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旺旺医院内分泌科 415000)
摘要:目的 研究针对血糖控制欠佳肥胖2型糖尿病运用利拉鲁肽和西格列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11-2016.11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西格列汀治疗,研究组采用利拉鲁肽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糖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使用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欠佳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低,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值得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利拉鲁肽;西格列汀;2型糖尿病;疗效
随着现代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导致全球肥胖人群增加[1]。而2型糖尿病多因患者肥胖导致,属于内分泌科常见慢性疾病。由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的转变,2型糖尿病随之增长[2]。患者大多数在35-40岁以后发病,其临床表现均为肥胖,导致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患者体内胰岛素并完全丧失,但胰岛素作用效果差,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来刺激胰岛素在体内分泌[3]。在众多治疗糖尿病利拉鲁肽与西格列汀的药物疗效较好。本文研究两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欠佳肥胖2型糖尿病,评价降糖效果及安全性,现将报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11-2016.11收治于我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均通过常规检查血糖测试诊断为2型糖尿病,排除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以及精神上有障碍的患者。其中研究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为35-50岁,平均为(42.1±4.8)岁,病程为2个月-3年,平均为(1.2±0.5)年。对照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为34-50岁,平均为(43.2±5.5)岁,病程为3个月-3年,平均为(1.1±0.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两组疗程均为8周。对照组采用西格列汀(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40095)100mg/次,qd。研究组采用利拉鲁肽(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60037),起始剂量为0.6mg/次,1周后,剂量应增加至1.2mg-1.8mg,qd。
1.3观察指标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所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日立7170型。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HbAlc(糖化血红蛋白)、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4]。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总发生率=(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头痛)/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用 ±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
治疗8周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2型糖尿病诱发因素最重要一点就是肥胖,据资料显示体型肥胖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而另一个因素就是遗传性[5]。这使得2型糖尿病成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若得不到及时诊治,还会引发其他疾病。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并找到安全有效的药物[6]。治疗2型糖尿病主要目的为消除症状、纠正代谢紊乱,能够保持好良好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减少患者痛苦,使糖代谢控制正常。据文献显示利拉鲁肽与西格列汀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使患者血糖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因此研究两种药物在控制血糖中的效果。
而因肥胖因素引发对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发病率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患者在治疗初期药物选择上面临多样性,由于自主选择很难达到治疗效果并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与使用利拉鲁肽药物治疗有关。其治疗特点为智能降血糖,能够根据机体内葡萄糖需要分泌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保持在稳定数值内,将低血糖发生率降低。有效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患者仅需每日给药一次,无需限制饭前饭后,服用方法更便捷。结果显示肥胖人群体重指数不会由于其药理性质发生改变。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与对照组使用西格列汀有关。研究发现西格列汀会导致患者出现头痛、上呼吸道感染等不良反应,甚至会引起全身炎症感染。其他研究显示[7],使用利拉鲁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重、腰围,优于西格列汀,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胃排空,减少肠道蠕动,控制摄食减轻体重。
综上所述,通过利用利拉鲁肽药物治疗优于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肥胖2型糖尿病,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陈睿,于珮,李春君等.利拉鲁肽和西格列汀对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3):157-162.
[2]张志宇.利拉鲁肽与西格列汀对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8):28-32.
[3]李志霞,武珊珊,杨智荣等.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类降糖药致2型糖尿病患者鼻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网状 meta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8(3):454-459.
[4]赵晓霞,恵李,王嘉欣等.HHEX 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及合并2型糖尿病发病的遗传学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5):714-718.
[5]程雅洁,温建艳,田晓利等.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炎性因子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6):72-73.
[6]王建飞,董旭,张毅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伴动脉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6,32(6):1066-1070.
[7]史丽,李明霞,王立坤等.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6):489-491.
论文作者:刘仁芬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
标签:血糖论文; 糖尿病论文; 肥胖论文; 患者论文; 胰岛素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4期论文;