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部分省市作文问题综述_文学论文

1998年部分省市作文问题综述_文学论文

1998年部分省市中考作文试题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考论文,省市论文,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河南

河南省1998年的中考作文题是:

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1]据调查,不少中学生不大懂得关心父母,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很少为父母或其他长辈做些什么……

[2]12岁的女孩李根有一位身患重病的聋哑父亲,他夜里常犯病咯血。为了伺候父亲打针吃药,李根每晚临睡前把一根尼龙绳的一头系在父亲的床头上,另一头系住自己的脚腕,这样,父亲犯病时就可以拽动绳子叫醒她。

(1)上面两则材料,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对待长辈的两种不同的感情和作法。根据材料的主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见所闻,选取一两件具体事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

(2)根据上面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五六百字的议论文,谈谈自己的看法。题目自拟。

以上两题,任选一题。

我们设计这样的题目,有下面一些考虑: 一、作文测试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对待长辈,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学习做人的开始。“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中学生的现状来说,不懂得对父母长辈尽“孝”的问题是比较普遍的,在这个题目上做做文章,有利于引导中学生思考自己为人子、为人孙,该如何对待长辈,如何回报长辈,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集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于一身的新一代青少年。

翻阅试卷,反馈回来的信息让人欣喜。有学生这样写:“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近十几年来,人们对这种美德逐渐淡忘,尤其是中学生,知道尽孝的不是很多了。”“父母对我的爱比牛毛多,我对父母的爱没有牛毛长。一直自以为很聪明的我,为何这么晚才懂得了这份爱?”“献给父母的一座大楼和李根的一根尼龙绳,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价。”“我们该为父母做些什么了,父母下班后,你端上一杯热茶,那是孝心;你嘘寒问暖的几句话,那是孝心……孝心是一旦失去就永远无法展现的幸福。”

还有考生,把目光投向身边或孝或不孝的人和事,加以叙述,加以评价。他们写道:“你连生养你的父母都不爱,你会真心爱谁呢?”“朱德从孝敬父母到成为伟大人民的儿子,这两者中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看到,在鲜明的褒贬中,学生素质结构中原本薄弱的一个层面开始发生了变化。

二、作文测试要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选拔人才。

1.考查审题立意的能力。如果题目出得含混不清或弯子太大太多,使学生费解,就可能使中上水平学生考不出真实成绩。为了提高考试的效度,在两则材料后,我们明确指出材料“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对待长辈的两种不同的感情和作法。”这就至少提供给学生两点信息:一是要写怎样对待长辈。二是可以正面写,可以反面写,也可以正反对比着写。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审题时把握住主旨,不致“跑题”。实践证明,在材料后附上简明的提示性文字,有利于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发挥中考的选拔功能。

试卷表明,多数考生已具备大纲所要求的“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这一能力,从学生自拟的题目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如:《让我们学会爱父母》《孝心危机》《孝心无价》《百善孝当先》《孝,社会的一种美德》《读懂父母》《知恩图报》《关心父母——从现在做起》《孝心,在困境中培养》《你为母亲洗过脚吗?》。

2.考查“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用自己的话写出观察的结果和感受”的能力。我们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见所闻”,意在防止说假话、空话;考查“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的能力,要求写记叙文“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这个规定同时具有启发、引导作用,可促使平时不太注意在记叙中加入适当议论、抒情的学生在考场作文这种特定条件下,增强按要求作文的自觉性。

命题人的这一设想经受了实践的检验。阅卷老师普遍反映,这样的题目和要求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启迪学生的理性思考,从而全面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考生写自己一天心血来潮,为父母做了一顿半生不熟的晚饭,不料父母竟激动得哭了起来。他接着写道:“我突然醒悟,原来我口口声声说爱父母,却在实际生活中没有能给父母一点爱;原来,与父母沟通并不难,只要你肯释放你的爱……”还有考生在记叙后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在我们看来,母亲的厨房劳动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果,我们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没有成果的劳动……当劳累的母亲倒在沙发上睡着时,你是否想过给她盖上一条毛毯?”针对一些人所说“等我长大了,再……”的遁词,有的考生急切地说:“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啊!”

3.考查不同层次考生的水平。中考具有选拔功能,试题应有一定的区分度。从此次中考试卷中我们发现,得分较低的学生,或者是审题不当,或者是只会简单地记叙;而水平高的学生,却能在这样的题目下发挥得很出色:写个人生活则细腻感人,议论说理则旁征博引:从黄香温席到鲁迅孝母,从爱迪生送伞到“背起父亲上学”……从具体事例挖掘出普遍意义,从个别现象联系到时代背景,选材宽泛而议论深刻,表现了很高的写作水平,同时全面展示了自己良好的语文素养。

这次考试也暴露了我省作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相当部分的考生不知道怎样对待“材料”,有的用来扩写,有的干脆甩开不用,自顾自写“假如我当郑州市长”。每次考试,不仅对学生的“学”而且对我们的“教”都是一次检验,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加大作文教学改革的步子。

今年北京市中考作文的题目是:

我和书的故事

要求:

1.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你跟书有关的一两件事或几个片段,写一篇记叙文。

2.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详略得当,语言通顺,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3.在叙述的基础上,要恰当地运用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

