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史密斯-雷根”模式的探讨
邬娟 李琳(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6)
【摘要】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学科非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但是由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仍然基本采用与会计专业相同的教学思路,没有充分考虑到专业差异,导致其教学效果不理想。“史密斯-雷根”模式是一种实用的教学设计模式,它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从分析学习者特征出发,以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特性作为进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利用对学习者的分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并且可以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过程进行自主调控。将这一模式应用于经济管理学科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能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教学设计;“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模式;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各高校经管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但是,目前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仍然基本采用与会计专业相同的教学思路,没有充分考虑到相关各专业之间的具体差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将“史密斯-雷根”模式应用于课程教学设计,对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存在的专业差异,必须在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等方面做出改革。然而,目前上述各方面都存在以下问题,它们之间相互影响。
二是精益求精,努力做好项目前期开发工作。从2018年开始,公司全面接手储备土地项目前期代建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项目总承包、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项目管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流程环节,建立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公司效益。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清。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会计信息的“生产者”。而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一般不会从事具体的会计工作,而是需要通过掌握会计学基本原理,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阅读和分析财务报告,解读会计信息进而据以决策。所以他们更大程度上表现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目前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没有清晰定位,没有体现出培养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差异性。
(二)教学内容没有侧重。如前所述,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存在差异的,那么教学内容就应该体现差异性,以适应于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培养会计信息“生产者”的教学目标,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需要涵盖会计信息生成的整个过程;而针对培养会计信息“使用者”这一教学目标,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则应侧重于对会计信息的分析、解读与应用。当前的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没有体现出这种侧重性,存在欠缺。
(三)教学方法有待创新。目前,无论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仍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在课堂上互动较少。而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以及借助网络技术配合多媒体教学的演示教学法等在教学中却采用较少,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方面存在不足。
(二)优化教学内容。如前所述,“史密斯-雷根”模式要求基于学习环境分析和学生特性分析的结果进行学习任务分析,而学习任务又被分解为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两部分,根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因此围绕“立足经济管理视角培养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这一目标,本课程应结合经管类专业的学科背景以及课程内容,将会计学课程与经管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进而优化教学思维与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结合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学习者的特点,应以“会计信息的理解和分析”为导向设置教学内容。
(一)分析阶段。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分析学习环境、学生特性、学习任务来确定初步的设计方向。做好分析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是策略选择的依据。
二、“史密斯-雷根”模式简介
“史密斯-雷根”模式是第二代教学设计的代表模式,它由P.L.Smith 和T.J.Ragan 于1993年提出,并发表在两人合著的《教学设计》一书中。该模式是在第一代教学设计中有相当影响的“狄克-柯瑞”模式的基础上,吸取了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并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
“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模式把教学设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分析、策略和评价。如图1所示。
图1 “史密斯-雷根”模式教学设计三阶段示意图
3.管理策略设计。管理策略设计是在组织策略和传递策略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对教学资源进行管理,解决教学资源如何计划与分配的具体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分配教学时间的长短、安排教学进度的快慢以及设置教学资料的顺序。如前述第四章中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内容,总时长为90分钟:设置引入与复习时间为1分钟左右;其后重点对各要素定义、特征、确认及列报条件、内容逐层解析,随后根据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推导会计等式并引导学生思考会计等式成立的原因并分析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共计75分钟;剩余部分设置习题练习。
