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飞燕
(西山煤电集团责任有限公司职工总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53)
【摘要】 目的:对BD静脉留置针在呼吸科中的应用效果以及相关护理方法的观察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到12月200例我院收治的进行BD静脉留置针穿刺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分别给予常规对症护理和相关针对加强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科中应用BD静脉留置针,能够有效减少液体外渗以及穿刺次数,确保了静脉的维护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而相关针对加强性护理干预的实施,有效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BD静脉留置针;呼吸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292-02
BD静脉留置针是头皮针的替代产品,又称为套管针。在呼吸科中应用BD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被反复穿刺引起的疼痛,降低了对人体血管的刺激和伤害,大大减少了药液外渗,使得护理工作量也相应减少,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1]。因此,合理恰当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BD静脉留置针在呼吸科中的应用效果以及相关护理方法的观察和探讨,将2014年1月到12月200例我院收治的进行BD静脉留置针穿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观察组进行相关针对加强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到12月200例我院收治的进行BD静脉留置针穿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在三十三到七十八岁之间,其中下肢静脉35例,上肢静脉65例;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年龄在三十四到七十九岁之间,其中下肢静脉30例,上肢静脉7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患病类型等基础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穿刺方法: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恰当的选择适合穿刺的部位;②穿刺之前首先要对适当型号的留置针进行有效选择,即就是粗直的、丰富血流量以及无静脉瓣的留置针;③在外套管松动后,用左手绷紧皮肤,并在消毒范围内的三分之二处作为穿刺点;④缓慢的用针翼直刺静脉,等到有效回血之后再继续进针,钢针退入导管的距离为0.2cm;⑤将导管送入血管,松开止血带,打开调速器,并将针芯取出,最后利用无菌透明敷料将其密闭式固定[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护理,观察组给予相关针对加强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健康教育,耐心详细向患者讲解留置针的作用和方法,使得患者对留置针的相关护理知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②穿刺护理,医护人员要用碘酒和乙醇进行全面消毒,以保证留置针的通畅;对浓度高的药物进行稀释,并更换注射部位,以保证血管的正常。③静脉留置针使用,连接输血器或者输液器时,要压住针前端以免静脉由于吸气产生负压而引起血栓;再次启动静脉留置针时,等到回血后再接上液体,注射器不能用力,以免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从而导致堵塞。④术后护理,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各项体征,有红肿、发热现象要及时进行对症处理;拔管时,必须要关紧调节器停止点滴,轻微挤压输液管使得留置针内有少许回血;用消毒棉球压迫注穿刺针眼,拔针时注意避免药液漏出皮下,从而导致皮肤坏死;不能对局部进行按揉,以免针眼局部出现瘀斑。⑤各种并发症护理干预,导管堵塞护理,注意封管操作,以免反流血液引起阻塞,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和用量,控制好封管液的维持时间;液体渗漏护理,选择血管时,医护人员应该避免对关节部位和不完整皮肤的穿刺,控制好进针的速度以及角度;静脉炎护理,严格要求无菌操作,对于更换输液部位要有一定的计划,有效保护血管,拔针之后及时执行消毒、包裹操作,并对穿刺点进行有效的防水措施,避免发生静脉炎;皮下血肿护理,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穿刺,依据患者血管的不同情况,控制好进针角度,并操作熟练,从而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有效预防和制止使皮下血肿的发生;穿刺部位感染护理,如有感染可以在成功穿刺碘伏消毒干之后,采用无菌透明莫紧贴皮肤;静脉血栓护理,首先要选择上肢粗静脉进行穿刺,及时更换穿刺部位,对于久病卧床患者禁止对其下肢进行穿刺,对于导管堵塞要及时采取回抽,从而有效防止血栓的发生;导管脱出护理,留置针穿刺后要有效固定导管,并将管延长采取弧形进行固定,方便对导管进行外力牵拉,更换敷料时要向心揭开敷料,告知患者置管侧的肢体不宜运动过度,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要使用约束带对其进行约束,防止针头被拔出[3]。
1.3 临床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局部渗血、导管脱落、静脉炎、液体渗漏、静脉血栓以及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结果
观察组100例患者中有10例并发症发生(10%),其中局部渗血2例(20%),导管脱落2例(20%),静脉炎2例(20%),液体渗漏2例(20%),静脉血栓1例(10%),皮下血肿1例(1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有40例并发症发生(40%),其中局部渗血6例(6%),导管脱落6例(6%),静脉炎10例(10%),液体渗漏10例(10%),静脉血栓4例(4%),皮下血肿4例(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下表。
表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作为头皮针的替代的BD静脉留置针,应用于呼吸科中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被反复穿刺引起的疼痛,降低了对人体血管的刺激和伤害,而临床护理也至关重要[4]。本次研究,首先通过健康教育,促使患者对穿刺知识和并发症情况有一个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后期对自身情况的检测,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有力保证;通过穿刺护理,无菌操作,减少感染和保证血管正常;通过术后护理,有效防止血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各种并发症护理干预,对于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皮下血肿、穿刺部位感染等并发症经有效的护理干预,预防其发生,并及时进行对症治疗,提高了治疗有效率,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研究显示,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0%。
综上所述,在呼吸科中应用BD静脉留置针,能够有效减少液体外渗,以及穿刺次数,确保了静脉的维护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而相关针对加强性护理干预的实施,有效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润枝,付繁荣,郝建华.浅静脉留置针在呼吸科中的应用和护理[J].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09,3(2):109-110.
[2]吴美玉.浅谈静脉留置针在呼吸科中的应用与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10(5):21-23.
[3]卢寺华.静脉留置针静脉选择、封管方法及保留时间的研究[J].河北医药,2008,30(2):246.
[4]李卡路.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方法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7):655-656.
论文作者:杜飞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4
标签:静脉论文; 并发症论文; 患者论文; 导管论文; 发生论文; 血肿论文; 血管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