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数据时代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活以及工作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图书馆的发展方式。本文引出图书馆处理数据信息与大数据技术的共性所在,分析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据资源建设和完善的策略,提出大数据时代高素质智慧专业人才是图书馆发展的瓶颈,并提出图书馆在智慧图书馆员培养的方向。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服务;图书馆
0引言
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数据信息快速生成和传递,大数据正以急剧膨胀的速度迅猛发展,并对人类现有的知识体系、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公共管理等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起各国政府和业界高度重视并积极制定战略规划。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宣布了“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并联合联邦政府承诺投资2亿多美元,用于推动全美进行大数据相关技术研究开发。同年10月,我国也组成了大数据专家委员会,旨在探讨大数据的核心技术与科学问题,进而推动大数据学科方向的发展与建设,构建面向大数据产学研一体化的学术交流、技术合作与数据共享平台,提供战略性的意见与建议[1]。
1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
大数据也称为海量数据,主要基于存储数据的大小是否达到PB或EB级别。大数据是一种多样化的,集海量资源于一体的非结构化的一种数据信息。具有的特点:信息容量大。大数据的存储和运行需要现代科技含量较高的智能设备为支撑,智能设备收集、存储和分析的数据量是不可估量的;数据种类多。数据信息从不同渠道汇聚到互联网上,数据的类型也逐渐丰富;处理速度快。基于先进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大数据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容量大、复杂程度高的数据处理工作;资源价值高。大数据也是一种资源,聚合各类数据并有效地利用数据中的有用信息。
2高校图书馆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工作思维不够创新,服务方式比较落后
对于高校图书馆工作者而言,由于已习惯了长久以来固定下来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其工作观念比较传统,缺乏大数据思维,认为大数据这种高速的信息处理模式并不适用于图书馆,所以也就不会主动思考如何将大数据与图书馆的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图书馆管理员要频繁地整理、归类书籍,有时不可避免地出现图书丢失、破损的情况,工作量比较大。同时,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比较被动,依旧停留在读者提问的现状,难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大大降低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2.2信息化发展速度慢,服务模式比较滞后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部分高校图书馆虽然引入了信息化系统,但大部分都是借阅系统,只是为了方便书籍的借阅和回收管理。而且多数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基本上都是以纸质的藏书为主,资源量有限,很多专业性较高的知识资源比较匮乏,且图书馆配备的公共电脑、智能阅读设备较少,使得师生只能在私下通过其他渠道进行查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缺乏技术和管理人才,服务体系不尽完善
很多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数据处理需求日益增大而专业知识人才相对不足的困境,特别是缺少熟练掌握大数据相关知识和技术、具有大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的人才。高校在培养和引进图书馆人才方面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这也是高校图书馆未能实现大数据应用的根本原因。
3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举措
3.1提升馆员的数据信息素养,转变管理服务方式
大数据不仅是一种信息资源,而且是一个理念,即所有数据都被使用,注意更详细的信息,需要多角度、多视觉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师生的过程中,需要树立大数据的理念,掌握大数据服务的基本方法,贯穿于整个管理服务过程的始终。面对内容庞杂的数据信息,需要从中找寻到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从而为师生的科研学习提供材料支持,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馆员具备良好的数据信息素养,管理服务技能娴熟,掌握或精通大数据工作业务技能,。需要经常开展或举办一些讲座、培训和再教育活动,定期举办数据信息分享交流会,加强馆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高校图书馆员提供大数据管理与服务的能力。集中一大批专业人才,重点进行数据分析的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养,使图书馆不仅有高校图书馆业务知识的能力,也有分析贸易数据和挖掘和实施方案的能力,从而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在此过程中,要有效组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以确保信息交流、共享和创新。
3.2提供智能化服务,强化移动化服务能力
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利用智能技术,及时收集和整理复杂数据,这样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探索图书馆进一步智能化。对于广大师生来说,提高图书馆的智力服务水平可以使信息收集更加便利,提取图像和文档信息的速度更快,这更有利于智能化知识管理,促进知识的传播,这有助于信息资源的快速开发和整理。信息将以各种形式传播,其中移动终端最受读者欢迎,通过各种移动终端,师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更快速、更方便地检索信息。高校图书馆应了解移动业务的模式,积极开发图书馆信息服务向手机等移动终端转移的新技术,为师生提供移动浏览服务和统一信息,以及信息检索和信息回复服务。
3.3加强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
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增加了信息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动态信息,使图书馆掌握了快速准确提取数据和使用数据的能力。图书馆要积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大数据环境下人才匮乏问题。大数据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革命。要掌握和使用这项技术,需要具有不同专业知识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而且,要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不断提高对主动服务的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机构服务向个性化服务的转变,不再是等待读者来、简单的借还工作,而是要根据高校的特点,主动进入院系、走进教室,提供科研和学习服务,通过各种终端适时主动推送他们所需的各种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应该随时研究师生的需求,努力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为他们的研究和学习提供必要的书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师生为中心,加强服务功能,优化服务流程,延长服务时间,扩大服务领域,更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1]段瑞梅.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浅析.图书馆工作c研究,2016(9):108-110・
[2]张宏.我国高校图书馆大数据研究现状分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7):56-59.
[3]刁羽.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创客群体信息服务的策略探索.图书馆学研究,2016(8):22-25.
[4]郭莉;李秋月.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图书馆大数据应用策略研究.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6):36-39.
论文作者:陈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数据论文; 图书馆论文; 高校论文; 信息论文; 师生论文; 馆员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