综观各学者的论述并结合采权利用尽理论国家法院的观点,笔者认为,可以把权利用尽理论的合理性论证归纳为三点:
三、运用“史密斯-雷根”模式对本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以下将运用“史密斯-雷根”模式,按照教学分析、策略和评价三个阶段对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
(四)考核方式较为单一。无论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现行的会计学课程考核一般都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主要依据阶段性测试和书面作业完成情况并参考课堂表现等进行评分;期末成绩则主要通过闭卷笔试进行评分。虽然教师在出试卷时会尽量做到考点的知识点全覆盖,但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仍存在一定局限。一方面,考试题型固定,以单选、多选、判断、分录、计算等固定模式进行笔试考核;另一方面,无论是课堂表现还是随堂测验及作业,考核内容与期末考试考核内容基本一致,甚至重叠。这种以理论考核为主、忽视能力考核的形式,无法反映那些实践性强、能动性强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综合能力。
哈哈,我赢了!林强信在我身后爆发出一串狼外婆的干笑。我忽然停下脚步,缓缓地转过身,一字一顿地说,是的,你赢了,可是我为你感到悲哀!悲哀,你懂么?你不会懂,因为你的良心被欲望淹没了。其实,你输掉了很多,很多。
前述课程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中,针对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没有清晰定位,是其他问题产生的起点。“史密斯-雷根”模式充分体现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以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特性作为进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而对学习者的分析可以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在图G中,线性森林是不相交的路的并,即每个顶点至多关联2条边。图G的k-线性染色是一个函数E→{1,2,…,k},使得对于1≤i≤k,边φ-1(i)的集合是一个线性森林。如果(V(G),φ-1(i))是对于1≤i≤k的线性森林,则映射E(G)→{1,2,…,k}被称为线性染色。另外,图G的线性荫度是使得图G有k-线性染色的最小整数k,由la(G)表示,它是由Frank[1]定义的。在1980年,Akiyama等[2]提出了下面的猜想:对于任意的正则图G,有la(G)≤「(Δ+1)/2⎤。很明显, 对于任意的图G有la(G)≥「Δ/2⎤, 因此由以上猜想可以得到猜想1。
1.学习环境分析。分析学习环境不仅包括学习发生的具体物理空间,还包括作为学习过程本身一部分的社会环境,即真实情景中的心理问题。
学生学习本课程,是在每个教学周固定时间、固定教室进行。学习的硬件设施主要是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课件展示系统,软件资源则主要是以PPT 为主的教学软件。这种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学习环境,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个性化的交互性较弱,很难实现高度共享教学信息和教学资源。建立在高度共享教学信息和教学资源前提下的讨论、协商,实施也受到限制。此外,这种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难以被记录,教师无法进行充分有效地观察、引导和评价其自主学习过程。
2.学生特性分析。对学生特性的分析,包括学生的教育背景、当前认知水平、认知特点、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等内容。这一分析通常与学习环境分析同时进行。
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一般在一年级学习本课程。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对抽象概念进行深入思考和判断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也具有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学习的自控能力,对新知识、新事物具有好奇心和探知欲。但是,由于前期知识储备不足,他们对经管专业的学科体系、理论基础没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这些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会计学课程学习时,会面临课时少、专业基础少、教学资源少的限制。
3.学习任务分析。本项分析基于前两项学习环境分析和学生特性分析的结果,分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两部分进行。特别的是,应充分了解学生将要达到的目标,为以后的学习做好知识上的连接提示。这一点很重要。如前所述,从目标上来看,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主要是培养未来企业及其他单位的经营管理者,他们不需要精通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而是应该具备使用会计信息作为管理决策依据的能力。而从内容上来看,这些专业的知识体系中,会计知识仅是其中一部分,而非全部,学习内容可以分为会计信息的形成、解读和运用三大部分。
具体来说,在学习任务分析过程中,按照先分析学习目标、后分析学习内容的顺序进行,因为需要根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其中,学习目标要细化分解至课程、单元、知识点各个层次,并在各层次的目标之下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判断对应的学习类型。以下以《基础会计学》第四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的内容为例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4.毕业前夕的岗前培训。顶岗实习开始前,对学生开展一周时间的顶岗实习岗前培训,请优秀小学教师上观摩课,做岗前指导,组织毕业生开展教学技能展示活动,听取典型教学案例分析等。
4.编写测验项目。依据学习环境、学生特性、学习任务分析结果,编写学习测验项目。会计学课程的测验项目以书面测验与课后活动为主。书面测验内容为与知识点对应的题目,课后活动则围绕与知识点相关的实践操作进行。如前述第四章的任务即为查询上市公司年报进行阅读,并对照课堂学习内容找到相应的要素及其等量关系。
表1 学习任务分析表
(二)策略阶段。使学生认知、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的关键是教师采用合理、科学的课堂策略。进行策略设计前,应对教材进行全面的学习和分析,以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等作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找出重点和难点,再结合前一阶段分析结果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组织策略设计、传递策略设计、管理策略设计这三大部分。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抑郁症患者除具有特征性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及一些躯体症状外,认知功能损害也是其重要的一面[1]。近些年来,有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病与童年创伤存在一定的关系,而认知功能是表现抑郁症的重要指标,本次择取儿童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俞敏杰是顾晓琳在学习上的竞争对手。两个人学习上谁也不服谁,第一名的成绩轮流坐庄。不过,顾晓琳现在糟糕的家庭状况让俞敏杰为她担心起来,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她的成绩肯定要下降,可是如果因为这个原因成全自己在班里第一名的地位,自己好像有点儿胜之不武。
