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报告(下)_科学发展观论文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报告(下)_科学发展观论文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下)(之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二论文,研究报告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新时期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四)研究的薄弱环节及对策建议

以上所述,是近几年关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执政能力建设研究的主要方面。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涉及到其他一些问题,如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整体建设的关系以及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系等等,限于篇幅,不可能一一列出。总的来看,近年来理论界对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执政能力建设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但由于这三大理论涉及面广,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因此有许多问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首先,拓宽研究领域,挖掘研究深度。如在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方面,目前已就社会发展问题的本质、主体、内涵、规律和目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这种探索仍然是初步的,是不够深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环节是正确处理现阶段我国在利益群体多元化和利益分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产生的利益矛盾,但是对产生上述矛盾的深层原因的分析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再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建立在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尤其要建立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的基础之上,但共产党执政规律有哪些,执政能力建设要与哪些执政规律相关联,怎样按照执政规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

其次,进一步增强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应用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执政能力建设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重大的实践问题,从目前已有的成果看,理论上研究的成果较多,对在实践中如何解决这些重大课题还研究不够。虽然有些学者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解决问题的措施,但大多比较宏观、原则和笼统,操作性、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所以,在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还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也需根据我国现实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具体措施来。例如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来解决我国当前的利益矛盾,就是一个极有现实性和针对性的重大课题,但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能力系统,包含多方面的能力,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能力建设都是一个重大课题,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都处在起步阶段,仍然有待深化。

再次,加强研究的系统性、整体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应当深入揭示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整体性的研究。此外,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各自作为一个系统,涉及一系列的观点、概念、要素、关系,如科学发展观就涉及社会发展问题的本质、主体、内涵、规律和目的等根本问题,除此还涉及社会的全面发展、统筹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社会和自然的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除此还有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执政能力建设也涉及执政意识、执政使命、执政宗旨、执政资格、执政方式、执政要素、执政环境、执政本领以及执政能力建设与执政规律、历史经验、党内民主、用人制度的关系等问题。因此,要全面把握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及其规律,就必须对其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研究。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化和加强。

结语

以上只是对近些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做的简要概述,相对于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取得的丰硕的成果,这些概述难免挂一漏万,无法全面反映我国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所取得的成就,仅供大家参考。

(课题组负责人:张新;课题组成员:苗桂山、白琳、李建国、韩华)

标签:;  ;  ;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报告(下)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