4.全文不少于600字。

5.文中不得写出区(县)、学校的名称和师生的真实姓名。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也是生活的需要。《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特别强调语文训练要密切联系生活,这对中考作文命题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只有贴近生活的命题,学生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无论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生活,只要题目涉及的内容是学生比较了解、熟悉的,理应有话可说。《我和书的故事》体现了这一命题原则,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有益于学生写出比较理想的作文。此其一。

其二,提倡读书,培养读书意识。语文课所选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引人入胜。而学生拿起语文书犯腻,提起作文头痛,语文课上人在心不在,其症结就在于有些执教者仅把语文课作为一般工具课,将语文学习当作一科单纯的技术训练,而忽略了人文情感因素和审美心理的激发,使语文学科患上了“丧魂失魄”症。语文教育工作者已认识到:言语的生成与理解都与人的思想、情操、品格、胸襟、视野以及生活体验等等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人的心灵,始终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只有心灵的沃土丰厚了,言语之树才会枝繁叶茂,言语作品的建构和解构才会运转自如。很多有识之士以这样深刻的体悟,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涵咏、体验、感悟,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有言:“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洪应明《菜根谭》)当学生能披文入情,通情入境,出文悟道,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和途径之时,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也就进入了佳境。

当然,一份试卷不可能没有缺憾,但出题者为促进语文教改向纵深发展所作的努力却是十分可贵的。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以为今年中考作文试题是近年来少有的好命题之一。它倡导了一种开放式的大语文教学观,与时代步伐合拍,同时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训练写作能力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烟台

烟台今年中考安排了两道作文方面的题目。小作文是修改一份“入团申请书”,要求对格式、内容及语言表达不规范、不恰当的10处加以修改。大作文是在完成阅读部分有关第三篇选文的题目后,根据这篇选文的内容写一篇续写文章。选文与要求如下:

渡工与老师

老师说自己像渡工,渡工说我也像老师但比不上老师。

老师出了道作文题目,叫《渡工》,有一名学生写道:不管暴雨、烈日、严寒、酷暑,您总是撑着篙、打着桨,把一批又一批的旅客,尽快地送往彼岸。年深日久,白雪压住了您的双鬓,银霜爬满了您的须眉,寒风吹皱了您的额头,浪花打弯了您的腰背,可您还是那样,渡来渡去,没有片刻停留。远行的人通过您的渡船,早已去万里之遥,而您还在原地周旋。

有人问您,想不想弃舟登岸,远行千里?

您说,想。但渡口需要我,我就不能擅离职守。为了让更多的人远行,我也乐于在此献身。

啊,透过您那厚实的胸,我看到了一颗赤诚的心。

老师改这篇作文的时候,只批了一个朱红色的“阅”字。第二天,他又出道作文题,名字叫《你眼中的老师》。

还是那位同学,最先交了作业,老师接过一看,题目不错——《你眼中的老师》,可是内容却远没有上篇丰富,通篇只有一句话:“这篇作文昨天已经做过。”

老师这回连“阅”字也没签,只是到附近的供销站去买回了一箱蜡烛。那时,这地方还没通电。

十多年过去了,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到这地方勘察,这河上要架一座六车道的大桥,上下几层都能通车的那种桥,城里人管那叫立交桥。

工程师去请老师参加奠基典礼,老师一看工程师就是当年写一句话作文的学生,就对他说你还应该请老师的老师。工程师点点头,就去了。于是,奠基仪式上,就有两位白发老人参加了剪彩,一位手指细点,中指第一关节处有块厚厚的老茧,那是笔杆磨下的痕迹。还有一位手指极粗,状如老树根,老茧很多,但大都集中在掌心,那是竹篙刻下的印记。

当晚有酒会,灯光耀眼,但工程师执意拉了电闸,点起了蜡烛,说今天举行烛光晚会。

《渡工与老师》一文结尾写道:“工程师……点起了蜡烛,说今天举行烛光晚会。”请以“烛光晚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根据《渡工与老师》一文所提供的特定情景,借助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见闻感受进行合理的想像;②突出人物形象,展现晚会场面,交代事件过程;③以记叙、描写为主,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④600字左右。

南京

今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是:

[1]南京鼓楼市民广场扩建工程(即第二期工程)总面积1.1万平方米。扩建后的广场,集科技、文化、教育、休闲于一体,成了一个宽敞而美丽的现代化广场。下面是该广场扩建工程平面图,请依据此图写一篇250左右的说明文,简要介绍新广场的布局。(平面图略)

[2]在竞技场上如何取胜?《父亲的难题》(见阅读部分选文)中的小保罗父子各有看法。你同意哪种看法?是否还有其他看法?请你就某一种看法,联系当前学习、就业、科技、市场等方面存在着竞争的实际,以《读〈父亲的难题〉有感》为副标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议论文,正标题自拟。

父亲的难题 (小小说)

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田径鞋,因为他要参加学校明天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已经听过好些遍了,实在叫人腻味。

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着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啰?”

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傻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和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爸爸坚持道,“它是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小保罗把两只小手的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它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是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跑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然跑不过兔子!”

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标签:;  ;  ;  ;  

1998年部分省市作文问题综述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