2.传递策略设计。教学内容传递策略解决使用何种教学媒体和选择何种教学交互方式的重要问题。这一策略决定了教学内容是否能由教师向学生进行有效传递。
在教学媒体选择方面,一般的学习材料包括课件讲授、演讲或访谈视频、卡通动画、音频资料、文本资料等多种呈现形式。设计者需要根据前一分析阶段的分析结果与组织策略设计时所选择的组织策略,确定出最能支持教学的媒体形式。会计学课程一般以课件讲授为主要学习材料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解析,同时穿插部分教学视频。
在教学交互方式选择方面,有个别化、双人组、小组或是班级授课等不同方式供选择。设计者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根据分组情况选择相应的不同容量组别或是班级整体授课。会计学课程在知识点讲解介绍环节一般采用班级整体授课;而在案例分析、讨论等环节选择小组。
运用该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设计者可以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过程进行自主调控;还可以将教学评价阶段的形成性评价反作用于分析阶段的初步设计方向和策略阶段的教学过程设计,从而对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是一种实用的教学设计模式。
(三)评价阶段。进行评价,是为了发现不足和优势,并及时弥补不足和发挥优势,进而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过程。
2.修改教学设计。对于课堂教学,需要通过教学设计的完善来提高课堂质量和效果,所以在每堂课结束之后都应该结合评价结果和学生课堂表现来进行反思,总结学习者学习效果,分析原因,及时对教学的组合和传递策略进行修改。同时,还应重新反思分析阶段分析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不断改进分析过程,做到从实际出发客观、科学进行分析。
随着草根民众在网络空间中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能够获取和使用的数据也逐渐增多,每个网民的背后都在持续产生着海量数据,这些海量数据不断超越草根民众的认知范围,无论是从静态,还是动态来看,大数据都以新的方式冲击着草根民众的政治生活,并且对网络草根民主形成一定威胁和挑战。大数据技术和网络草根民主的结构性要素都存在固有的弊端;而大数据技术运行过程不可避免地给草根民众带来“负外部效应”,并阻碍网络草根民主化进程。
形成性评价主要有四种方式:观察、提问、小测和作业。观察是指在上课过程中巡视教室,提问是指现场提问。观察和提问可以根据实时反馈观察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更好地掌握课堂内的第一手资料。而通过阶段性小测和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
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针对的内容应涵盖教学中全部重点及难点。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动态追踪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对教学过程的不间断反馈,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改进教学方法。
四、运用“史密斯-雷根”模式对本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史密斯-雷根”模式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明确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据以设置教学内容、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更适用的考核方式,对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紧扣“会计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这一导向。具体来说,要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考核评价形式等四方面进行。
1.组织策略设计。教学组织策略解决按何种方式组织教学内容的关键问题。一般应以分析结果为依据,将学习任务进行分解,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到难安排教学次序。如前述第四章中会计核算基础内容,在教学时设置了先讲解后练习的顺序。先介绍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在确认收入费用上的相关要求并举例说明,再设置练习作为考核。
(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专业的特点和专业知识体系要求。如前所述,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学习会计学课程,应掌握会计学基本原理,能够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阅读和分析财务报告,解读会计信息进而据以决策,被培养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所以,应该立足经济管理的视角,注重会计知识和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熟悉各项会计政策,学会阅读和使用会计报表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判断,为决策作参考。
云岭牛品种审定以来,云南省通过在不同区域、海拔、气候、环境推广试验证明,具有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牛肉品质优、适宜范围广、改良效果好的特点。
二是公民新闻出现。随着手机、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发生急剧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普通人可以借助电子产品通过论坛、博客、微博、公民新闻网、微信等平台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自媒体和公民新闻日益成为传播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参与到社会公共事件的报道中。在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打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机构对新闻传播的垄断格局。
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需要解读会计信息所包含的经济含义,也就是说,需要培养使用已生成的会计信息辅助经济管理的能力。课程教学应侧重于会计知识和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而非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因此,在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坚持“会计信息的理解和分析”为导向,根据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侧重讲解会计信息的分析与应用等内容。
