色彩观的继承 |
二、对“写物之生意”写生观的继承 |
第三章 王渊《桃竹锦鸡图》对南宋水墨工笔形态花鸟画的“变“ |
第一节 王渊对南宋理学思想的吸收与发展 |
一、打破朱熹理学影响下的写实之风 |
二、突破象山心学中的过度关注本心 |
第二节 王渊对赵孟頫绘画思想的吸收与融合 |
一、“贵古”思想与“简率”之风对其审美理念的渗透 |
二、“书画本为同”思想对其绘画技法的影响 |
第三节 王渊《桃竹锦鸡图》在南宋水墨工笔形态花鸟画艺术风格基础上的革新 |
一、绘画技法的发展——从勾勒设色到逸笔草草 |
二、造型语言的创新——从严谨写实到简洁概括 |
三、构图样式的拓展——从折枝花卉形式到全景式构图 |
四、意境表达的突破——从客观之境到有我之境 |
第四章 王渊《桃竹锦鸡图》的画史价值及意义 |
第一节 王渊《桃竹锦鸡图》的画史意义 |
第二节 王渊墨花墨禽作品对当代水墨工笔形态花鸟画创作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黄家富贵”花鸟画风的传习与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二)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
第一章 “黄家富贵”画风在宫廷画院中的沿袭 |
第一节 五代及宋代前期:以黄筌、黄居寀为例 |
第二节 宋代中后期:以宋徽宗赵佶为例 |
第三节 明代:以边景昭、吕纪为例 |
第四节 清代:以蒋廷锡为例 |
第二章 “黄家富贵”概念的历史成因 |
第一节 “黄家富贵”的内涵 |
一、“富贵”的字面含义 |
二、“黄家富贵”的概念生成 |
第二节 “黄家富贵”画风的特点及原因 |
一、“理学”主导:注重写生,随类赋彩 |
二、迎合帝王审美:题材、立意吉祥 |
三、时代造就:构图严谨,体量宏伟,材料贵重 |
第三章 “黄家富贵”概念的时代意义 |
第一节 “黄家富贵”概念在当代的影响 |
第二节 “黄家富贵”概念对笔者创作的启示 |
一、师古人 |
二、师造化 |
三、得心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专业能力展示 |
致谢 |
(3)元代花鸟画中的水墨之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元代绘画研究现状述评 |
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1.4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1.5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水墨之风的兴起及成因 |
2.1 水墨之风兴起的现象 |
2.1.1 水墨之风兴起的时代背景 |
2.1.2 两宋至元花鸟画水墨形态的转变 |
2.2“水墨之风”盛行的原因 |
2.2.1 赵孟頫的“贵古”思想与水墨之风 |
2.2.2 水墨中的隐逸思想 |
2.2.3 老庄思想与水墨 |
2.2.4 元代绘画材料的改变 |
第三章 元代水墨花鸟的形成及演变 |
3.1 院体花鸟画的衰败 |
3.2“墨花墨禽”艺术样式的形成 |
3.2.1“墨花墨禽”笔墨形式的变革 |
3.2.2“墨花墨禽”艺术风格的形成 |
3.3“梅、兰、竹”君子画的盛行 |
3.3.1 传承有序的“墨竹”兴盛 |
3.3.2 元代“墨梅、墨兰”的流行 |
第四章 元代水墨花鸟画的艺术精神与思想内涵 |
4.1 元代画家对自我意识的觉醒 |
4.2 元代水墨花鸟画之“意象性”探析 |
4.3 元代水墨精神的实质表现 |
4.4 元人追求“画品”的精神境界 |
第五章 元代水墨花鸟的审美意向及情感趣味 |
5.1 从“状物精微”到“逸笔草草”审美情趣的转变 |
5.2 对“意趣”的表现与“逸趣”的追求 |
5.3“书画同源”审美体系的构建 |
5.4 元代水墨花鸟画中“诗”与“画”的融合 |
第六章 元代花鸟画承上启下的影响及意义 |
6.1 对宋代花鸟画的继承与改革 |
6.2 对明清写意花鸟画的影响 |
6.3 元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启示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毕业创作及获奖作品 |