具体来说,一方面,整合现有会计教材的内容,改变过去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重点讲解,引入并突出财务报告分析、企业业绩评价与内部会计控制等内容,体现会计为经济管理服务、为决策提供依据的理念。另一方面,在对教学内容的优化过程中,要注意到教学资料不应局限于教材,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资料的扩充同样重要。扩充教学资料,主要指设计和开发扩展阅读资料、多媒体课件、习题案例库以及经济业务的仿真模拟资料等。通过包括教材但不仅限于教材的教学资料整合、设计和开发,教师就能在授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资料来引导学生完成各阶段教学任务,并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进一步培养学生后续学习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方面,应倡导开放型、互动型、参与型的教学,以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下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可以促进供电企业的发展,也可以致使部分企业丧失市场竞争力,如何应对电力需求量不断增加的挑战,确保电力营销抄核收工作的准确性,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电力营销抄核收工作作为供电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企业应该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模式改革、创新,正确处理管理模式落后、抄表系统不健全、核收有漏洞等约束企业发展的问题,灵活运用高科技技术和先进设备,提高抄核收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提升电力企业的输出质量和运输效率,努力使得供电能力满足逐渐增加的用电需求,完善电力服务工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除正常的课堂讲授中加强演示教学外,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以提升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案例分析时,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讨论,培养学生应用会计方法和理论、借助解读会计信息去应对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时,通过仿真会计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但是这一环节要与会计专业的会计仿真实验模式区别开,实践教学活动应为理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概念与含义、掌握每一资金循环过程的核算要点及其所说明的经济和管理问题、看懂会计报表、会利用会计信息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服务。
与此同时,教师在提供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料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查阅纸质书籍文献或从互联网上浏览、查找和下载相关资料进行扩展阅读和自学,鼓励学生通过E-mail、QQ、微信等多种实时沟通工具与老师交流,使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相交流转化为师生互动的多向交流转化,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手段上,要注意适当将抽象理论转化为感性认识,增加直观印象,降低学习难度。如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文字、动画、图表、视频等结合起来,生动形象地将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全过程演示出来,达到简单易懂的目的。
(四)丰富考评形式。从考评方式上来说,应该实施“开放式”课程考核评价形式,对教学过程不断地纠偏和修正,以达到逐步完善教学效果的目的。具体而言,应加大讨论参与、实验资料、分析报告等其他灵活的考核方式,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相关内容,是否能够用会计资料进行相应的分析。丰富考评形式包括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方面。
过程考核结果体现为平时成绩,主要由学生出勤情况、书面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团队任务参与度等几个方面组成。对于课堂表现和团队任务参与度两项成绩,教师可以采取随时加减分跟踪记载并予以公布的方式,起到激励和警示的双重效果。
期末考核则应注意形式多样化。如前所述,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因其不同于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由此而进行的教学内容整合重组,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所以期末考核应以考核学生理解和运用会计信息、进而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为主。因此考试题型可以考虑在保留选择、判断等客观题的基础上,加大对包括案例分析在内的主观题考核力度。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在主观题答题中反映出的知识点掌握和能力培养问题,对教学过程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修正,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运用“史密斯-雷根”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进行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紧扣“会计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这一导向,帮助学生掌握好会计这门通用的“商业语言”,使会计学知识融入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郭素芳.高校财经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J].高教学刊,2018,(05).
[2]胡立贵,陈学清.“史密斯-雷根”模式对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的启发[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1).
[3]徐啸.基于史密斯-雷根模型的在线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与实现——以《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09).
[4]陈琮化.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模式在企业网络培训中的应用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6).
[5]章潞妮,陈秉初,葛孙亮.基于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模式的生物学微课开发[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5,(02).
[6]邓尚华,龚建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2).
[7]祝素月.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06).
[8]王新红,师萍.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01).
[9]宋海霞.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商业会计,2013,(1).
【中图分类号】 F23;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19-0108-04
【基金项目】 教育部2018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1802100008)“会计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大连海事大学2018年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8Y47)“大连海事大学经管类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创新与改革”。
标签:教学设计论文; “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模式论文; 经管类非会计专业论文; 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