致谢 |
(4)以墨呈象 ——从元代王渊《山桃锦鸡图》到本人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读王渊《山桃锦鸡图》 |
第一节 纸质语言 |
第二节 技法特点 |
第三节 传承之道 |
第二章 王渊《山桃锦鸡图》的启示 |
第一节 以墨代色 |
第二节 师“黄”鉴“徐” |
第三节 工写过渡 |
第三章 我的艺术实践 |
第一节 立意 |
第二节 纸质选择 |
第三节 笔墨探索 |
第四节 个人体验与认识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参展获奖概况 |
发表出版概况 |
(5)花鸟画的多元化审美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本文研究内容、原因和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2 研究原因 |
1.3 研究方法 |
2 本文研究现状、成果和意义 |
2.1 研究现状 |
2.2 研究成果 |
2.3 研究意义 |
第一章 影响花鸟画审美取向的画面因素 |
1.1 花鸟画的题材 |
1.1.1 传统花鸟题材之象征意义 |
1.1.2 题材的象征意义与花鸟画审美取向 |
1.2 花鸟画的表现手法 |
1.2.1 花鸟画的几种基本表现手法 |
1.2.2 表现手法与花鸟画审美取向 |
1.3 中国画的色彩 |
1.3.1 中国画色彩的美学渊源 |
1.3.2 三大色彩材料系统与审美取向 |
小结 |
第二章 影响花鸟画审美取向的画外因素 |
2.1 画家自身因素 |
2.1.1 相异人生经历,导致相异的审美取向 |
2.1.2 新兴因素影响,形成不同的审美取向 |
2.1.3 疏离画坛流弊,树立创新的审美取向 |
2.2 接受者的影响 |
2.2.1 边鸾花鸟画审美取向的变迁 |
2.2.2 五代徐黄异体及其起落沉浮 |
2.2.3 徐崇嗣没骨花的创制 |
2.3 社会文化观念变迁 |
2.3.1 水墨写意花鸟的崛起与风行 |
2.3.2 工笔设色花鸟的疏淡化 |
2.3.3 工笔画在现当代的复兴 |
2.4 绘画材料的发展 |
2.4.1 载体的发展与审美取向 |
2.4.2 工具的发展与审美取向 |
2.4.3 颜料的发展与审美取向 |
2.5 影响传统绘画的域外绘画因素 |
2.5.1 西域和印度的佛教艺术对中国画的影响 |
2.5.2 西方绘画对中国花鸟画的影响 |
2.5.3 日本画对现当代中国花鸟画的影响 |
小结 |
第三章 花鸟画审美取向的多元并存和发展变化 |
3.1 花鸟画审美取向多元并存态势的初成 |
3.2 两宋花鸟画审美取向的多元并存及发展 |
3.3 元代花鸟画审美取向的多元并存及发展 |
3.4 明清花鸟画审美取向的多元并存及发展 |
3.5 近现代花鸟画审美取向的多元并存及发展 |
3.6 当代花鸟画审美取向的多元并存及发展 |
3.6.1 当代花鸟画在题材和色彩上的拓展带来的新审美取向 |
3.6.2 当代工笔花鸟画表现手法的拓展带来的新审美取向 |
3.6.3 当AI写作意花鸟画表现手法的拓展带来的新审美取向 |
3.6.4 当代花鸟画审美取向的多元并存及发展 |
小结 |
第四章 促进花鸟画多元繁荣发展的策略 |
4.1 重新认识题材、手法、色彩的意义 |
4.2 加强画家自身修养 |
4.3 拓宽接受者的品赏视野 |
4.4 深入开发应用绘画材料 |
4.5 吸收域外绘画的有益因素 |
4.6 利用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四、读元代花鸟画《山桃锦鸡图》之所想(论文参考文献)
- [1]王渊对南宋水墨工笔形态花鸟画的“承”与“变” ——以《桃竹锦鸡图》为例[D]. 徐怡. 西安美术学院, 2020(02)
- [2]“黄家富贵”花鸟画风的传习与探微[D]. 葛广顺. 中国美术学院, 2018(01)
- [3]元代花鸟画中的水墨之风[D]. 李夏夏. 天津大学, 2015(08)
- [4]以墨呈象 ——从元代王渊《山桃锦鸡图》到本人创作[D]. 黄岑. 南京艺术学院, 2012(04)
- [5]花鸟画的多元化审美取向研究[D]. 聂瑞辰. 天津大学, 2011(05)
- [6]读元代花鸟画《山桃锦鸡图》之所想[J]. 胡巍.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